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造口底盘更换时间与造口周围皮炎发生关系的研究论文_秦旺喜,郭芸,贝学斌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广西 桂林 541199)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患者造口底盘更换的间隔时间。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01例结肠造口住院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对患者采取标准化造口护理,比较观察造口周围皮肤状况、造口底盘浸渍宽度等情况。结果:B组底盘浸渍宽度、渗漏、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等均优于C组(P<0.05),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患者造口材料费用低于A组。结论:结肠造口患者住院期间造口底盘更换间隔时间以6~7d为宜,显著降低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比例,减少患者治疗费用。

【关键词】 结肠造口;造口底盘;更换间隔时间;造口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213-02

结肠造口是由于肠道疾病治疗的需要,如结肠癌和溃疡性结肠炎等,通过在腹壁做人为开口,并将近端结肠拉出开口外,固定于腹壁处,形成结肠造口,方便粪便由此排出,又称人工肛门[1]。结肠造口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患者正常排便方式,虽然挽救了患者生命,但粪便不自主排出,长期浸渍腹部皮肤,常导致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目前肠造口护理流程欠标准,造口底盘更换时间也没有统一的规定。

本文以101例结肠造口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结肠造口底盘更换时间与造口周围皮炎发生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结肠造口手术住院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30例,患者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57.3±16.8)岁,原发疾病:乙状结肠癌11例,结肠外伤破裂3例,直肠癌87例。手术类型包括:59例患者行开腹Miles手术,37例患者行腹腔镜Miles手术,5例患者行Hartmann手术;所有患者均行结肠造口术。住院时间为15~29天,平均住院天数为(22±2.36)天。所有患者手术当天用一件式造口袋,术后第二天均改为两件式造口袋。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101例患者分为34例A组,34例B组,33例C组,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手术选择的方式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结肠造口护理方法 制定标准化造口护理流程,包括脱、洗、干、贴、压五步。即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一手按住腹部皮肤,一手由上向下撕下造口底盘→纸巾擦干净粪便,造口及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洗→造口及周围皮肤观察→涂撒造口护肤粉→进行造口大小及形状的测量→进行底盘修剪→根据造口情况采用防漏膏或者皮肤保护膜→清除多余的粉或膜纸→将底盘对好造口位置及形状,由下往上贴好,并适当按压底盘一圈,然后嘱患者将手做空心握拳状按压底盘5min~10min,以加固黏性(冬天寒冷时底盘适当用电吹风加温)→上好便袋夹。A,B,C组更换1次造口底盘的间隔时间分别为3~5d,6~7d,8~9d。

1.2.2评价方法 采用自制的造口护理登记表进行三组患者住院期间造口底盘更换时的资料记录,由科室专业造口师进行制定,记录信息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造口更换次数,造口底盘有效更换(即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的更换,而无效更换则为发生渗漏提前更换),底盘浸渍宽度(即底盘被浸渍的内外边沿之间的距离),在每次更换底盘时均需进行底盘浸渍宽度的测量和记录,并对造口周围皮肤有无皮炎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造口底盘有效更换次数及造口底盘浸渍宽度比较

2.3 三组病人在规定间隔时间内更换底盘费用比较

A组(354.4元)与B组(179.4元)人均总费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5),B组和C组(142.4元)人均总费用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

3.讨论

结肠造口术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直肠畸等疾病,具有较高的疗效。但结肠造口患者粪便出口改道为人工腹部开口,且需要终身使用人工肛门袋,易引发各种发症和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帮助患者适应有造口的生活,并通过健康宣教和专人指导,帮助患者及家属熟悉造口相关知识,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根据临床实践制定了标准化造口护理流程,即脱、洗、干、贴、压五步骤,并配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规范了护士、家属/患者更换造口底盘的手法、操作方式及造口护理注意事项。

结果显示,在标准化护理流程下,造口底盘浸渍宽度与粘贴时间呈正比,即粘贴时间越长,底盘被浸渍的宽度越大。实践证明适宜的造口底盘更换时间,可显著降低对造口周围皮肤的刺激,从而有效改善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情况。综合考虑疗效及费用,可见B组更换时间最优,既降低了造口底盘浸润宽度,减少了刺激性、过敏性皮炎发生率和机械损伤比率,同时减少了治疗的费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结肠造口患者间隔6~7d更换1次造口底盘最优,造口皮炎发生率低,且更经济,减轻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张俊娥,郑美春,张惠芹.结肠造口病人造口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3,9(27):2833-2836

[2]吴燕.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状况的调查[J].广东医学,2009,30(8):1038-1039.

[3]刘海波,陈小慧.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院外护理转变的研究进展[J].科技视界,2012,8(22):337-338.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编号:Z2014340)

论文作者:秦旺喜,郭芸,贝学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  ;  ;  ;  ;  ;  ;  ;  

结肠造口底盘更换时间与造口周围皮炎发生关系的研究论文_秦旺喜,郭芸,贝学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