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陈良康

(茂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四川阿坝州623200)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8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所有患者采取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A组(n=41)与B(n=41)两组。A组患者发病时采取保守治疗无效24h后接受手术治疗,B组患者发病时采取保守治疗无效48h后接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 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55%,B组为72.41%,两组间数据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为7.31%、4.88%,B组为24.39%、19.51%,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肠梗阻患者早期采取手术治疗有利于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不同手术时机;急性肠梗阻;治疗效果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operative tim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bstract Objective]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operative tim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ethod 82 cases of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0 to Octo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time of opera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n=41) and B (n=41) two groups.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hen they were on the onset of disease. 24h was treated by surgery. B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t onset and 48h after operatio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clinical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recovery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 < 0.05). The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group A was 96.55%, while that in group B was 72.4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in group A were 7.31% and 4.88%, while those in group B were 24.39% and 19.51%,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of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s beneficial to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which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Different operative time;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herapeutic effect.

急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血液运输障碍、肠道脏神经功能失调或肠腔、肠壁、肠外机械因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肠道引发的肠道障碍综合征[1]。急性肠梗阻不仅造成肠管内结构与功能损伤,还可引发全身生理功能紊乱,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早解除梗阻,纠正生理功能紊乱,预防并发症[3]。目前手术治疗是其首选临床治疗方法,而正确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4]。本文就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8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均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手术探查确诊为急性肠梗阻,排除绞窄性肠梗阻者。根据所有患者采取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A组(n=41)与B(n=41)两组。A组发病后24h手术治疗,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3个月~78岁,平均(51.3±3.2)岁;病因:肠套叠10例,肠粘连12例,肠扭转7例,嵌顿性腹外疝6例,肠肿瘤6例。A组发病后24h手术治疗,其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3个月~78岁,平均(51.3±3.2)岁;病因:肠套叠8例,肠粘连10例,肠扭转9例,嵌顿性腹外疝7例,肠肿瘤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因等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急性肠梗阻患者入院后均先给予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均留置胃管,并给予肥皂水清洁灌肠,以维持机体循环系统,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体征及症状,每隔2~4h观察其腹部体征,通过辅助检查全面评估病情。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伴有肿瘤、中度以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应择期采取手术治疗。A组患者发病时采取保守治疗无效24h后接受手术治疗,B组患者发病时采取保守治疗无效48h后接受手术治疗。同时根据病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伴有结肠肿瘤者可给予肠造口术或肿瘤根治术;粘连性肠梗阻可给予肠短路吻合术、肠切除吻合术或粘连松解术;嵌顿性腹外疝者可进行疝内容物复位术、疝高位结扎术或疝修补术;肠扭转或肠套叠者可给予区域性肠排列术或手术复位。术后给予两组患者口服5~7d促胃肠蠕动药物、减少肠液分泌药物以及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患者手术治疗后呕吐、腹部疼痛、腹部胀结等症状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正常;有效为患者手术治疗后呕吐、腹部疼痛、腹部胀结等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影像学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为上述临床症状为出现明显变化或恶化,甚至者死亡。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 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理论频数T>5,用X2检验,理论频数T<1,用确切率检验;P<0.05表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

A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

A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为(16.29±3.91)d,B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为(18.92±5.43)d。两组间数据对比(t=2.517,P=0.007)。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12%,B组为78.05%,两组间数据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肠梗阻是由多种原因造成肠道功能障碍,导致内容物无法正常,引起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多脏器功能障碍、感染性中毒、休克等全身功能紊乱[5]。该病起病急、症状复杂,若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造成肠穿孔、肠绞窄或肠坏死,进而引发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6]。有文献报道显示,目前在我国急性肠梗阻的病死率高达5%~10%[7]。研究认为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是降低急性肠梗阻患者病死率的关键,而在手术时机选择上应尽早实施手术[8]。也有学者研究认为,急性肠梗阻发生后可先进行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过程中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或治疗无效时可进行手术治疗[9]。上述观点的缺陷在于在发现保守治疗无效时,患者的肠管已发生水肿或缺血性坏死,多需要采取行肠切除术完全切除坏死肠段部位。如单纯性肠梗阻进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时,梗阻段肠管因缺血发生坏死、穿孔等可引发弥漫性腹膜炎,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此外癌性肠梗阻采取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造成一定的医疗资源浪费,引起肠道细菌位移,导致术后并发症风险升高,导致合并出现脓毒症、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采取手术治疗对减轻急性肠梗阻患者痛苦,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10]。本次研及结果可知A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16.29±3.91)d,B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为(18.92±5.43)d,可见24h治疗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48h治疗者(P<0.05),表明早期手术治疗能够及时清除血液运输障碍、内脏功能失调以及肠内机械因素等 引发急性肠梗阻的诱因,有效促进肠管结构及功能恢复,纠正全身生理失衡,缩短术后呕吐、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此外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为7.31%、4.88%,B组为24.39%、19.51%,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B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急性肠梗阻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能够迅速控制病情,降低肠坏死率及病死率,挽救患者生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取一般与病因、病理、合并症情况、患者全身情况、保守治疗效果、是否出现肠绞窄等有关,应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⑴出现中度以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腹膜炎、肠绞窄等特征者,应立即进行急诊手术治疗;⑵疑有内疝或继发肠扭转者、粘连性肠梗阻者采取保守治疗48h无效者或反复发作者应及早择期进行手术治疗;⑶嵌顿性腹外疝不可行手法复位者应及时择取进行手术治疗;⑷复发性肠套叠者、肠套叠经钡剂灌肠或次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者,应及早实施手术治疗;⑸癌性肠梗阻进展迅速者应尽早手术治疗;⑹纤维素性肠粘连、早期性肠梗阻伴有炎症以及假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不宜进行手术治疗,以免手术效果不佳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肠梗阻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无效后,可根据不同病因早期采取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有利于促进患者症状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死率,保证患者质量恢复,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边强.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6):111-112.

[2]谭浩明, 何暖坚, 梁永辉,等.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17):2755-2757.

[3]尹路. 不同手术时机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 2017, 23(2):118-119.

[4]梁国栋.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9(5):132-133.

[5]宋利伟. 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不同时机选择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2):177-177.

[6]敬世兵.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中的对比[J]. 医药前沿, 2016, 6(23):21-22.

[7]朱旭昶.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31):135-136.

[5]邵云飞, 朱加猛, 周浩,等.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24):135-137.

[6]董宝利. 急性肠梗阻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效果分析[J]. 青岛医药卫生, 2016, 48(1):61-62.

[7]柯长江. 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14):2619-2619.

[8]唐海龙. 急性肠梗阻应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的疗效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21):4172-4173.

[9]赵强伶. 不同手术时机选择对急性肠梗阻的疗效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9):80-80.

[10]陆耀, 陈大伟, 龚庆豪,等. 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J].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6, 22(5):98-99.

论文作者:陈良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8

标签:;  ;  ;  ;  ;  ;  ;  ;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陈良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