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应用于试管婴儿技术的疗效分析论文_邓桁

邓 桁

1.国际生殖医学会 四川成都 610000;2.四川伯仕医疗管理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 要】目的 对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试管婴儿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我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孕妇中,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中随机抽取70例患者,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前组患者心理状况各因素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率与对照组对比,也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试管婴儿技术临床中,可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试管婴儿技术;疗效;护理干预

前言

运用人工方法实施试管婴儿技术(IVF-ET),在体外完成精子与卵子受精,并在患者子宫内移植早期胚胎进行发育,其使许多夫妇成功生育,这就是试验婴儿的诞生过程。但是孕妇在此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负面情绪,背负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直接影响到妊娠结局及母婴健康。因此,本研究主要对对护理干预应用在(IVF-ET)试管婴儿技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孕妇中,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中随机抽取70例患者,均符合不孕症相关诊断标准。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孕年龄28至46岁,31至38周,平均(38.6±3.5)岁,平均(34.8±0.6)周;观察组中,孕年龄28~46岁,30~38周,平均(38.6±3.5)岁,平均(34.8±0.6)周。两组(IVF-ET)孕妇相比,从孕周、年龄等资料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方法,指导患者合理进行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观察组中应用护理干预方法:(1)健康教育。就诊护士应主动与就诊患者进行互动交流,消除陌生感,拉近护患距离,介绍医护人员相关情况。将试管婴儿技术相关知识,向家属及孕妇进行详细讲解,解决其心中顾虑,让其认识到手术的安全性与自身配合的重要性;(2)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进行评估,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结合其社会经济状况、性格、文化程度以及年龄等特点,做好心理疏导,可通过轻音乐、播放电视节目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在减轻其紧张情绪过程中,也可指导其采取深呼吸方式,同时,鼓励家属更多的理解与关心孕妇;

1.3观察指标

(1)对孕妇心理状况,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进行评价;

(2)对比观察两组妊娠结局。

1.4统计学分析

在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时,主要采用SPSS15.0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时用T或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心理状况

如表1所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干预后,其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妊娠结局

如表2所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顺产率为45.71%(16/35),后者为28.57%(10/35),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试管婴儿技术(IVF-ET)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下,大幅度提高了受孕成功率,在试管婴儿技术(IVF-ET)中受孕只是其基础环节,还有诸多因素影响着最终妊娠结局。患者若无法完成妊娠,就会影响胎儿预后,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增加其心理压力。因此,将疏导心理工作在试管婴儿技术(IVF-ET)患者中进行有效开展是至关重要的,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引导、交谈等方式,针对IVF-ET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充分了解了不孕不育及治疗的相关知识,从而纾解了患者的自卑心理,让其正确认识疾病。除此之外,对于表现抑郁、焦虑的患者,主要过于在意胎儿是否健康,应向其介绍IVF-ET注意事项与安全性,讲解成功安全,消除其心理顾虑,帮助其树立信心。将负面情绪对胎儿健康不利等内容告知已怀孕患者,使其保持开朗、愉悦的心情,对患者进行抚慰与鼓励,从而以正确心态迎接新生命。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后,观察组不但顺产率较高,而且心理状态评分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可见,对于IVF-ET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干预可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提高妊娠结局,增加患者安全感与自信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试管婴儿技术中,可以改善妊娠结局,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医护人员在IVF-ET过程中,应保护患者隐私权,尊重患者的人格权利,做好保密工作,加强伦理道德观与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现人性化护理服务,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1]邱雪芳,陈胜莲,陈汝仙,等.试管婴儿技术中患者心理情况及护理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6):728-730.

[2]洪毅.护理干预应用于试管婴儿技术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157-159.

[3]秦明芳.心理护理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的应用概况[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1):102.

[4]黄永俐.探讨试管婴儿孕产妇手术分娩前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226.

[5]张慈芳.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医学检验工作的思考[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8):137.

[6]刘巧玲,周利平,曾为.多次试管婴儿孕产妇心理特征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6):2539.

[7]陈颖,刘晓燕,史德焕.试管婴儿孕妇分娩期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2):97.

论文作者:邓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应用于试管婴儿技术的疗效分析论文_邓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