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趋势、特征与热点论文

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趋势、特征与热点论文

大学生成长

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趋势、特征与热点

李昌庆1,2

(1.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云南丽江,674100;2.丽江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云南丽江,674100)

[摘 要] 为宏观把握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趋势、特征与热点,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技术对562篇有效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果发现: 62名核心研究者占总研究者的4.4%;31个核心研究机构占总研究机构的9.4%;562篇文献发表在304份刊物上,平均每份刊物刊载1.84篇;252种普通刊物刊载416篇文献,占总刊物的82.89%;北大核心期刊、CSSCI期刊和CSCD期刊源等52份刊物刊载150篇文献占总刊物的17.11%;261篇文献共标注了各类基金368项,占总文献的46.44%;基础研究、基础与应用研究两个层次的文献401篇,占总文献的71.35%;心理学和临床医学两大学科文献318篇,占总文献的56.58%。由此可知,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处于平衡稳定期,核心作者群与核心研究机构均未形成,研究成果的量与质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家、地方的基金支持力度大,基础研究、基础与应用是主要的研究层次,心理学、临床医学是主要研究学科,与抑郁有关的描述、解释和干预等方面是研究热点。

[关键词] 大学生;抑郁;文献计量;可视化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抑郁是非常普遍的负性情绪障碍,已经成为全球青少年致残的主要原因[1],也是迄今为止的世界第四大疾病,到2020年将升为位居心脏病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疾患[2]。国内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35%~83.8%[3-4],元分析表明国内大学生抑郁的平均检出率在30%左右[5-6]。这表明抑郁在国内大学生群体中也比较常见。

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对大学生抑郁的现状、影响因素、干预途径等开展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然而,针对目前尚无关于国内大学抑郁研究的基本特征的研究现状,本研究旨在对国内大学生抑郁的相关研究进行探索,希冀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资料和工具

(一)文献检索

依据研究目的和国内中文数据库的特点,所涉及的文献数据采集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以“大学生抑郁”为主题词检索期刊文献(不包括硕博论文等其他文献),时限为1988—2018年,其他条件为默认。剔除重复发表文献后,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期刊文献562篇,其中,普通刊物文献412篇,北大核心期刊、CSSCI期刊和CSCD 源刊物文献150篇。

2.繁育好虾苗提早放苗是养殖效益的保证。澳洲淡水龙虾苗种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规模养殖户通过苗种繁育解决苗种,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是一条可行途径。同时,出售多余苗种可获得额外收益,带动周边养殖户养殖。

(二)研究工具

利用CNKI自带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对以“大学生抑郁”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研究趋势、研究者、文献来源、关键词分布、项目基金、研究层次、研究机构和学科分布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以“大学生抑郁”为主题,时限为1988—2018年,其他条件保持默认;(2)点击网页“计量可视化分析 ”,并选择“全部检索结果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研究总趋势

4.项目基金、研究层次与学科情况

(二)研究特征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抑郁研究的研究者、研究机构、文献来源、项目基金、研究层次与学科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整体上把握其研究特征。

1.研究者

电动汽车行驶每小时耗电2kWh,充电站充电功率为10kW,效率为1。充电站A、C、D、E的预期电价以及目标函数α/β如表1中所示。分时电价制度按峰时每kWh为2.00元,谷时每度1.00元计算。

3.营养因子缺乏。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它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病仔猪排淡黄色、白色、灰绿色糨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

通过对大学生抑郁研究的文献所刊载期刊源进行统计发现:562篇文献发表在304份刊物上,平均每份刊物刊载1.84篇;刊载2篇及以上的刊物有82种,占总刊物的26.97%;刊载1篇文献的刊物有222种,占总刊物的73.03%。416篇文献刊载在252种普通刊物上,占总刊物的82.89%,每份刊物刊载1.65篇;150篇文献刊载在北大核心期刊、CSSCI期刊和CSCD期刊源的52份刊物上,占总刊物的17.11%,每份刊物刊载约3篇。

当我们坚持课外文言文系统训练后,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言答题习惯,而且还会在学生思维训练及类题训练方面开枝散叶、一举多得,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统计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文献的独立或第一作者所在机构的发文量,获得核心学术机构及其特征。研究机构以一级机构为统计标准,若有变更、合并等情形,一律以现有名称为准。统计发现一共有330个机构,每个机构发表0.6篇文献。根据上文计算核心作者的方法计算核心机构,统计表明,北京中医药大学是高产机构,发文数量为12,M=2.59,即可把发表3篇以上的机构视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一共有31个核心研究机构,仅占总研究机构的9.4%;发表文献167篇,占文献总量的29.72%。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核心研究机构尚未形成。位列前十的代表性核心研究机构如下:北京中医药大学,发表文献12篇;华中师范大学,发表文献8篇;安徽医科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分别发表文献7篇;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分别发表文献6篇。

核心作者是对某一研究领域、主题,或学科的发展起着较大贡献的科学研究人员,对核心作者进行甄别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进步。[7]根据普莱斯(Price)提出的核心作者计算方法[M=0.749(Nmax)1/2,M为研究论文篇数,Nmax为所统计时间段内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量,发文数量在M篇以上的作者为某领域核心作者[8])统计、判断出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核心作者。统计发现孔军辉是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高产作者,发表论文4篇,M=1.50,即可把发表2篇以上的作者视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一共有62名核心研究者,仅占总研究者的4.4%,发表文献143篇,占文献总量的25.44%,这远未达到核心作者群50%的判断标准。[9]这表明,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位列前十的代表性核心研究者如下:孔军辉,发表文献4篇;陈捷、王声湧、张洪波、唐闻捷、王亚萍、凌宇、王霞、郭卓和张文悦发表论文均为3篇。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总体上尚不成熟,仍需继续发展。

2.研究机构

3.文献来源

通过对文献作者进行处理,即剔除重复发表的文献作者和文献署名作者,最终获得研究者1415名,平均每位研究者公开发表论文0.4篇。独立完成的文献192篇,占文献总量的34.16%;合作文献370篇,占文献总量的65.84%(其中,二人合作文献152篇,占文献总量的27.04%,三人以上合作217篇,占文献总量的38.62%)。由此可以看出:(1)30年来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文献总量不高;(2)合作研究是大学生抑郁研究文献的基本特点之一。这表明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设置数学文化课内容时,充分考虑了3个方面:(1)数学文化必须与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相协调、相一致,理想的课程设计应该是融知识与文化于一体的;(2)数学文化应该体现出对于数学前进方向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一种倾向、一种引导和一种归结,而不仅仅是事实陈述与历史展现;(3)数学文化应该与学习者已有文化系统有一个很好的契合,不是水火不容,而是水乳交融。

位列前十刊物的文献刊载情况、级别、复合影响因子(2018版)和综合影响因子(2018版)情况如下:第一,属于北大核心期刊、CSSCI期刊和CSCD刊物的是《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6篇)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8篇),其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分别为1.981、1.380,1.994、1.447;第二,属于北大核心期刊的是《中国学校卫生》(39篇)和《现代预防医学》(14篇),其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分别是1.464、1.203,1.263、1.116;第三,属于普通刊物的是《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32篇)、《中国校医》(9篇)、《当代体育科技》(8篇)和《校园心理》(7篇),其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分别是1.423、1.041,0.216、0.212,0.193、0.058,0.124、0.067。《才智》(8篇)和《社会心理科学》(9篇)也属于普通刊物,但CNKI无其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呈现。位列前十的北大核心期刊、CSSCI期刊和CSCD刊物有4份,占总核心刊物的7.69%(总共有52份上述三类刊物),总刊发大学生抑郁研究文献77篇,占所有核心刊物刊文的51.33%(总共有150篇文献刊载上述三类刊物)。

上述数据表明,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文献发表刊物状况如下:发表在高质量刊物(以是否属于北大核心期刊、CSSCI期刊和CSCD期刊其中之一作为划分标准)的文献数量少,集中在少数几个刊物,但高质量刊物的平均发文数量远高于普通刊物的发文数量。这表明,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国内有关大学生抑郁研究的趋势呈以下特征:第一,1994—2003年为大学生抑郁研究的萌发期。国内第一份关于大学生抑郁研究的文献是谢爱武撰写的《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于1994年刊载在《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第一期。自此,研究者开始逐步开展大学生抑郁的研究,但大学生抑郁的研究公开发表文献在低水平层次,即年公开发表文献均是个位数。第二,2004—2008年为大学生抑郁研究的发展期。2004年研究文献突破之前年均文献个位数水平,达到13篇,随后公开发表文献逐年递增,直至2008年的37篇。第三,2009年至今为大学生抑郁研究平衡期。2009年的文献数量比2008年稍有降低,有35篇,此后大学生抑郁研究文献进入起伏变化阶段,文献数量在35篇到55篇徘徊,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外,这一阶段的文献量有382篇,占30年总文献量的68%(1988—2018年总共文献562篇)。

第一,项目基金。在562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标注基金资助的研究文献有261篇,占总文献的46.44%,涉及的各级别基金共368项。其中:只标注了1项基金的文献有184篇,占标注基金文献数量的70.49%;标注了2项基金的文献有40篇,占标注基金文献数量的15.23%;标注了3项基金的文献有24篇,占标注基金文献数量的9.16%;标注了4项基金的文献有4篇,占标注基金文献数量的1.53%;标注了5项基金的文献有2篇,占标注基金文献数量的0.76%;标注了6项基金的文献有1篇,占标注基金文献数量的0.38%。位列前十的文献标注基金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和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均是5篇),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委基金、河南科技攻关计划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均是4篇),湖南教委科研基金和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均是3篇)。标注这些基金项目的文献占总标注基金项目文献的22.52%。以上表明:国家有关机构、部门对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支持力度很大;国家级别的基金占比较小,省市级别基金占比较大。

第二,研究层次。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文献涉及如下领域: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294篇)、行业指导(44篇)和政策研究(2篇),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107篇)、工程技术(80篇)和行业技术指导(13篇)。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层次的文献共有401篇,占总文献的71.35%。

第三,所属学科。国内有关大学生抑郁的研究涉及20个学科。位列前十的学科及文献情况是心理学(172篇)、临床医学(146篇)、教育(103篇)、体育(65篇)、基础医学(29篇)、社会学(13篇)、中医与中西医结合(11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8篇)、护理(3篇)和舞蹈(3篇)。这表明心理学和临床医学这两大学科是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主要学科,其文献有318篇,占总文献的56.58%。

(三)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对国内30年大学生抑郁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分布及共现的可视化分析,发现了以下几类研究热点:第一类,大学生的抑郁症状、抑郁情绪、抑郁心理方面的研究。崔庆霞、王在翔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抑郁检出率较高。[10]黎志华、谢玮玉和尹霞云等人研究了大学生抑郁发展的轨迹存在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和性别效应。[11]第二类,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的研究。雷希、王敬群和张苑等人的研究揭示了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困扰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12]张秀梅、王中对和廖传景对高校贫困生抑郁心理研究发现,生活事件通过缺陷感对抑郁有显著的间接预测效应。[13]杨曦、陈遇春认为人格、人际、情感及环境等因素会对大学生抑郁心理产生影响。[14]此外,影响大学生抑郁的因素还有压力、儿童期虐待经历、主观家庭经济、父亲教养方式、社会背景、人格特征和基因等。第三类,大学生抑郁干预、治疗或调节的研究。胡如艳、陈嘉和王艳菊等人通过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发现:有针对性的团体训练可降低抑郁倾向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水平。[15]向群英通过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和自我教育两种方式对抑郁大学生干预的实验表明:自我教育比团体辅导更适合高校开展抑郁辅导。[16]运动干预方案、认知行为团体咨询、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等对大学生的抑郁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第四类,大学生抑郁与相关心理的研究。曹文君、管振钧和吴婷等人的研究认为:大学生抑郁现状与健康促进行为负相关。[17]李玉霞研究揭示了行为抑制特征与抑郁情绪的关系。[18]李伟、陶沙研究了大学生的压力感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19]刘贤臣、唐茂芹等人认为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是并存的。[20]此外,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等也是相应的研究热点领域。

四、结语

通过对国内有关大学生抑郁的文献分析发现:第一,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于本世纪初,目前处于发展平衡稳定期;第二,核心作者群与核心研究机构均未形成,但合作研究已成常态;第三,高质量的研究文献与高质量的刊物均不多;第四,基金的支持力度大,但级别高的基金项目较少;第五,基础研究和基础与应用研究是主要研究层次;第六,心理学和临床医学是主要的研究学科;第七,研究热点集中在对抑郁症状、抑郁心理、抑郁情绪等的描述、解释和干预三方面上。

利用每个故障指示器的故障信息上报情况形成可疑故障区段的证据,然后通过改进的D-S证据理论对发生故障的可疑区段进行融合,得到每个区段发生故障的可信度,随后依据改进的决策原则确定最终故障区段,并提供备选方案,对误报和漏报的情况具有一定容错能力。最后的仿真分析也验证该方法的可行和有效,给基于故障指示器的故障定位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Shensa A, César G EscobarViera, Sidani J E. Problematic Social Media Us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U.S. Young Adults a Nationally-representative Study[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7(182):150.

[2] Moussavi S, Chatterji S, Verdes E, et al. Depression, Chronic Diseases, and Decrements in Health: Results from the World Health Surveys[J]. Lancet, 2007(9590):851-858.

[3] 陈捷,卓玛.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抑郁高危人群特征调查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5(6):833-836.

[4] 程冉,王玉锋.新乡市大学生抑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6):923-924.

[5] 唐慧,丁伶灵,宋秀丽,等.2002-2011年中国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5):965-969.

[6] 龚韩湘,龚韩湘,伍宝玲,等.我国医学类大学生抑郁患病率的系统评价[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10):120-126.

[7] 宗淑萍.基于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的核心著者测评——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12):1310-1314.

[8] 廖友国,林木明,何伟.近二十年中国大学生心理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 V的可视化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4-103.

[9] 史书侠,李海亮.2005-2010年《情报科学》刊出论文作者分析[J].情报科学,2012(2):119-123.

[10] 崔庆霞,王在翔.大学生抑郁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8):629-630,633

[11] 黎志华,谢玮玉,尹霞云,等.大学生抑郁的发展轨迹: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4):711-715.

[12] 雷希,王敬群,张苑,等.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应对方式和人际关系困扰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4):808-810.

[13] 张秀梅,王中对,廖传景.高校贫困生抑郁心理及影响因素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6(2):119-124.

[14] 杨曦,陈遇春.浅析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14-119.

[15] 胡如艳,陈嘉,王艳菊,等.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7(5):676-679,682.

[16] 向群英.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干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与自我教育[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7-31,69.

[17] 曹文君,管振钧,吴婷,等.大学生抑郁症状及其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7(2):216-218.

[18] 李玉霞.大学生抑郁情绪与行为抑制特征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2(05):1142-1143,1146.

[19] 李伟,陶沙.大学生的压力感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2):108-110.

[20]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大学生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26-28.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10-0015-04*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课题“融合视域下职前教师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与评价研究”(2018JS609)。

[作者简介] 李昌庆(1978—),男,云南昭通人,硕士,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 2019-02-23

标签:;  ;  ;  ;  ;  ;  

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趋势、特征与热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