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陈艳娥

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陈艳娥

湖北省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41315

【摘 要】目的 分析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探讨疫苗接种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收的预防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儿童中随机选择75例进行研究,75例出现不良反应的儿童在采取护理干预和治疗后,观察其恢复情况,并分析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 75例出现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儿童,在经过特殊的处理和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没用出现其他意外事故。结论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我国全面贯彻的一项医疗服务工作,在开展这项工作时,需要认真做好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工作,提高预防接种安全性,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对策

整体上来说,儿童计划免疫是一项效果有保证、投资较少的疾病预防方法,也是法律赋予儿童的一种权利[1]。随着我国人民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接种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相比于以前,更加重视儿童的疫苗接种工作。对于儿童的身体来说,疫苗本身就是一种异物,接种到体内后适应机体环境并形成防御疾病能力的过程,需要与机体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在此期间,疫苗带来的刺激可能会对儿童的机体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在儿童接种疫苗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不良反应的预防,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探讨疫苗接种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收的预防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儿童中随机选择75例进行研究,年龄2月~6岁。有40例儿童出现发热症状,其中10例体温高于38.5℃;有2例出现晕厥症状;5例有皮肤过敏症状;11例存在偶合上呼吸道感染;17例出现局部红肿,其中有3例为接种部位出现红晕,伴有肿胀疼痛感,且皮温升高。

1.2 方法

出现发热症状的40例儿童中,大部分是接种当日发生的,个别儿童是接种的次日发生的,在护理指导中要求38.5℃以下的儿童用温水擦浴、多喝水、多休息、饮食保持清淡,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处理后,这部分儿童的发热症状当天就已经消除;对于体温超过38.5℃的儿童,不仅要求做到38.5℃以下儿童的工作,还需要至医院儿科门诊处接诊治疗,治疗后的当日或次日均得到恢复。存在晕厥症状的2例儿童,在接种的过程中就出现,让家长及时将其抱至观察室平躺观察,让其饮用温开水,并与其交流沟通,给予鼓励,消除幼儿的心理紧张与恐慌,2名儿童的晕厥症状均在观察半小时后逐渐消失。出现皮肤过敏症状的5例儿童,其主要表现为身体的不同部位分批出现风团,嘱家长带儿童至门诊就诊,并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都在2d左右完全恢复。11例出现偶合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至门诊处就诊治疗后3d左右完全恢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7例出现局部红肿的儿童,其中的14例在采取局部多次热敷后的1~3d得到完全恢复;3例有局部红晕,伴随肿痛感且皮温升高的儿童,送医院外科门诊接受治疗,实施抗生素药膏局部外涂,于治疗后的第3d完全恢复。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儿童均进行电话随访2周,后期没用出现不良情况。

2 结果

75例出现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儿童,在经过特殊的处理和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没用出现其他意外事故。

3 讨论

儿童预防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十分常见,这是由于接种的疫苗给儿童的机体带来了一定的刺激,部分儿童的机体还会对疫苗产生抵触,从而导致儿童接种后出现局部红肿、发热、晕厥、过敏等症状。大部分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会自行消失,但也有少许不良反应会持续较长的时间。所以,对于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带儿童至医院接诊治疗,防止儿童的身体受到更加严重的伤害。另外,疫苗接种的医护人员也应该做好相关的知识普及与护理工作,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3.1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析

相对于儿童的身体来说,疫苗属于一个外来物种,将疫苗注入人体后,会诱导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疾病免疫力,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对机体正常系统功能不利的反应,我们将其统称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2]。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有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之分。其中的一般反应是指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因为疫苗的本质便是一种病毒性蛋白或抗原物质,通过某些方法使其毒性降低或达到灭活状态,不过在进入幼儿的机体后,仍然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刺激,会让其机体发生一种过性的生理功能障碍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发热,部分接种者也存在全身乏力的症状。而异常反应则是不同的人在接种了相同的疫苗后,由于其体质的差异而出现的一种与一般反应有差异的反应,包括心理因素反应、变态反应以及非特异性反应等等。偶合反应则是指儿童在接种时,可能正处于某类急性传染病的潜伏阶段或其正存在某种疾病,但是没有明显的症状,在接种后,机体受到疫苗的刺激,其症状就显著的表现出来,这种不良反应与预防接种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

3.2 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探讨

接种前的护理策略。疫苗接种前,医生应详细询问和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疾病史,了解儿童是否有疫苗接种禁忌证,即存在较严重的发热、急慢性疾病等。需要全面综合了解后,再向家长清楚的讲解即将接种的疫苗种类、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方式,待家长准确无误的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才能进行疫苗接种,并给予合适的护理[3]。

接种时的护理策略。在接种时,护理人员应准确核对疫苗的名称、产品批号、接种有效日期、药液质量、接种前安瓿是否出现裂痕等。为了防止吸附剂发生沉淀现象,在接种前还需要充分摇匀,减少泡沫,使用无菌注射器吸出规定的剂量并做好排气工作;选择儿童活动量较少的手臂进行注射,注射完成后需要及时使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部位2分钟左右,让家长带领儿童在观察室观察半小时,半小时内没有发生异常的放开自行离开;告知家长,接种的当天应避免儿童剧烈的运动和清洗注射部位,叮嘱家长,若儿童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给家长预留医护人员联系方式,便于及时联系。

参考文献:

[1]吴映耿. 儿童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的效果[J]. 海南医学,2017,28(18):3095-3096.

[2]刘泽玉,俞佳君,赵凤敏,等. 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态度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7,29(3):311-313.

[3]苏秀红. 62例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106-107.

论文作者:陈艳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  ;  ;  ;  ;  ;  ;  ;  

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陈艳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