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_贾颖

(长沙市中心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1)

摘要:目的 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胺碘酮治疗和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6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晕0例,头痛0例,胸闷0例,胃部不适1例,总计1例;对照组患者头晕3例,头痛1例,胸闷1例,胃部不适1例,总计6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

为了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心脏超声、心电图以及临床诊断确诊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呼吸异常、心悸、急性肺水肿、头晕等症状,排除合并精神病史、交流障碍、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心电图检查提示存在不同程度室性心律失常[1]。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2.4±13.8岁;男15例,女11例。对照组26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3.2±14.2岁;男14例,女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吸氧,控制盐摄入,口服洋地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控制血压,补充钙、钾、镁;观察组患者同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胺碘酮,山东平原制药厂胺碘酮注射片(H37021456)0.2gx12片x2板,2-3片稀释,静脉滴注,20-30min滴完,再持续泵入胺碘酮1mg/min,持续6h后转为0.5mg/min持续微量泵入,静脉治疗2-3d后改为口服用药,1片/次,3次/d,持续一个月[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室性早搏减少幅度≥90%;

有效: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显著均显著改善,室性早搏减少≥60%;

无效:各项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室性早搏减少<60%;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x100%。

另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n,%)经卡方检验,计量资料( ±s)经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6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头晕0例,头痛0例,胸闷0例,胃部不适1例,总计1例;对照组患者头晕3例,头痛1例,胸闷1例,胃部不适1例,总计6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是常见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症,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血、心室重构都会导致发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超过40%以上[4]。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重构会导致异位起搏点增加,导致心肌缺血,影响心脏细胞膜正常功能,造成心肌细胞点位改变,心肌细胞兴奋性增强,传递过程却存在障碍,最终发展为室性心律失常[5]。

冠心病会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室重建,在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同时也会伴随心脏扩大与功能减退。心肌缺血缺氧影响了细胞正常离子泵功能,细胞内酸碱、钠钾平衡受到破坏,细胞膜上物质的跨膜运输以及转运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异常起搏点点位变化更加剧了舒张期除极速度,导致自律性进一步提高,容易导致心律失常,心肌细胞兴奋性增强,不应期缩短,传导障碍[6]。

冠心病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从中枢激活逐渐转变为心血管体系。现阶段,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以改变生活习惯和改善心肌缺血入手,使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剂,都能够有效纠正室性心律失常,起效迅速治疗效果好。

研究发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发病率和左心室内径有关,左心室内径≥60mm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几率明显高于<60mm患者,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心脏左心室内径越大,左心室收缩能力就越差,加剧了心肌血液供应不足,影响了心脏正常的电活动,最终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会给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患者康复。

常规抗心律不齐药物长期使用存在着耐药性以及不良反应问题。本次研究使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效果优于常规基础治疗。胺碘酮是一种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延长心肌3相动作电位,减少K+外流,延长心肌动作电位以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激动,同时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窦房结、心房以及房室交界传导性,并延长不应期,降低心房、房室交界肌肉兴奋性,口服可演唱新地点图PR与QT间期10%,减慢心率15-20%,药物半衰期长,抗心律失常谱广,可以有效纠正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与期前收缩以及阵发性心房扑动与颤动。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能够有效减缓心率,阻止心室重建,恢复心肌功能,但是临床应用也要注意,胺碘酮对心肌缺血以及抗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一般,因此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使用胺碘酮的同时还应该配合抗心衰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患者普遍BNP值更高,表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更差,治疗效果更难预知。

结语:

综上,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范运娟.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健康前沿,2017,26(3):169-170.

[2]荆佳平.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0):130-130,131.

[3]胡蓉芳,杨重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9):17-18.

[4]范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探讨[J].医药前沿,2016,6(23):65-66.

[5]吴佳民,黄丹,占学兵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0):90-90,91.

论文作者:贾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  ;  ;  ;  ;  ;  ;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_贾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