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生就是爱学生——争做一名智慧型教师论文_李延密

教育管理学生就是爱学生——争做一名智慧型教师论文_李延密

李延密 山东省宁阳县文庙街道南关小学 27140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的前提。我认为:每位老师都要有自己的管理艺术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不然你的教学设计再科学,讲解得再卖力,学生不搭理你,也将是一无所获的。

我要求是建立“静、思、竞”的班级建设目标。

一、静

1.课前准备要静。我认为这段时间很重要,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果一走进教室,看到乱哄哄的场面,这时老师的情绪就能马上降到最低点,如果我们看到学生坐好了,课件打开了,老师和学生都能很快进入上课状态。

2.课上听课要静。我指的是在一问一答的那种平稳的状态下的静,课堂上不要出现“铛铛”的教杆声,也不要出现一声大喊:××,你干什么!这样一惊一乍的状态会影响学生听课的精力,和老师讲课的情绪。如果真有不听课的学生,我的规定是:每节课,过一、过二、不过三,老师随后说一句,××,你走神了,超过3次,会请到前面听课。每星期到前面听课超过3次,见家长。其实要控制不能让他超过3次,这样,一个学期训练下来,孩子们就形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最后结果是:每节课下来,老师不生气,学生高兴。老师好,学生好,成绩就好。

3.回答问题要静。课堂上,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回答问题,能使学困生有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使优等生对问题思考更条理,更完整。所以课堂上不齐答、不抢答,学困生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夯实了基础,优等生对知识得到了升华。

二、思

指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行成于思,毁于随”。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思”是学生数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各门学科共同培养提升的能力!不论是班级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我们都要努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营造勤学善思的良好班风。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习惯主要经历这几个过程:参与思考、学会思考、自主思考。

1.参与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思考问题的意识,也就是要求学生,你不管是会不会,行不行都敢去做。一年级的时候,我只要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都举手,对于不会的学生,点名站起来后可以坐下,但也要表扬他,表扬他敢于举手的参与意识。然后再让他回答简单的、会的,结果孩子得到小红花,有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成功的喜悦感。小孩子也有自尊心,经历过多次的课堂表现后,他们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举手站起来必须要回答问题的,回答的好,还会有奖励。这样,一来让孩子的精力越来越集中,二来让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三来让孩子自信心越来越强。久而久之在班级中,就慢慢形成了只要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基本上都参与,师生之间关系和谐,逐步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发奋气势。

2.学会思考。“思考”每个学生都会,但是从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灵活度上来看又是千差万别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呢?

(1)先从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严谨性、逻辑性上重点指导。这种能力,重点放在低段来培养,通过简单的知识来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会更容易让学生掌握。

(2)再从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上适度引导。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是小学阶段重中之重,这种能力,不是短时间能培养起来的,是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并且要有意识地渗透于每节课中,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这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利用一题多解,某一章节,某一单元知识的拓展来引导,特别是新课堂的发展园,一定要利用好,那里面的一些题,你通过批改,发现老师都意想不到的多种解法,完全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课堂上讨论、精讲。

3.自主思考。学生具有了参与思考、学会思考的能力了,我们就可以把思考的舞台让给学生去表现,特别到了四五年级,老师的角色,就是做好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调控工作,让他们在有序的环境中,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竞

这里的竞是“竞争”的意思。一个人,没有竞争意识,他就没有做事的目标。一个集体,没有竞争意识,就是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

我认为,不管个人还是集体,只要有了“比、赶、超”的竞争意识,什么问题都会解决。如在一个班级中,若出现“自己学自己的”,“别人成绩好坏都与自己没有关系”等现象,就说明我们没有把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起来,就会出现:无论你怎么在课堂上卖力,学生都是各学各的,各玩各的,爱举手就举手,爱参与就参与,学生之间没有争议,师生之间没有共鸣。

长时间训练下来,孩子们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一份责任,整个班级就形成了你争我赶,人人都想为集体争光,为班级添彩的局面,这样的班级自然就会是:班风正、学风浓、成绩高。

论文作者:李延密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  ;  ;  ;  ;  ;  ;  ;  

教育管理学生就是爱学生——争做一名智慧型教师论文_李延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