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教学中曲式与作品分析的重要性论文_邱科峰

吉他教学中曲式与作品分析的重要性论文_邱科峰

(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415000)

摘要:随着国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艺术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但我国高校吉他教学发展缓慢,教育成才率普遍偏低,不利于提高吉他普及率。吉他教学中发挥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作用,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文中分析高校吉他教学现状,探讨吉他教学中曲式与作品作用的作用。

关键词:吉他教学;曲式与作品;作用发挥

高校音乐教学中曲式与作品作为必修课程,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吉他教学过程中同样如此,要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限制,发挥曲式与作品分析的作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吉他的兴趣,进而达成提高吉他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高校吉他教学的重要性

吉他乐器声音柔美,类似人声,极具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也是弦乐主要分支。实际中吉他有着广泛应用,即可独奏、也能合奏。尤其是人们音乐欣赏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西洋乐器的了解也在加深,吉他依托自身在西洋乐器中重要地位受到人们关注。针对这种情况,大部分高校陆续开设吉他课程。但这种需求不同于专业音乐学院吉他课程的需求,对于技巧要求相对较低,侧重培养学生兴趣与基础,这需要教师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体系。吉他课堂教学时,推动学生其他音乐能力的发展。

学生通过吉他学习,可以提升自身节奏、音高及和声等能力,借助吉他联系可以充分练习与提高学生上述能力;吉他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吉他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各种音乐要素要更深层次的了解,掌握发挥表现音乐风格与情感的能力;借助吉他学习,学生可以更多了解与之相关的音乐历史、作曲家及音乐作品,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面;吉他演奏时需要全身心投入,眼睛观看、手指弹奏、耳朵倾听、大脑思考等,多器官合作可以实现身心和谐发展,同时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如观察力、独立思考、理解能力等。

2、吉他教学发挥曲式与作品分析作用的措施

2.1 发挥音乐作品的作用

大量实践表明,部分高校吉他教学时侧重培养学生演奏技巧,忽视引导学生理解吉他乐曲本身,使得部分学生利用吉他演奏时无法展现出乐曲内在魅力。音乐教师教学时注重学生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本身,感受到乐曲中蕴含的故事及作者情感,实现自身与乐曲本身的共鸣,促进演奏质量的提升。学生学习吉他乐曲作品前,全方位了解乐曲创作背景、作者生活经历、创作目的及蕴含的情感,同时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并对乐曲作品乐段分清,掌握乐曲主题就阐述主题发展过程与变化。

如,舒曼《梦幻曲》这一作品学习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了解作者舒曼的经历,掌握舒曼作曲的主要风格、《梦幻曲》创作背景。等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后,会对作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体会到作者在乐曲中描述的梦幻般的场景,感悟到乐曲中描述的儿童向往的幸福及充满幻想的梦境。音乐演奏,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达成感动别人的目的。同时,通过了解与掌握背景资料,更好把握作品蕴含的情感,演奏出包含着浓厚感情的吉他曲,使得观众与乐曲产生共鸣,大幅度提高演奏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提高学生吉他演奏技巧

吉他演奏时要求演奏者具有相应的力度掌握能力,力度掌握好坏直接对吉他声音效果产生影响,类似人类语言,声音弱一点会让人感觉到温柔、声音强一点则会令人精神振奋。吉他艺术通过声音展现情感,而声音表现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力度,力度与声音之间相辅相成,通过改变声音控制力度可以表达出各类声音效果。

高校吉他教师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控制演奏力度的能力,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力度改变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促使学生明白吉他演奏过程中力度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吉他演奏学习时,学生控制演奏力度也需要循序渐进。学生初始接触吉他时,通常无法正确控制力度,力度判断只能通过乐谱标识完成。如,当遇到乐谱中出现“P”时就减少力度、遇到“F”变加大力度,这会使得学生演奏乐曲机械化,乐曲出现断层,也就谈不上提高表现力了。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力度大小差别在乐曲效果上的区别,让学生可以全面认识乐曲力度,接着通过反复练习找到自身演奏吉他曲的最合适的力度。教学中要让学生勤动手,多动手,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老师要加强学生吉他即兴演奏技能的培训,利用各种小型活动增强学生对吉他伴奏的学习热情,在课程实践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予以修正,提升学生的吉他伴奏水平。

2.3 掌握吉他演奏呼吸技巧

音乐艺术建立在声音基础上,演奏者将音乐语言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吉他演奏,将乐曲蕴含的情感活动与情绪色调利用吉他特有的音色勾勒出来,使得听众通过欣赏乐曲产生各种思绪联想,使得观众沉浸在乐曲所塑造的情感氛围内,实现演奏音乐的目的。吉他演奏时要规范演奏动作外,还要保证乐曲声音的纯正与准确。通过辨别音乐让学生学习吉他过程中感受到它的魅力,也会更加细腻表达吉他乐曲。实际中人们经常说一场精彩绝伦的吉他演奏就像“歌唱一样”,歌唱家表演时需要保证呼吸张弛有度,吉他演奏者同样如此。一旦演奏者完全投身于吉他乐曲演奏中,音乐的情感变动会对他的情绪产生影响,出现激动、悲伤、欢喜或难过等,而这些情绪需要吉他演奏者配合不同的呼完成,利用肢体、表情或情感投入提高作品表现力。吉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经常发现一些现象:部分学生吉他演奏时出现坐姿僵硬、动作变形、表情麻木,无法有效控制拉琴速度,经常性出现晦涩与刺耳的声音。完成演奏后,这部分学生又会大口喘气,出现身体麻木与刺痛的情况。这些都说明学生无法利用呼吸调节坐姿与状态,演奏时经常憋气,使得动作更加紧张与拘束。吉他演奏时需要身体与呼吸配合,两者松弛有度,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呼吸控制掌握呼吸技巧。

3、结语

总之,高校吉他教学中发挥曲式与作品分析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吉他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双影.浅谈吉他教学在音乐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7(24):169.

[2]宋晓锐.高等艺术院校增设吉他教学课程的思考与价值定位[J].当代音乐,2017(15):28-29+32.

[3]孙进根. 古典吉他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邱科峰男(1969.04-),湖南常德人,本科学历,现就职于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讲师,专业方向为音乐制作与吉他演奏。

论文作者:邱科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吉他教学中曲式与作品分析的重要性论文_邱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