城市景观环境的创新设计_环境设计论文

城市景观环境的创新设计_环境设计论文

城市景观环境的创新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景观论文,环境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环境是构成一个城市外在形象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城市的品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所谓“景观环境”是指在现代城市中利用公共空间进行综合设计,整体地营造供人们休息、散步、交流、游娱并具有艺术观赏性,能共同使用的开放性的场所。其目的是为人们生活营造出具体的第二自然环境,它不同于我国过去的城市规划设计、建筑与外环境设计、园林设计。规划设计侧重于较粗的系统设计;建筑设计侧重于本身以及内部的各项功能的配套设计;园林设计侧重于公园内的景区与景点,以及绿化点缀设计,这些设计主要着重于将技术、经济、内部功能和结构作为重点加以深化。而景观环境设计目前还属于一个新兴的专业学科,它包含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对场所的设计,这种场所是以物的形态表现的,它包含场所的体量、空间、形态、物质材料,构成了场所环境“物”的特征。另一方面是对“场所”秩序特征的设计,即通过“物”的场所体现时代精神特征、公共道德特征、文化艺术审美特征。它是将“物”的范畴作为基本手段营造供人们交流的空间秩序、游玩的情态秩序、休憩时的文化氛围。第二个方面是在“物”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升华。目前我国各城市在一些商业中心、交通路口、住宅小区不同环境设计不同功能、不同形态的景观环境,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的品位,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探索中国式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方面作出了贡献。但作为现代城市景观环境,其设计目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化,有的问题很值得研究。

一、自然生态景观环境

自然生态观是现代人类最重要的设计观,景观环境设计就是将自然生态与人进行协调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人类起源于自然,并依赖自然环境生存发展,人类生存最初的方式是利用自然的洞穴生活,人们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学会利用自然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城建越高,人们完全居住在钢筋、水泥的围护体中,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空气质量下降,人们面对冷漠无情的高楼,十分渴望重新回到自然环境中。

自然生态景观环境的设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完整的思想体系,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园林遗产,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扬州的个园等,这些园林设计的共同特点是将自然条件作为基本要素,建筑、池塘、绿化、景区与景点的相互处理关系,每个景点的单位设计以及观赏者与观赏点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处理都有独特的见解。自然生态环境的设计根据其自然条件和地域气候的特点,利用地形、地貌的高差,凹凸的土台、水塘、石壁和植物特点进行创意,立足于尽量少改变自然的原貌。模仿自然,借鉴或取其某一部分自然的形态、特点,使景观具有象征性,象意特征。优美的意境是景观环境品质设计的决定因素。

意境又包括景观的情态,景观的情态是设计者思想情感的体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情感与景物形态相互结合,往往给人出乎意外的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取法自然,又要高于自然,每个不同时代,人们对美的要求有不同的标准,取法自然而又不复制模仿自然,中国传统有“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的设计思想,强调对自然的取舍、提炼,达到取其合而立意,再做改造、创新,如将不同季节、不同形态、不同色彩、不同属性的植物种群相互搭配种植,高矮结合,将草坪、草花、乔木立体种植绿化,或取自然之石分布于适宜之处,供人们游憩、观赏,丰富景观的自然情态。美国景观建筑师西德蒙说:首先人是草原、森林、海洋与原野的动物,他生来就喜欢肺内有新鲜的空气,脚下有干燥的道路,皮肤上晒入热的阳光,他本来就喜欢抚摸和闻嗅富饶而温暖的土地,喜欢清水的味道和闪光,喜欢头顶上枝叶的清凉,喜欢无限的蔚蓝苍穹,在动物人的灵魂深处,渴望这些事。这种愿望有时迫切,有时静止,但却永远“存在”。作为动物的人,正如西德蒙所说的那样,人们的生活不能被禁锢在室内,他需要从自然中获得健康的养分,而自然景观环境的设计,正是现代城市中能提供给人们与自然相接触的重要场所和获取健康养分的理想之地。

二、景观环境的文化氛围营造

所谓“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文明程度、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综合体。中国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五十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明印迹。

将中国传统的石刻、建筑、艺术品、书法、奇石、陶艺等文化形式运用到现代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中,是中国文化特征的具体表现。在运用中可以取其精华进行组合、排列或利用传统石刻、石雕将体量扩大,将书法艺术、陶艺附于新材料,使其具有新质感和新的表现形式,巧妙的运用到景点上,避免了书法、陶艺上的弱点,使它们变成新的艺术形式,新的文化景观。芬兰著名建筑师伊利尔·萨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

另一方面,我们在追求传统文化特征的基础之上,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今天,在物质水平高度发达的前提下,人们的审美能力被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上,我们的设计要适应这一变化,即在现代景观环境中对传统形式、文化意向运用现代手段加以表述,并对传统加以创新运用。日本国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国家,今天日本的绘画、陶瓷、工艺品、景观环境设计,都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又处处体现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民族个性而被世界所称赞。相比而言,在我国的一些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中,模仿或照搬西方传统的雕塑、柱式、围栏、铁艺。将西方的传统文化形式不加改造的运用到中国现代城市景观环境中,这对弘扬中国文化、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都具有消极作用。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新文化形式,利用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的设计方法,对传统的水体、石材、生态中不同植物种群加以改造,创造出超越传统的空间体量、质感、色彩、光影等艺术效果,如在水景瀑布、喷泉设计上将现代灯光、声学结合运用,夜晚的景观会更加生动、明亮、多彩,设计师可以充分为人们营造出全新意境的景观环境。还有很多新的文化形态和表现方法,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深化。

三、景观环境供人们游憩

现代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另一个目的是为城市居住者提供一个更好的、开放性的游憩场所。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城市空间被越建越高的建筑物、立体交通占有,让人们重新居住到原始自然环境中已是不可能,人们在渴望得到一种新型的开放式的第二自然环境外,同时希望得到供人们交流、休息、游乐的活动场所,作为能满足这种愿望的唯一场所——城市景观环境的设计就倍受人们的关注。目前我们城市的一些景观环境都注重观赏功能的设计,而忽视了使用功能的营造,即只注重以草坪、绿化、地面道路的铺装,装饰体方面的设计,忽视了为人们提供游憩活动空间。草坪目前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只能承担供人们观赏、美化环境的作用而受到保护。我们如果没有设计供人们游憩的空间,人们只能在草坪上随意游玩而破坏草坪,出现人与草坪争地的现象。所以,一方面在设计这种游憩场所的同时应设计供人们在烈日下遮阴的设施,一般人们都会在遮阴设施周围聚集、停留,而草坪和观赏性植物是不具有遮阴功能的,这种遮阴设施可用乔木、凉亭、廊架或遮阳棚等方式解决。在选择植物种群绿化上,应适当考虑乔木与草坪搭配种植,既可观赏又可遮风避雨,调节环境空气、湿度。在阳光下人们能够享受大树带来的阴凉。精心布置这种供人们活动、逗留场所,人们可以在此相遇、相互交流、相互尊重,从而使场所具有一种人气、热闹、温暖、积极的氛围。另一方面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应该精心营造出一定的空间场所和无障碍场所供老年人、儿童游玩、锻炼、散步,小皮亚杰说:“儿童游戏乃是一种最令人惊叹不已的社会教育,游乐空间和设施容易使儿童进行积极的、自发的、具有创造力的各项活动,从而对其身心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现代城市景观环境的设计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不仅只注重审美需求的设计,更应该具有“物”的功能供人们方便地使用,尤其是在今天,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的前提下,这种功能的提升尤为重要,我们期待着更多、更好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使人们生活在温暖、轻松、积极的自然氛围中。

标签:;  ;  ;  ;  

城市景观环境的创新设计_环境设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