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论文_胡永强

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论文_胡永强

胡永强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人民医院 164499

【摘 要】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磁共振成像诊断。方法 对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4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显示细支气管肺泡癌20例,低分化腺癌患者15例,小细胞癌3例,鳞癌患者2例。结论 磁共振成像诊断是诊断周围型小肺癌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磁共振成像;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small lung cancer.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0 cases of peripheral small lung cancer confirmed by patholog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summarized.The results showed 20 cases of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15 cases of poor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3 cases of small cell carcinoma and 2 c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oncl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a direct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small lung cancer,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keywords] peripheral small lung cance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agnosis

周围型肺癌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是胸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通过国际抗癌协会的肺癌分期,来选择治疗肺癌的方法。近年来,伴随着大气的严重污染,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一种高发病率、低治愈率的疾病,其病死率占据了整个恶性肿瘤的首位[1],且呈现低年龄发病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伴随着放射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知识与经验的不断积累,做好早期肺癌的诊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磁共振成像诊断是目前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首选方法,疗效已得到了临床众多医生的公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4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活检穿刺病理证实,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2~75岁,中位年龄42岁,病史1~6个月,主要症状为胸痛、咳嗽,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者7例。组织学分型:细支气管肺泡癌20例,低分化腺癌患者15例,小细胞癌3例,鳞癌患者2例。所有病例在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前没进行过任何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

1.2 方法

扫描仪系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Tomikon BMT1100常导型金身扫描装置,所有病例采用仰卧位,患者于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实施冠状+横断切面扫描、冠状矢状切面扫描以及矢状+横断切面扫描等。每一患者检查平均约需数分钟。观察病灶周围和内部的结构、特征以及与周围相邻组织的关系。

2 结果

2.1 正常健康人的MRI征象显示

正常健康人行MRI结果显示胸部的一般结构较为清晰。可以清楚辨别肺段以上的支气管冠状切面,通过影像可视血管腔内流动的血液不产生信号,界限清楚,由简单的血管、支气管轮廓伴少量脂肪组成,气管和支气管壁为灰白色、管腔为黑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周围型小肺癌的MRI征象显示

2.2.1病灶部位及分布 40例周围型小肺癌发病部位位于右肺的有24例,位于左肺的有16例。其中,右侧肺门5例,左侧肺门6例,右肺上叶7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7例,左肺上叶8例,左肺下叶2例。

2.2.2 病灶的大小 病灶直径为1~11 cm,平均5.1 cm,其中,病灶直径在1~5 cm之间的有25例,在 6~10 cm 之间的有12例,在10 cm以上的有3例。

2.2.3 病灶的形态 球形20例,类圆形14例,不规则形6例。

2.2.4 肺癌肿块的信号强度特点 本组病例中,有8例出现了典型的边缘毛刺征象,胸片检查显示8例,而MRI检查仅显示了5例,提示通过MRI检查边缘毛刺征象的显示率低于胸片检查。而对于肺门肿块MRI则能清晰地显示出来,在25例周围型肺癌中,MRI均清楚地显示出了肿块与肺门、纵隔大血管之间的关系以及周围型肺癌的间接征象。有10例周围型肺癌伴有肺叶、肺段不张或或阻塞性炎症的症状。有15例周围型肺癌MRI明确显示伴有左、右支气管和肺叶支气管及主气管受侵。其他表现包括胸腔积液5例,肺癌肾上腺转移1例,胸腰椎体转移1例。

3 讨论

肺癌是近年来临床比较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伴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进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因至今并不十分明确,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血、胸痛、体温升高、呼吸不畅等。但当症状较轻时,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当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大多已至中晚期,已错过早期的治疗机会[2],因此,早期诊断对周围型小肺癌的预后十分关键,临床大多采用常规X线检查或CT检查手段来进行诊断与治疗,普通X线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肺尖、心、肋膈角等相对较为隐匿的部位不能清晰显示,容易引发漏诊[3],需要通过CT扫描,对一些小病灶进行仔细检查,来消除一部分容积效应,同时加快扫描进度,清除呼吸运动的伪影,减少心脏搏动对邻近结构的影响,从而清晰显示瘤灶的内部结构以及肺组织,显示通过胸片检查和X线检查不能清晰显示的影像。及早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预后。

伴随着X线和CT检查的广泛使用,诊断肺癌分期的水平大大提高。根据有关学者研究发现,在所有的肺癌病例中均可显示肺静脉受累的情况,肺血管CT成像征以及血管集束征都提示恶性病变,这些血管均来自病灶的外围[4],因此,属于外围供血血管。在应用CT进行检查周围型小肺癌时,需要注意,应同以下疾病相鉴别,如球形肺炎、结核球、炎性假瘤等,临床医生需熟练掌握以上各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到准确鉴别,熟练应用,从而大大提高疾病的诊断率。上述所有患者通过CT扫描均可清晰显示肿块的血管集束征,或肿块内部的血管征象。分叶征是周围型小肺癌较常见的基本征象,通过肺的结缔组织间隔,进入肿瘤的血管或者支气管分支,引起肿瘤生长受限,从而产生凹陷,形成分叶的形态。

临床外科学、内窥镜学以及病理学等综合学科的研究表明,CT对肺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同MRI相比并不高,对肺癌淋巴结转移、胸壁侵犯的判断均存在局限性。当患者在进行MRI检查时,通过冠状、矢状以及横断切面可全视整个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为重要的是肿瘤与血管之间的关系,虽然该检查应用于肺癌诊断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伴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医生经验的不断积累,在许多方面已达到甚至完全超越了CT的水平,MRI检查对肺癌的分期及手术切除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普通胸片来诊断靠近肺门或纵隔的肿瘤时大多比较困难,不能明确诊断,碰到肿瘤与血管之间关系时,往往怕误诊而不敢诊断,虽然CT能全面地显示病灶范围,但相对于中心型肺小结节,尤其是肺门转移的病灶或肿大的淋巴结,容易误诊为肺血管断面[5]。MRI则具有很好的优势,能通过血流动力学来进行判定,并且不需注射造影剂,可直接将肺门或纵隔内肿物直接诊断是否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病变。

根据本文研究显示,40例周围型小肺癌发病部位位于右肺的有24例,位于左肺的有16例。其中右侧肺门5例,左侧肺门6例,右肺上叶7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7例,左肺上叶8例,左肺下叶2例。病灶直径为1~11 cm,平均5.1 cm,其中,病灶直径在1~5 cm之间的有25例,在 6~10 cm 之间的有12例,在10cm以上的有3例。球形20例,类圆形14例,不规则形6例。本组病例中,有8例出现了典型的边缘毛刺征象,胸片检查显示了8例,而MRI检查仅显示了5例,提示通过MRI检查边缘毛刺征象的显示率低于胸片检查。而对于肺门肿块MRI则能清晰地显示出来,在25例周围型肺癌中,MRI均清楚地显示出了肿块与肺门、纵隔大血管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心型肺癌的间接征象。有10例周围型肺癌伴有肺叶、肺段不张或阻塞性炎症的症状。有15例中心型肺癌MRI明确显示伴有左、右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和主气管受侵。其他表现包括胸腔积液5例,肺癌肾上腺转移1例,胸腰椎体转移l例。本文40例周围型肺癌MRI均能明确地观察病灶与肺门或纵隔血管的关系,较肺门断层摄影有较大的优越性。

根据国内外的众多报道结果得知,MRI虽然比CT在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或肿块方面更加清晰,但CT在判定气管及支气管受侵方面显著优于MRI。在软组织方面,由于切面不受组织结构重叠的影响,因此,MRI与CT相似,均能发现普通胸片不能清晰显示的隐蔽性病灶。MRI能准确判断肺癌肿块方面的信息[6]。肺癌肿块与胸腔积液、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不同,因此,通过加权像有利于发现被胸腔积液、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所掩盖的肿块。但MRI检查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由于扫描时间较长,对一些需要靠氧气瓶、呼吸机等维持生命的患者并不适用,因为这些仪器不能带入磁场,因此,病情危重或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不宜使用MRI检查。且对佩戴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绝对禁用。MRI 的检查费用相对于胸片、X线、CT高,因此,应争取患者的意见,避免盲目使用,对条件不允许的患者,可以先采用上述检查,仍存在问题不能明确诊断时,再商议劝解进行MRI检查。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是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善华,陈志军,王和平,等.磨玻璃密度小肺癌CT表现与病理类型相关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8):970-972.

[2] 薛正和,刘稳芳,潘利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附57例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2):1-2.

[3] 罗湘玲,葵旭.3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X线征象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147-149.

[4] 霍贤海,王国兴,盂庆东.周围型小肺癌CT诊断综述[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4):50-51.

[5] 刘辉,吴琼雅,宫晓梅,等.基于增强MRI诊断并行全脑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1,14(9):719-722.

[6] 朱凯,王卉,李宁福.磁共振磁化转移技术在肺癌脑转移诊断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29(2):200-201.

论文作者:胡永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论文_胡永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