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论文_陈辉琴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论文_陈辉琴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 401120)

摘要:海绵城市是先进的城市开发建设理念,可以较好地渗透和应用于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之中,借鉴海绵吸水、释放的属性,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区划位置特性,实现市政工程点、片、面的规划和设计,有效的收集、净化、循环利用的雨水资源,提升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的先进性、生态性,保持城市开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展示现代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多元化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

1海绵城市概述

当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不断扩大和地面硬化的背景下,城市道路的自然属性产生了一定的改变,海绵城市则意味着城市拥有更为弹性的空间,能够如同海绵一样吸水、蓄水和净水,体现和彰显其良好的环境适应力,减缓城市内涝的灾害和影响,保持良好的自然水文循环体系。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方面:(一)协调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之前的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水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和影响,以提升土地利用率为主,处于粗放式的开发状态和模式,导致城市地表径流明显增多。而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开发则倡导精细化的规划设计理念,着重对自然水生态环境的保护,讲究城市与自然水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二)实现对城市水文循环系统的重构。原有的城市开发建设一味将对土地硬化,使原有的城市水文循环系统遭受破坏。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规划设计,则改变单一性排水的设计方式,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合理调节和控制径流总量、水质、生态系统,兼顾城市雨水资源回收利用、地下水补充、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等内容,实现了城市水文循环系统的重构。(三)提供崭新的给排水思路。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倡导 “渗、滞、蓄、净、用、排”的设计思路,不再采用单一化的排水方式,加强了对雨水的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循环利用,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设计和布局,减少城市的地表径流量。

2城市给排水工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1设施老旧、改造周期长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量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工程建筑技术快速发展之后,城市中高层建筑物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地下构筑物空间大规模缩小,尤其是地下给排水管道安装铺设的规模减小,原有的输配水管道老化严重,管线铺设和构造无法满足实际功能要求。另一方面人们生活生产对用水需求量增多,城市排水量需求增加,这和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之间形成了矛盾。现阶段,在工程建设中注重的是地面建筑物的施工,对地下空间的建设缺乏合理性布局,重视程度不够,所以使得地上和地下建设出现了两极分化不平衡的现象。在工程施工管理和后期维护管理中,对于地下管线缺乏检查和维修保养,注重新管道的铺设安装,而忽视了周期性的管线维护,使得城市地下管网改造进程较慢。

2.2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不一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都是在 20 世纪末建设施工的,建设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参照的设计规范也并不统一。而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城市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当前城市已经被钢筋混凝土所充斥,使得城市下垫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在发生短时强降水天气时,就会使地表径流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而在地表硬化的情况下,就会对下渗造成一定阻碍,而随着汇流速度的不断加快,就大大增加了排水管道中的流量。但是,排水系统所应用的管道十年如一日,其内径不能满足当前的排水需求,也就大大增加了雨洪内涝问题发生的几率。

3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设计策略

3.1绿化带规划设计

在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之中,要依循海绵城市的理念,充分发挥和利用雨水的过滤作用,要铺设植土、设置砾石层,并设计渗透管的敷设,实现对雨水的循环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要注重绿化带的位置设计,要使之位于市政工程道路下方 18cm 的位置,均匀调控和分布雨水口,使之成为合理的导流系统,并要设置明沟和水沟渠,以实现对雨水的合理配置和沉淀。另外,要设计溢流系统,将绿地暂时存储的雨水收集到管网体系之中,排出多余的雨水。

3.2专业性专项规划设计

一方面给排水系统工程建设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关系着城市未来的综合发展水平。但是给排水系统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所需要的资金量较大,对于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的要求较高。考虑到我国海绵城市管理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发展阶段,在规划设计中能够参考的依据较少,加上城市给排水系统工程是公益项目,所以资金和其他资源来源并不广泛。鉴于此,想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就必须要加强专业性研究,加强城市专项规划设计,并对专项规划设计进行合理有效的执行。城市专线规划设计包括城市给排水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和绿地系统,在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关系到的水工程众多,如果能通过技术手段净化绿地区域雨水,实现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科学设计和相互连接,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另一方面还能使收集的雨水用于城市各项目的用水计划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此外,在设计中加强对专项规划设计的指导,明确划分城市整体设计相关的专项设计,并通过指标细化和控制,可优化海绵城市建设内容。比如根据海绵城市发展总设计目标确定建设分项目目标为制度建设、水生态恢复、用水安全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环境改善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给排水设计,使海绵城市快速排出积水,有利于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

3.3基于具体情况进行给排水建设

我国的各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各不相同,气候条件也千差万别,因此形成了各个城市不同的情况。在针对不同海绵城市的建设时,需综合考虑城市自身的特点,在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的同时,避免盲目照搬,因地制宜的开展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工程建设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首先,应明确相关政策,在城市规划中尽量减少水资源对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加强对城市水资源的控制和管理,通过对雨水的利用,从源头消除水污染问题;最后是在城市内部建立起更有效的水循环系统,以科学统筹的眼光,进行海绵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建设。

3.4应用新型铺装材料

工作人员还应重视对新型铺装材料的充分利用。在以往建设城市道路的主要材料为混凝土,由于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密度,会对雨水的下渗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威胁到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与此同时,部分工作人员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选用了较为复杂的排水管道,也会为雨水的下渗造成一定阻碍。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工作人员积极利用新型铺装材料,确保应用的材料具有较强的透水性,确保雨水能够顺利下渗,避免出现雨洪内涝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先进城市的管理理念之下,海绵城市以其弹性化的空间理念、良好的环境适应力为人们所关注,对市政工程的给排水规划设计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缓解城市内涝的不良影响,较好地提升市政工程的功能和质量。要引入先进的海绵城市的弹性化空间理念,利用海绵城市的理论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水平,较好地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城市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的现象。以上内容就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从欣.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防涝系统建设问题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330-331.

[2]章高亮,赵艳.海绵城市在市政给排水中的应用[J].居业,2017(11):52-53.

[3]稂友明.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的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7(30):124-125.

[4]裘燕群,张赛燕,周敏.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7(12):140-141.

[5]朱育锋.关于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J].智能城市,2017,3(03):21

论文作者:陈辉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论文_陈辉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