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论文_陈静,张杰,洪逸光,康伟

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论文_陈静,张杰,洪逸光,康伟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 610081

摘要:目的 观察局部皮瓣一期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局部皮瓣一期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推进皮瓣10例,枢轴皮瓣8例。结果 18例均一期愈合,无感染,伤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结论 局部皮瓣一期修复颌面部创伤皮肤缺损是可行的,方法简便实用,效果满意。

关键词:局部皮瓣;颌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一期修补

Application of Local Flap in Reconstruction of the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CHEN Jing LIU Hai -bing

The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The Chendu University Hospital,Chengdu 61008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ate the clinical effection of local flap insinultaneous reconstruction of the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Methods There were 18 patients with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All patients were given one-stage repairing with local flap.There were 10 case with slidling flap,8 case with pivot flap.Results All the flap were survived with satisfactory function and outline.Conclusion Primary repairing of the skin defects with local flap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And it can achieve satisfying effection.

【Key words】 Local flap;Maxilafacial area;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One-stage repairing

面部外伤、良恶性肿瘤、色素痣等切除后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不仅使患者面部畸形影响美观,同时影响呼吸、咀嚼、发音功能,其伴随的社会心理障碍,远远重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1],为了避免或减轻后遗面容毁损和功能障碍,早期及时修复治疗十分重要。现将应用局部皮瓣一期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3~54岁。外伤5例,面部良恶性肿物切除后缺损9例,耳前瘘管切除后缺损4例。鼻部皮肤缺损6例(其中鼻尖皮肤缺损1例,鼻尖鼻背联合缺损1例,鼻翼皮肤缺损2例,鼻侧皮肤缺损2例),颊部皮肤缺损8例(其中眶下区2例,耳前区6例),额部皮肤缺损3例,唇部皮肤缺损1例。缺损面积1cm×1.5cm-3cm×4.5cm大小。

1.2 治疗方法

外伤患者局部麻醉下进行清创,去除伤口内的异物及坏死组织、反复冲洗创面,修整创缘。良恶性肿物者按肿瘤切除原则切除肿物,耳前瘘管切除反复发炎的皮肤、瘘管及瘘管周围组织。根据缺损部位和大小设计局部皮瓣,应用推进皮瓣10例,枢轴皮瓣8例。

1.3 皮瓣设计

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设计遵循鼻亚单位的美学原则,将切口线设计在亚单位的分界线上或鼻侧、鼻唇沟、鼻翼沟的自然褶皱线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鼻尖部皮肤缺损设计鼻唇沟皮下蒂皮瓣经皮下隧道插入鼻尖部修复;鼻尖鼻背皮肤联合缺损采用一侧内眦动脉为蒂的额鼻皮瓣向鼻尖部旋转方式覆盖修复;鼻翼靠鼻尖部皮肤缺损采用双叶易位皮瓣修复;鼻翼外侧皮肤缺损采用蒂在下方的鼻唇沟皮瓣修复;鼻侧壁皮肤缺损1例选择菱形易位皮瓣修复,1例采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眶下区颊部皮肤缺损1例采用皮下蒂推进皮瓣修复,1例采用菱形易位皮瓣修复;耳前区颊部皮肤缺损全部采用Burow楔形皮瓣推进修复,辅助线沿耳屏前绕耳垂下至耳垂后;额部皮肤缺损及唇部皮肤缺损采用A-T皮瓣推进修复,辅助线位于发际、眉弓及唇红缘。

2结果

18例均一期愈合,无感染,伤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存活皮瓣与邻近部位颜色无明显差异,术后无眼睑、眉毛、鼻梁及口角歪斜。

3讨论

面部外伤及手术造成的软组织缺损的种类较多,小面积缺损可选用梭形切除缝合,宽度大于1.5cm的创面常常难以直接缝合,过去常常勉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但术后往往张力过大遗留明显的瘢痕、牵扯歪斜畸形或皮片色素沉着及收缩,局部凹陷畸形等形态及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和社交,同时给患者的心理上带来不良的影响。故较大缺损采用局部皮瓣修复为上策。

局部皮瓣包括推进皮瓣和枢轴皮瓣两大类,前者又包括单蒂推进、双蒂推进、Burow楔形推进、皮下组织蒂推进、A-T皮瓣;后者包括旋转、易位、插入皮瓣等[2],易位皮瓣中的菱形易位皮瓣在面部应用最为广泛,而面鼻部修复经常用到的鼻唇沟的皮瓣可以设计为推进皮瓣、菱形易位皮瓣、双叶易位皮瓣、皮下蒂插入皮瓣等。鼻面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大多数采用随意皮瓣即可,较大缺损可采用轴形皮瓣,如上述鼻尖鼻背皮肤联合缺损采用一侧内眦动脉为蒂的额鼻皮瓣即是一种半岛状轴形皮瓣。局部皮瓣的设计必需遵循整形外科原理中的供区选择、皮肤皱纹线、局部皮瓣移植及局部血液供应的解剖学原则等[3]。在血液循环丰富的头面部皮瓣的长宽比例可以是3:1[4]。此外还需注意两个问题:①推进皮瓣辅加切口较多,推进时会使周围皮肤产生皱褶,推进越多,皱褶越大。②旋转皮瓣在旋转时长度会损失,旋转角度越大损失的长度越多,故设计旋转皮瓣时应适当增加长度,旋转后面部可能不对称。一个部位的缺损可有多种方案选择时,可以征求患者意见更在乎颜面瘢痕的显著性或是对颜面轻度不对称不在意。皮瓣移植后24小时内要定时检查皮瓣血运情况,若出现血供障碍及早发现,及时治疗[2]。

鼻部分为鼻背、鼻侧壁、鼻尖、鼻翼、鼻小柱和软三角等美学亚单位,还可根据厚度、质地、移动性皮下脂肪含量以及皮脂腺存在与否分为1、2、3区,1区包含鼻背上部和鼻侧壁,该区皮肤薄而光滑,不含皮脂腺,容易移动;2区包含大部分鼻尖鼻翼,并向下延伸覆盖鼻尖下小叶的上半部和4mm以内的鼻翼缘,该区皮肤厚而硬,富含皮脂腺,其下方为致密的脂肪层;3区包含一条4mm宽的鼻翼缘、软三角、鼻尖下小叶下半部和鼻小柱,该区皮肤薄而光滑,无皮脂腺,有少量皮下脂肪。2、3区皮肤固定到深部的软骨和纤维结构上,不易移动,故2、3区一般不太适用滑行皮瓣进行修复。1区修复较易,局部推进皮瓣和旋转皮瓣即可;3区修复需耳廓复合组织瓣,不在本文讨论范围;2区修复较为讲究,<1.0×1.0cm时可采用菱形易位皮瓣,在1.0×1.0cm~2.0×2.0cm之间可选双叶易位皮瓣或额鼻皮瓣,>2.0×2.0cm可选鼻唇沟皮瓣。在皮肤缺损面积超过一个亚单位的50%时,可将该亚单位整个切除,这样就可将切口线设计在亚单位的边缘,能最大程度隐藏瘢痕[2]。

颊部美学单位分为眶下区、耳前区和颊颌区。该区皮肤较松弛,且远离眼、鼻及口角,允许移动范围较大,容易进行修复。小型缺损的修复可选用菱形易位皮瓣,中等缺损选用皮下蒂推进皮瓣,缺损面积较大创面,则不宜应用推进瓣,为获得足够的组织量,必须延长滑行瓣的长度,其结果必然形成较长的线状瘢痕组织,而后期瘢痕收缩必然影响面部外形,影响修复的效果。较大面积的缺损选用鼻唇沟的皮下蒂岛状皮瓣易位修复。耳前区常因耳前瘘管手术形成较大缺损,选用Burow楔形皮瓣推进修复,效果满意。

额部、上唇部皮肤缺损均选用A-T推进皮瓣,这种皮瓣的“T”横边可位于发际、眉弓、唇红缘,愈合后瘢痕不明显。注意点是在皮瓣的交汇处要用细线精确缝合,厚度一致并注意无张力缝合,否则此处易产生瘢痕。

总之,对于面部创伤引起的局部皮肤缺损的治疗,只要无明显的感染,均应做一期的修复治疗,根据缺损的面积大小、部位及缺损的深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树夏,顾晓明. 现代颌面创伤救治的基本原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2):85-87.

[2]刑新. 皮瓣移植实例彩色图谱[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36.

[3]李天牧. 邻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的理论依据和临床中应用[J].中国实用美容外科杂志,2004,15(6):308.

[4]朱斌,高建华,百束比古,等. 随意型皮瓣蒂宽瓣宽比例与皮瓣成活长度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99,15(6):441-443.

论文作者:陈静,张杰,洪逸光,康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论文_陈静,张杰,洪逸光,康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