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60例疗效观察论文_李有君1,孟伟2

(1雨城区北郊中心卫生院 四川 雅安 625000)

(2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雅安 625000)

【摘要】 目的: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期间应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自愿参与原则自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随机选取260例患者参与本次探究,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30例。在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施维舒胶囊治疗,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得出的组间数据并将对比结果实施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相关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症候积分显著性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期间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052-02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non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260 cases of atrophic gastritis

Li Youjun 1,Meng wei2.

1 the rain city suburb north central hospitals Sichuan Ya 'an 625000,China;

2 yoan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ichuan Ya 'an 62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treatment i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Methods Using the principle of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in self institute in November 2015 to November 2016 in th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 treated by randomly selected 260 patients involved in the inquiry,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group, group is a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of 130 patients with.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 of teprenone capsule treat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compare and analysis of two groups patients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 between groups of data and the comparison results, carrying out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calculate the relevant data.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team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symptoms score significantly better,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 control group, ther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and P<0.05.Conclusion I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deal,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hronic non atrophic gastritis; The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且病情较为复杂,属于浅表性炎症,中医学上将本病归属于“痞证”、“胃脘痛”范畴且临床上主要应用西药治疗给予病情有效控制,疗效不很理想,该疾病依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中医学上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归属于胃脾之症,胃为水谷之腑且主纳,胃气以降为顺、不降为滞,饮食不节可导致患者出现寒热失调以及饥饱失常等临床症状并促使患者外感六淫以及内伤七情,导致患者胃部出现郁滞,进而诱发胃脘痛。基于此,临床上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期间提出了中医辨证治疗,通过多靶点、多层次整体调节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组探究中共计选取260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期间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基础性临床资料

在我院采取自愿参与原则选取26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参与本次探究,就诊时间是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组别是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130例。研究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70例、60例,患者年龄在68岁至23岁不等且中位年龄是(45.24±4.12)岁,病程在1年至5年不等且平均病程是(3.4±1.1)年;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75例、55例,患者年龄在69岁至24岁不等且中位年龄是(44.95±5.20)岁,病程在2年至4年不等且平均病程是(3.1±0.8)年。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对比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组间数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一般病情变化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1.2 方法

在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施维舒胶囊治疗,用药剂量是每次50mg,3次/d,给予患者连续给药治疗8周后复查胃镜,停药时间是4周,随诊。

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患者具体病情变化情况进行疾病分型,给予肝胃不和型患者胃炎1号颗粒治疗,服用方法是口服,中药组方是:柴胡、枳壳、厚朴、陈皮、木香各12g,黄连、丁香以及大黄各6g,吴茱萸3g,元胡20g;给予脾胃湿热患者胃炎2号颗粒治疗,服用方法是口服,中药组方是:藿香10g,蒲公英30g,川朴、茯苓、法夏、黄芩、柿蒂、郁金各15g,每日服用剂量是1剂,早晚各1次,给予患者连续给药治疗8周后复查胃镜,停药时间是4周,随诊。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当患者经过对应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完全消失且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中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则判定为治愈;当患者经过对应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得到明显性好转且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中各项指标减轻2级则判定为显效;当患者经过对应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有所好转且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中各项指标减轻1级以上则判定为有效;当患者经过对应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体征以及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均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是治愈率和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给予本次参与探究的26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临床数据深入分析,分析软件是SPSS19.0软件,表示计量资料时利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且行t检验,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表示计数资料时利用率的形式且行χ2检验,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对比分析

2组患者经过8周治疗后总有效率发现明显研究组患者更佳,对比而言,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与研究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明显性差异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参见表1。

3.讨论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属于多发和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心理压力日益增长呈现为逐年剧增趋势发展,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工作,属于胃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型,发病诱因诸多,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胃动力障碍等,均可能诱发本病,另外,也有学者证实了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也与本病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据相关性文献报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分为虚证和实证,给予实证患者祛邪治疗,给予虚证患者扶正治疗,给予虚实兼备患者祛邪扶正治疗。传统治疗本病时,主要应用西药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治标不治本,复发率高,基于此,目前临床上主要给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可获得理想临床疗效,同时具有毒副作用小以及耐药性好的临床优势,可综合调节多因素疾病。

利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具有独特优势且疗效确切,可有效避免患者因为长期大量服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可避免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临床表现,临床作用不仅包括保证人体内部平衡,还包括维持人体健康的生命活动以及有效实现整体调节以及综合防治的临床目的[1]。基于此,在临床诊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时需要强调辨证施治并针对不同患者应用不同的对症方药治疗,根据患者情志不同、饮食不同以及季节性的不同给予患者处方科学调节和加减,以期获得理想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时需要符合“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要求以及治疗质量高层次追求,通过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特点的综合辨证施治来促进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机体内部动态平衡[2],促进患者病情快速康复。

胃炎1号颗粒处方来源于《丹溪心法》左金丸且主要用于治疗胃部疾病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疾病,中药处方中的君药是黄连,临床功效是泻肝胃之郁热,吴茱萸可发挥疏肝解郁的作用,蒲公英以及大黄可以帮助患者泻热并解除患者肝胃郁热,诸药合用可发挥理气止痛以及清肝和胃的临床作用。

胃炎2号颗粒处方来源于劳绍贤教授经验方且属于藿朴夏苓汤加减方,其中柿蒂的临床功效是降逆止呕,厚朴可发挥燥湿消积以及行气除痞的临床疗效,郁金可发挥行气解郁的临床功效且联合其他药物可发挥清热化湿、健脾和胃的临床作用。

本次探究中,研究组患者经过8周治疗后总有效率是96.15%,症候积分是(2.56±1.34)分,显著性更佳。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期间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可获得理想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症候积分,值得将其作为有效治疗办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玉龙,曲学华.当归四逆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6):569-572.

[2]李向玮.复方台乌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情绪障碍疗效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5.

论文作者:李有君1,孟伟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  ;  ;  ;  ;  ;  ;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60例疗效观察论文_李有君1,孟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