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学战略定位决策研究&以中国移动大学为例_企业定位论文

企业大学战略定位决策研究——以中国移动大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学论文,为例论文,中国移动论文,战略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29(2013)01-0097-07

一、引言

企业大学的出现,虽然源于人力资源部门职能的深化,但它的任务已经远远不止于员工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从它诞生至今的几十年间,随着时代的更替、技术的革命、环境的巨变,企业大学也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虽然企业大学已经不属于新鲜事物的范畴,但它仍然不断引发着新的思考。

首先,关于企业大学的诞生就有很多争议,Nixon et al.[1]认为最早的企业大学是1927年美国的通用学院,Allen[2]认为应该是20世纪40年代的诺斯若普学院,但Anderson et al.[3]认为应该是1955年的迪斯尼大学。此外,它的名字也有许多提法,在英文表述中,Corporate University、Company University、Corporate Academy和Corporate College都曾用以表示企业大学,虽然殊途同归于一个中文词语,但其中的含义还是相差很大的。而最多的争论来自它的定位。Levine[4]认为,企业学院(Corporate College)主要关注特定主题的培训组织;在企业学院内部,所有的重心都集中在与某一主题相关的一系列目标,比如企业的商业学校。企业大学通常包括若干个学院或学校,它就某些主题进行讲授和培训,在企业大学内部能够产生新的观念和想法,从多个方面给予企业智力支持。可以说,在企业大学出现初期,作为培训和教育之延伸的定位代表了主流观点,但渐渐地它的概念外延开始扩大,基本功能外的附加功能加入了争论的列表。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来自两位研究者:一是,Meister[5]在1998年将它定位于“企业大学是公司建立的教育机构,它的职能就如同一把开发并教育员工、客户及供应商的战略保护伞,能够满足组织商业战略的需求。”二是,Allen[6]在2007年对下一代企业大学的定位,“企业大学是以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为核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按照混合式培训模式设立的虚拟化或器物化的企业学习基地,它以构筑企业全员培训体系为基础,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入和企业学习习惯的培育,形成企业知识管理、人才加工、市场竞争的智力平台,最终成为实现企业战略规划的有力武器。”

企业大学发展至今,仿佛一切都在争议中前行,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分析出谁对谁错,更不是将其归为一统,而是洞悉这背后的玄机。因为企业大学的一切行为都是紧密围绕着其终极目标服务的,这就是企业大学的定位。本文将从企业大学定位的影响因素入手,深入探究其战略定位的规律所在。

二、企业大学的动态战略定位

企业大学之所以存在诸多争议,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战略定位的复杂性、多变性。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战略定位是会发生改变的,甚至出现较大的变革。而战略定位是企业大学一切行动的行为准则,其确定或变更都是关乎企业大学发展方向的最为核心的决策。

1.企业大学战略定位静态决策模型

抛开诸多影响因素,企业大学的基本职能实际就是为了确定其开放程度、服务对象、服务功能,进而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资金运营模式等一系列问题。首先考虑开放程度和服务对象两个维度。

如图1所示,内向型企业大学专注于内部员工的培训,定位于为各层员工传播企业文化,创造学习氛围,培养企业专有人才,最终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决策。外向型企业大学因其服务对象不同而分为两类,一类面向供应链体系,主要是为了支持企业业务的发展(如摩托罗拉大学,见图2);另一类面向整个社会,注重提升企业形象或实现经济效益(如惠普商学院)。此外还有兼顾对内、对外服务的企业大学,有些外向型企业大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需要逐步开展了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如海尔大学、联想管理学院、爱立信商学院),也有些企业将内部培训转化为了对外培训(如惠普商学院)[7]。

图2 企业大学战略定位示例

确定了开放程度和服务对象之后,服务功能是影响企业大学定位的另一重要因素。对于早期的企业大学,培训工作就是其唯一的服务功能,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传承企业文化、整合产业链、营销企业品牌、深入挖掘企业利润、推动企业变革等功能逐渐加载到了企业大学身上,如图3所示。

2.企业大学战略定位的影响因素

不同行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外部环境影响时,其企业大学应当扮演相应匹配的支撑角色。

如图4,通用电气公司(GE,General Electric Company)中国培训发展中心对内部各级别的员工进行能力培训,尤其以领导力发展培训见长,GE因此更被誉为企业界“CEO的摇篮”。而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它还逐渐为战略性合作伙伴提供培训服务[7]。

总之,对企业大学战略定位产生影响的因素无非来自企业内部或外部,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及其发展阶段、资金链情况、企业战略文化特质、教学资源储备;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形势、产业链情况、社会需求度。企业大学定位与主要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如下所述。

(1)企业大学定位与行业特点的相关性

高附加值、高科技比重的行业通常需要建立企业大学,如保险业、金融业、高新技术行业、电信业、公用事业、非本地化的集团公司等;而制造业、流通业、酒店行业以及一些传统产业通常被认为建立企业大学的必要性不是很大。在众多需要建立企业大学的企业中,根据行业和企业特性的不同,企业大学定位也各有不同。比如,保险业、公共事业类行业的企业大学应侧重满足社会需求,而高新技术行业、电信行业的企业大学应侧重满足产业链需求。

(2)企业大学定位与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的相关性

首先,企业自身规模是企业大学定位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企业大学并不一定适合全部的大企业,却绝对不适用于小企业,企业至少应该拥有大量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大学才可能是必要的。因为建设企业大学需要巨额投资,启动资金至少千万元人民币以上,小企业根本承担不起。而国外相关调查统计出的企业大学投资数目则更高,如《企业大学未来趋势年度调查》[8]发现,建立一所企业大学至少需要1280万美元,占企业薪金总额的2.2%~2.6%。

同时,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则是企业大学定位更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如表1所示。

(3)企业大学定位与企业内部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当资金链不足以支持企业大学运转时,企业大学势必要利用现有资源寻求资金来源,特别是当其教学资源充足或教学内容适合企业外部需要时,其服务对象的对外开放将可以减轻资金压力。而在企业并购重组或开拓新兴市场时,通过企业大学传播企业文化也是必须考虑的定位之一。

(4)企业大学定位与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相关性

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任何角落里的经济体都会受到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同时,行业间的关系也越发微妙。石油、粮食的价格可能随着战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产生巨大波动,而看似无关的IT产业也被卷入动荡之中。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革时,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企业大学自然无法幸免。

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很多企业收入大幅下滑,庞大的企业大学似乎成为企业前行中一个不小的负担,公司不再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大学正常的运行体系中。很多企业大学开始依赖其独特优势开展对外培训,并将培训收入补充到企业大学的部分预算中,甚至自给自足。于是,随着这种由企业配置资金转向自筹资金方式的改变,企业大学的培训对象也进一步对外拓展。2002年摩托罗拉大学中国区宣布其培训对象的战略转移,今天其很大一部分的收入来源于对外部企业的培训收费。另外一家知名的企业大学——惠普商学院则完全对外开展培训,通过分享惠普近70年的成功管理经验,帮助其他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提高企业管理能力,而其内部员工的培训则由人力资源部承担[9]。

(5)企业大学定位与企业外部服务需求因素的相关性

走在市场前沿的企业大学通常能够孕育出对合作伙伴甚至整个社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而理论的传播对各方的共赢效果十分明显。GE被誉为企业界“CEO的摇篮”,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为战略性合作伙伴提供培训服务,类似变革管理、六西格玛、内生增长等管理理论使其在回报社会的同时也赢得了巨大的口碑收益,不仅引领了本企业战略变革,更打开了全球市场。

3.企业大学战略定位动态决策分析

基于以上论述,构建表2所示的企业大学战略定位动态决策矩阵。

表2中,内部影响因素的资源储备中,物资储备仅指企业大学所拥有的培训物资,也就是所有硬件设备;理论储备则指企业大学成立至今所积累的各类成果,特别是可以对企业外服务对象产生价值的理论成果。外部影响因素的市场形势中,行业竞争指源于行业内部各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其他压力指行业外部的潜在竞争威胁。

三、中国移动企业大学现阶段战略定位分析

结合中国移动内外部因素,应用表2对中国移动企业大学战略定位全面分析后,进行总体决策,其决策矩阵如表3所示。

表3中,服务对象对内包括基层、中层、高层员工,对外包括产业链、社会。服务功能中,1表示培养人才,2表示文化传承,3表示推动变革,4表示整合产业链,5表示产品营销,6表示利润来源。而外部影响因素的市场形势中,行业竞争主要来自电信、联通,包括部分取消漫游费、单向收费、低价套餐等战术措施对中国移动话音业务的冲击较大,而iPhone终端、3G网络也对新增用户市场带来了较大蚕食;其他压力主要来源于互联网企业,类似QQ、微信、米聊等业务也对中国移动的主要业务收入影响很大。

1.分析

(1)内部影响因素

中国移动在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发展阶段、资金状况、企业文化诸方面都具备良好条件,其企业大学已具备对内外提供全面服务的前提条件,可以面向内部各层员工及外部产业链的服务需求,其服务功能且均可实现,只是暂时不必面向社会服务需求。

但资源储备方面,是其当前阶段的发展瓶颈。尤其师资储备与理论储备的缺乏,较大限制了在社会服务市场的发展。中国移动虽然近年已经开始重视培训师队伍建设,但培训课程仍然需要大量外界资源,师资积累工作任重道远;理论储备方面距离社会需要的水平还有一定距离。

(2)外部影响因素

市场形势挑战重重,使得中国移动急需企业大学提供培训人才之外的诸多服务功能,特别是在助力企业战略决策、推动企业变革、整合战略资源方面。

即使暂时忽略社会需求,产业链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移动非常需要企业大学在与产业链交流过程中帮助企业赢得更多价值空间。

2.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移动企业大学现阶段的服务对象重点面向企业内部中高层员工及企业外部整个产业链;服务功能应定位于对内培养中高层骨干员工,尤其关注企业文化传承、推动企业战略变革方面,对外关注产业链整合和新产品营销方面的学术交流。如图5所示。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点在于解决师资储备和理论储备问题。

图5 中国移动企业大学现阶段战略定位

四、研究意义及下一步研究思路

(1)决策体系的建立。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重新梳理,将影响企业大学战略定位的诸多因素按内外因进行汇总,并为大多数影响因素设置评价标准,且与开放程度、服务对象、服务功能这三个决策目标进行关联,使企业大学战略定位决策问题分析体系更加完整,评价标准有进一步量化的可能。不论对已有企业大学的企业对自身企业大学的重新定位,或是计划新建企业大学的企业对自身需求进行评估,还是企业大学与企业间的交叉合作,此决策体系均可为其提供一定的分析依据。

(2)面对复杂环境挑战。企业大学战略定位是关乎其基本职能、工作目标的根本,不可轻易改变,也不可长期不变。面对愈发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大学战略定位必须形成动态机制。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中,需定期对其进行完整评价;在出现重大事件时,需及时对其进行关注。此决策体系较为全面,适于企业大学定期梳理自身内外部环境变化,为进一步形成企业大学战略定位的动态分析机制奠定了基础。

本文提出的企业大学战略决策体系,将诸多影响因素汇总后进行归类、整理,是此类问题分析解决思路上的大胆尝试,但包括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指标、评价标准的量化、决策目标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分析,都需要利用数理工具进行深入验证。

标签:;  ;  ;  ;  

企业大学战略定位决策研究&以中国移动大学为例_企业定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