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产品深加工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思路与措施_农产品论文

黑龙江省农产品深加工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思路与措施_农产品论文

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深加工大企业集团的思路与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龙江省论文,农产品论文,企业集团论文,思路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黑龙江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大企业集团的必要性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深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品牌多而杂,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尽管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大多数企业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品牌杂、小、弱,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难以创建知名品牌和形成整体优势。2000年,全省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6亿元, 只相当于山东省的四分之一,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7个,相当于山东省的1/8。品牌杂而多,仅大米品牌,全省就有73个。具有全国驰名品牌只有“完达山”一个,省内著名品牌66个,大多数品牌知名度小,市场份额不高,竞争力不强。

2.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采用“企业加农场”的形式,自己投资建立生产基地,与农场主签订合同,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尤其是技术服务,农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使加工企业原料基地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农户数量多、规模小、生产分散,农业产业化集中程度低,专业化进程缓慢,农产品原料基地形不成规模,存在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因此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基本上还是一种松散的买卖关系,而不是一种固定的契约关系或连成利益共同体。

3.农产品加工档次低,深加工、精加工不足,产品结构单一。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多数只经过简单加工就把产品投入市场,进一步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所占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为数就更少了。发达国家通过对玉米的精深加工,可开发出3000多种产品,我国只有20多种,而黑龙江省形成规模的玉米加工产品品种只有4~5种。

4.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普遍落后15~20年。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缺乏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监测手段。农业科技工作重点放在产中领域,忽视对产后领域的科研工作,造成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产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物耗高,产出效益低。

(二)黑龙江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大企业集团的必要性

1.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优化资源配置。企业集团是指以一个实力强大,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若干个在资产、技术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单位作为外围层,有各成员企业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成具有多层次组织结构的大型经济联合组织。因此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一方面各成员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集团各成员企业共用一个营销系统,可降低交易成本。现代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其整个产业链之间的相互联系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现代科技将改变传统农业的运作方式并由此带来现代农业的高效率。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适应了农业产业升级和市场开发的需要。组建企业集团还可以促进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形成整体优势。针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品牌杂而多的状况,发展企业集团,可以加快品牌整合。品牌整合是指企业通过改组、改造,跨地区、跨行业开展经济联合和兼并,实现品牌扩展的一种行为;是快速膨胀生产规模,做大叫响品牌的最佳实现形式。要解决黑龙江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弱,品牌杂的问题,必须加快品牌整合步伐。依靠品牌的威望,使小而弱,竞争力差的品牌向名牌企业靠拢,推行统一品牌,可以使企业内部资源有效配置。组建企业集团后,企业围绕名牌产品组织生产和销售,产生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

3.有利于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广大农户为基础,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销一体化经营。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集团一方面可以上连市场,下带基地,实现产业化经营。大企业集团具有较强的辐射力、牵动力,可以加快原料基地建设,形成较大规模的农产品集中产地,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另一方面,发展大企业集团,可实现后向一体化,有利于组织产品销售,对市场销售进行分析和预测,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由于集团企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4.有利于加速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大企业集团可以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技术中心,形成创新体。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围绕创建品牌和产业升级,开发重点科技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企业集团还便于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绿洲乳业集团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在两年内新上科技项目78个,引进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68人,引资2亿多元,企业超常规发展。2001年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1.4亿元,实现利税160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3倍和1.66倍,使企业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国外农产品加工的模式

(一)国外农产品加工的现状

目前,法国农业为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是汽车工业的1.5倍, 食品工业的贡献几乎是汽车工业的2倍。 美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在一体化农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的食品加工业已是各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加工食品市场占有率居世界之首。日本的食品工业是日本的主要产业之一,日本的稻谷加工、畜产品、水产品的加工等均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日本正在开展高压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已研制成功高压加工的果酱和果汁,并正在进行生鲜食品、鱼肉、畜肉、乳、蛋和发酵食品等多种高压食品的开发。欧盟国家(以法国、荷兰为例)一体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在欧盟国家,农业早就不是单一的生产环节,而是包含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在内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即所谓从“田头到餐桌”,农业的效益来自这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在法国和荷兰,凡适宜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一体化的农产品项目,绝大部分都实现了一体化经营。这种一体化主要是指生产、加工和流通等产业相互联结,使农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能够比较充分体现出来,但即使在已实行一体化的农产品项目中,也不是采取一个模式。

粮食产业一体化经营。这在法国最为突出,以小麦为例,大体分为三种:一是加工成面包等制成品出售。从小麦的生产、加工和食品销售的全过程,都由一个企业(通常是合作制企业)来完成。这种情况只是极少数业;二是加工成面粉等中间产品出售。这类企业数量较多,但是加工后的面粉通常只限于在本国和欧盟销售。三是根据不同用途分别装运出售,即根据小麦的不同用途,将适宜做面包的、适宜做面条的和适宜做其他加工制成品的分别储存、装运,在同一用途中又将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储存、装运,以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

奶类产业一体化经营。与粮食产业相比,奶类产业的一体化经营的程度要高得多。奶类几乎都是经过加工再进入市场销售的,最简单的加工是将牛奶高温消毒和包装后出售。牛奶的精深加工产品占奶类的绝大部分,如黄油、奶酷、酸奶、巧克力、奶粉等制品。充分满足了人们经常变化的多种消费需求,也极大地提高了奶类产品的附加值。其次,奶产品加工企业直接进入市场的程度也要高得多,基本上都是收购、加工与销售联成一体,许多企业不仅进入了批发市场,而且直接涉足零售市场。法国乐薇奶制品加工公司,属于欧洲奶制品集团公司下属的24个加工企业中的一个。该企业1954年兴办,目前有职工500名,占地面积17公顷,原料基地覆盖方圆50公里范围内的140个家庭奶牛场,每年加工牛奶超过2.3亿升,加工的奶制品达到140多个品种,年销售收入15亿法郎,产品外销包括中国在内的54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成为欧洲第三大食品加工企业。

(二)日本农业供产销一体化经营

日本农业是典型的超小型农业结构,农业经营以分散、细小的农户为单位。但日本通过别具特色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协的运作,成功的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使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农产品生产及销售形成了一条龙生产的体系。在日本的一体化农业中,在原料产地普遍建立了众多的中小型加工厂,这些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推动日本农业供产销一体化的主导产业,带动了农业生产和销售的扩大,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是把分散的农户、产销集结起来纳入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中心环节。其基本特征为:(1)原料生产和产品销售大都经过农协负责组织,部分收购运销通过其他联合会进行;有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把农产品生产作为企业的一个车间——原料生产车间,即生产加工自成一个体系;( 2)加工企业与农户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有的是合同契约关系,有的是承包租赁关系;(3)这些加工企业的组办者有的是城市大工商企业,也有地方产业协会、农协和经济联合会等组织,还有中小型家族企业农户;(4)加工企业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三)美国联合一体化的农工联合企业

这类企业一般是大工商资本或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兴办的规模比较大的产供销一条龙、工厂化农业企业,把农业从农用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农业生产、农产品收购、储运、加工、包装一直到销售等所有环节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一体化农业体系即“食品—纤维体系”。这些农工联合企业在美国的农业产业一体化中起主导作用。例如在10000 多家食品公司中,200家大公司资产占食品制造厂商总资产的81.7%,这些大企业集团拥有的资产达几十亿美元,年销售额上百亿美元,具有强大的科研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三、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深加工大企业集团的思路与措施

(一)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大企业集团的思路

1.围绕支柱产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企业集团,这种形式主要是加大扶持支柱产业中核心企业力度,通过选好和扶持“旗舰”企业,加速支柱产业成长壮大。例如,黑龙江省乳品工业发展居全国前列,具有一定规模的乳品业企业有完达山、龙丹、金星等企业,因此可以选择其中之一为龙头企业,以其为核心,依靠市场、行政手段,引导支持组建企业集团把延伸产品、配套产品、关联产品的生产厂家纳入集团内,形成黑龙江省乳品行业大企业集团。

2.围绕优势产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企业集团。优势企业可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选择好投资方向。运用直接投资、合作、投股、购买等方式,前连原料产地,后伸市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企业集团。

3.围绕拳头产品,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组建企业集团。黑龙江省有许多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如大米,味道香、品质好),但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争夺市场互相压价现象严重,削弱了市场上整体竞争能力。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形成规模经济和拳头产品,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市场占有率,变劣势为优势。

(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大企业集团的措施

1.运用市场机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大企业集团。企业集团的组建要避免依靠行政手段搞“拉郎配”,关键是要运用市场机制,选择一个好的企业为核心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和组建企业集团的一般规律,即按照“优化配置、集约经营、规模发展、降低成本”的思路进行组建。以拥有主导产品、名牌产品且经济技术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为核心企业,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把相关的企业联合起来,最终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作为大企业集团核心企业的龙头企业,有较强的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技术开发、深化加工、延长农产品销售时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综合功能。因此,龙头企业应该具有经济技术实力、组织协调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选择什么样的龙头企业为集团的核心企业,直接关系到企业集团兴衰成败。所以高标准的选择好核心企业是组建农产品深加工大企业集团的重中之重。选择龙头企业的标准是:一是具有雄厚技术力量,良好的科研、生产、市场开拓能力;二是具有品牌优势,特别是具有国内、国际知名品牌;三是能够开展企业公共关系,能与基地结合的企业;四是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产品深加工能力;五是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

2.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为企业集团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根据企业集团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扶持企业集团的发展。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对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大企业集团,符合上市条件的可加快上市和扩大上市规模。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增值税率,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农产品进项抵扣率,对加工企业进口农产品设备和引进先进技术,在关税和增值税上给予优惠。此外要深化农产品加工业管理体制改革,使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形成企业、基地、农户三位一体模式。因此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户和企业的共同要求和选择。以“企业+基地+农户”为模式,在产业化经营上求效益。只有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联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产量上规模、质量上档次。(1)建好基地。基地种植不易让农户自由选择品种和分散种植, 以避免出现品种互混和品质退化,导致农产品质量不优。基地确定以后,要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面积、统一供应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价格。做到连片种植,产、购、储调一条龙,才能保证品种的纯度,生产出符合加工的农产品。(2)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龙头企业作为经营者,一头连着市场,可以获得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一头连基地农户,可以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进行供求和价格预测,引导农户种植市场上需求的优质品种,与农户签订生产收购合同,还可以与农机部门联合,与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让农户在种子栽培技术、粮食销售及价格上都吃下定心丸。

4.确定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重点开发精深产品。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了37号文件关于《黑龙江省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农业化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要确立发展重点。粮豆制品工业,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生产多品种产品,满足不同需求。玉米向深加工产品方向发展,重点开发变性淀粉、酸性素、药类等系列产品;稻谷加工主要向食品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开发食品专用米;小麦主要向精加工方向发展,针对黑龙江省小麦面筋含量低的情况,重点开发营养强化粉、添加专用粉等;大豆重点开发大豆蛋白、卵磷脂、大豆精粉、精练油;乳品工业,重点培育名牌产品,提挡升级,增强竞争能力,重点开发功能粉、保鲜奶等,增加鲜奶产量、开发干酪品。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项目《黑龙江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大企业集团问题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

标签:;  ;  ;  ;  ;  

黑龙江省农产品深加工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思路与措施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