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赵改艳论文_赵改艳

眉县人民医院 722300

【摘 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8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按照其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达到67.5%,总有效率92.5%,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5%,对照组患者,治愈率达到50%,总有效率75%,护理满意度达到了70%,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上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22-02

急性脑血栓是一种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综合症,其主要的发病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脑栓塞、脑动脉硬化、蛛网膜等。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四肢麻木无力、运动性失语、呕吐、嗜睡、昏迷、烦躁等。因此,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十分重要[1]。现就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8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8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按照其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范围28~89岁,平均年龄(63.2±12.3)岁,平均病程(0.8±3.6)年。治疗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范围28~89岁,平均年龄(63.2±12.3)岁,平均病程(1.3±3.2)年。两者在年龄,病程,性别上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1.2.1心理辅导 患者自身因患有此疾病,负面情绪严重,部分患者应家庭情况产生焦虑、担忧、散失治疗信心等,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关注患者的负面情绪,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尽最大的能力解决患者的困难,疏导患者的情绪,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2]。

1.2.2耐心的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应该在和患者沟通之余,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述肺癌的治疗方法及过程,风险,预期疗效,护理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患者进行交流[3]。

1.2.3运动功能辅导 经常调换患者的卧床动作,及时的换洗患者的被褥;鼓励语言障碍患者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循序渐进,反复练习;对吞咽有障碍的患者准备粘稠流状食物,避免发生呛咳;鼓励肢体有障碍的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训练,恢复患者肌力。

1.2.4健康教育 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与患者进行亲密的交流,加强患者的健康意识,促进病情的恢复。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饮食指导,出院指导,自我保健等,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

1.2.5针灸 采用针灸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较好的修复患者脑细胞的功能,降低患者的运动障碍。

1.3护理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调查,患者满意程度,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治疗效果,痊愈:患者无临床症状,各项指标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各项指标开始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病情无好转,且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1.0对两组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P<0.05时表示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指数中护理前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结果数据的表示,数据结果对比采用t检验,结果指数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

对照组患者的治愈20例,治愈率50%,有效10例,有效率是25%,无效10例,无效率是25%,总有效率是75%。观察组患者治愈27例,治愈率是67.5%,有效10例,有效率是25%,无效3例,无效率是7.5%,总有效率是92.5%。如图表1所示。

3讨论

脑血栓是多发于老年群体的疾病,发病缓慢,死亡率相对于脑梗死较低,但是,致残率较高,患病初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改善神经侧支循环,促进大脑半球的功能的代偿[4]。

目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顺应患者的护理需求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护理工作在临床治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改进,在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中,推行服务患者为宗旨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5]。

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加深了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业务知识水平,加强了护理实践能力,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工作质量,加强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促进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了医患矛盾的发生;对于患者,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护理的相关技巧,并及时的做好自我防护,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快病情的恢复[6]。

这次研究选取4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按照其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上具有较大的意义,因此,临床上应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姚仙桃.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6(12):56-57.

[2]孙春华.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14):658-660.

[3]范锦娣.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6(78):106-107.

[4]谢云,徐进.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的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4):1444-1445.

[5]高远.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5(20):220-221.

[6]曹玉燕.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7(36):282.

论文作者:赵改艳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赵改艳论文_赵改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