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型康复花园设计初探论文_刘璐颖,李楠

养老型康复花园设计初探论文_刘璐颖,李楠

刘璐颖 李楠

西南林业大学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工程

摘要:科技飞速发展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今年来康复花园设计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接受——通过景观设计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互动,对使用者的身心产生积极影响。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为老年人营造舒适的居住空间愈发重要。本文的依据相应的景观设计理论,结合康复花园在国内外发展情况以及相应的理论研究基础,从历史发展、心理需求、空间营造等角度对老年人的康复景观现状分析和总结,以期对我国的康复花园设计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康复花园;老年人;适老化;景观设计

目前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999年,中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促使消费市场中“灰发市场”增加,带动景观行业中人们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的关注,老年人康复花园的设计理念随之兴起。1981年,乌尔里希开创性的提出“自然助益论”,将自然景观与人类居住环境空间结合,为康复花园学说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1 康复花园概念

康复花园(Healing garden)是指通过营造治疗或康复景观环境,从而助益使用者生理、心理康复的场所。康复花园包括医疗花园、疗养花园、冥想花园、体验花园和复健花园等。此外,某些校园、监狱以及特殊的纪念花园也被认为是具有康复性的景观[1]。

2 康复花园的发展历史

康复花园这一设计理念最早由乌尔里希提出,他认为水体、植物等自然元素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助益,且人体在自然的助益下可以达到放松的状态从而促进身体的康复[1]。西方的康复景观经历多个起伏阶段,其中兴盛时期有三,分别是:西欧中世纪修道院的中庭;18-19 世纪西欧广厅式医院及周边庭园;以及20世纪末以美国为代表的医疗保健机构康复花园。康复空间最早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6世纪古希腊建造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群,主要从环境和心理角度出发,营造舒适的疗养环境,激发了患者的自愈能力,促进患者康复。西方的早期的医院更多的设立在修道院、收容所等地,有意识的将庭院的围合空间独立划分作为治疗空间使用,内部种有植被凭借自然的感官刺激促进身心康复。最早的医院花园设计建议于18世纪末提出的;时至今日,康复景观再次兴盛并快速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机构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2]。

我国的医疗一直以中医为主,主要有公医和私人行医两种形式。寺庙医疗是我国最早的医院形式,幽静的山林对病人的康复有所助益,形成最早的康复空间。宋代出现民办或是国家出资的医疗设施和慈善机构,到了明代《本草纲目》中就有提到用温泉等的空间自然元素对人体的治疗,清朝中西方文化交流渐多,西医治疗流入中国,直至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建设才与国际日渐接轨,直至21世纪初期才有将康复景观理论正式引入我国的医疗环境中[2]。

3 康复花园设计分析

随着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的提高,出现了老年住宅、长期照顾机构、辅助生活型住宅、养老院等名词,针对老年人的康复花园环境的研究愈发详细。相关研究证实人堆自然环境的本能性亲近,在自然环境人类本能的会缓解自身的压力,而这种平静舒适的心态对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疾病的康复都有所助益。

3.1 养老环境中的康复景观

康复花园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起到了很大的助益,在康复花园中,融入园艺疗法,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元素刺激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感官的细微感受,促进人与环境互动,从而产生积极的康复作用。不恰当的设计会降低养老环境的空间使用率,因此,进行设计时,设计师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以求在最大限度内充分利用康复花园的景观空间,提高花园空间的利用率,满足老年人的心理与生理需求。

3.2老年人心理需求

3.2.1安全需求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使得他们的行动变得迟缓,相应的许多事显得力不从心,随之他们也会缺乏安全感,对安全感的需求,使得老年人对健康和安全的关注和渴望需求更加强烈。故而在设计中应更多的考虑全龄化设计与适老化设计,在设计中融入无障碍设计理念,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考虑。

3.2.2社交需求

经常与外界交流沟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内心的压抑、孤独、和失落感,从而保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由于老年人容易产生失落、抑郁和孤独感,故而,在社区室外环境中布置不同功能的场所空间,增加老年人的社交空间,减缓消极情绪的产生。

3.2.3尊重需求

老年人群也是曾经为社会、为家庭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虽然年龄老了,身体机能不如从前了,贡献价值减小了,同样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和关爱。增加老人的自我肯定和存在感可以促进老人的心理健康。

3.2.4自我实现需求

人的自我实现是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也是人的需求最高层次基于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认同,带给人莫大的幸福感。在设计中满足其自我实现需求,延续老人们的生活激情甚至是对社会的贡献,对老年人身体健康起到很好积极的作用。

3.3 康复景观的功能

3.3.1 恢复身心健康

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人的身体康复有一定的助益,能起到恢复注意力、降低血压和心率、缓解压力、改善情绪以及改善身体状况的作用[3],室外相对于室内的封闭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阳光、水景、绿色植被等自然元素,使人们可以在日常的生活氛围中亲近自然,缓解紧张的情绪,平衡自身生理结构,改善睡眠质量等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2 促进社交活动

空间邻里环境中丰富的绿色空间对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有积极影响,能够促进居民进行体育及社交活动,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舒适的绿色环境在供人们散步、游玩需求的同时,使老年人在休憩过程中进行社交活动,减少压力、抑郁等负面情绪,营造积极的生活空间。

3.3.3 提升自我效能感

老年人常常会因为自身健康状况的下降以及身体机能的衰弱而感受到明显的失控感,康复景观中通过让老人自主选择参与的活动,凭借园艺水平等方式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控制感,更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获得自我效能感[4]。

3.4养老景观中康复景观的营造

根据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的需求,对康复花园的空间布局提出要求,它的空间布局必须要简洁、清晰、有序、具有逻辑性,能方便老人顺利地从一个空间进入到另一个空间。不同的布局使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按照功能不同,将空间分为户外交往空间、活动空间、秘密空间及园艺场所[6]。

3.4.1交往空间

社会交往空间是人类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老年人在花园内参与户外活动时,容易互相吸引和产生共鸣,从而触发更多的人际交往,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交往空间的设置既要保证人们交往的私密性,又要保证人与人的正常交流。我们在设计交往空间时,应结合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利用植物与座椅等,将人与人的交往空间控制在1.2m—2.4m之间;另外照顾到老年人的私密性需求老年人的安全性需求,座位的设置不能离道路太近。

3.4.2活动空间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也随之下降,康复花园中应当设置康体活动空间,以便老年人锻炼身体,进行日常健身,以便身体让老年人通过使用康体设施来恢复身心健康。康体活动通过人体感官的对老年人的身体进行康体活动训练,以求达到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目的[6]。

3.4.3私密空间

私密性空间空间是对人尊重需求的一种满足,也是康复花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老年人渴望与人沟通交流,但也有一定的自我保留,有时他们会希望在待在一个没有人打扰的环境里思考、放松,缓解心理压力。私密空间一般设置在花园的角落,避开主干道,防止步行的人群影响到患者。利用灌木或者植物枝杈来围合空间,留出简单的通道,设置栅栏或是木门等屏障,以提示是否已经有人进入此空间,这样隔而不断的设计,既保持空间的封闭性,提高私密程度,又不至于完全的与外界隔绝开来[6]。

3.4.4园艺空间

园艺疗法是当今社会人们针对老年人容易出现的阿兹海默症的一种预防和治疗方式,让患者在从事各种园艺活动的过程中,让身体的各项器官都得到锻炼,同时在劳动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促进交流。园艺活动也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粗大和精细运动技能以及身体协调能力,并且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释放有害情绪[6]。

4 我国康景观园存在的问题

在老龄化趋势迅猛发展的今天,康复景观设计正在日趋完善。目前我国的康复景观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仍然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检验。

(1)国内的康复景观起步较晚与西方,很多相关的研究理论未成体系,有待更进一步的深化完善;

(2)国内的很多研究还基于理论层面,且大部分为定性研究,很多研究成果在实际案例中所见不多;

(3)许多类似康复景观的成功案例多见于大型城市中,中小型城市中的适老化康复景观并不多见,我国的许多无障碍设施系统不够完善,适老化设计的概念还有待普及;

总之,我国的养老体系在不断完善,养老机构等为老年人设置的养老系统也日渐趋于系统化,社会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小结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正面临着解决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普遍性和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两大问题,有关适老化、康复花园的设计概念目前在我国仍处于不断地发展阶段,适老性康复花园是一个复杂的设计概念,影响因素包含许多方面,因此,设计前期进行细致的调研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面,对不同的环境应作出相应的策略调整,才能做出更符合当地民情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范馨月. 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花园设计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 刘博新. 循证设计在康复景观中的应用[C]//城市与景观“u+l 新思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2.

[3] 王声菲,金荷仙,贾梅. 养老环境中的康复景观研究进展[J]. 风景园林,2016(12):106-112.

[4] 吴建娅,陈跃,王晓初,等.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以张家港澳洋优居壹佰老年公寓为例[J]. 建材发展导向:下,2016,14(1).

[5] 张剑敏. 适宜城市老人的户外环境研究[J]. 建筑学报,1997(9):11-15.

[6] 雷艳华. 康复花园调查及设计研究[D]. 浙江农林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刘璐颖(1995—)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

李楠(199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

论文作者:刘璐颖,李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养老型康复花园设计初探论文_刘璐颖,李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