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论文_吴新全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论文_吴新全

(四川宏忠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 自贡 643200) 】

【摘 要】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经济效益、技术手段和工程应用等三个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发挥起了巨大的作用,使建筑施工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 信息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4-012-02

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在从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化建筑业的转型期。尤其是信息时代的来临,更是给建筑这一古老的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我国建筑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并首先表现在各大设计院坚定不移地推行计算机画图。从20世纪末起,我国政府部门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北京、上海及各省省会城市现己不同程度的普及了电子政务。但是,全国建筑业的发展很不平衡。设计院虽己普遍实现计算机画图,但仍多停留在较低的信息化水平上,校核、审批图纸仍延用传统手段;大多数工程施工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更低,仍停留在手工画、写的方式;上级主管部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也较慢。目前,我国建筑业在技术、管理、效率、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相对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 距,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其发展。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及劳力密集的行业。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根据欧美国家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工程设计人员每天约有35%左右的工作时间花费在查阅图纸资料及交流协调上;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多达50%的工作时间用来搜查必要的信息和信息交流,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上述调查统计还显示:远程管理和文件传输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0%左右。我国工程量堪称世界之冠,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图纸,快速进行组织、归档、分类、查询、检索,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灵活地组织管理技术文档,共享设计信息资源,快速、准确地协同设计与施工,使工作流程自动化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当务之急。为了和国际接轨,建筑业迫切需要采用先进科技、强化科学管理和加速信息化。

二、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减轻了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为各项目参与人提供完整、准确的历史信息,方便浏览并支持这些信息在计算机上的粘贴和拷贝,使部位不同而内容上基本1致的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减少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大量的反复抄录工作。

(2)可以提供1个机制,使各项目参与人很好地协同工作。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通过自动地完成某些常规的信息通知,减少了项目参与人之间需要人为信息交流的次数,并保证了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及时和通畅。

(3)适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对信息量急剧增长的需要,允许将每天的各种项目管理活动信息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提供对各管理环节进行及时便利的督促与检查,实行规范化管理,从而促进了各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4)建筑施工项目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存储Qi来,便于施工后的分析和数据复用。因此,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来保证优秀的工程质量,获取项目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以1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行,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形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已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1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辅助项目参与人进行某些项目管理工作。例如,专业预算员使用概预算软件编制施工概预算,生产计划员使用网络计划软件安排施工进度,技术资料员使用AutoCAD图形软件绘制竣工图纸等,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这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应该看到,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止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第一,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二,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四、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2者结合构成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经济上、技术上和工程应用等3个方面保证了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1)经济上信息设备性能价格比的大幅度提高,使其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普及应用成为可能。

(2)技术上信息技术的利用,使施工项目信息能够基于电子介质进行海量存储、高效加工和高速传输,使各项目参与人能够通过网络方便地共享信息、协同工作,从而更有效地综合利用信息资源,促进工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从根本上改变建筑施工领域高新技术含量不高的局面成为可能。

(3)工程应用第一是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制造行业的综合应用,为全国20多个省市、10几个行业的200多家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在建筑施工领域,以1些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企业为代表,计算机辅助施工和信息技术综合利用已有了长足进步。例如,利用计算机多点监测标高引导钢模板体系的提升,尽可能避免出现模板的垂直偏差。这些信息技术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的实例证明,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必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并且是切实可行的。遵循一定的开发步骤是研制开发高质量建筑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根本保障。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访,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智亮,莫方彬,陈娟.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 土木工程学报

[2]刘克选. 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社会.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8

[3]马智亮,陈娟.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 施工技术,1998

[4]钱建春等. 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施工技术,1999

[5]中国国家企业网.企业信息化优秀案例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6]杨建堂,等.加强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1

论文作者:吴新全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论文_吴新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