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门诊小儿雾化吸入依从性差的原因及护理干预论文_陈小璐 张丽军 林丹君

分析门诊小儿雾化吸入依从性差的原因及护理干预论文_陈小璐 张丽军 林丹君

陈小璐 张丽军 林丹君(台州市中心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85-02【摘要】目的分析我科门诊患儿行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科室200例患儿采取操作观察和询问调查。结果其中67例患儿哭闹明显,不配合,而配合的患儿操作不标准占85例。结论:在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期间,根据其身心特点给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的疗效。

【关键词】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护理干预雾化吸入治疗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表面,起到稀释痰液,利于排痰、消炎、解痉、平喘等作用[1],具有无痛苦、无创伤、使用方便、药效作用直接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小儿,是门诊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在门诊应用过程中受药物使用方法和家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护理,减少影响雾化吸入效果的因素,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优势,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广大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点。2015年5月我们对200例患儿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对2015年5月门诊200例行雾化吸入患儿进行调查,其中男性115例,女性85例,年龄2月~1O岁。12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射流雾化器(空气压缩式雾化器、高流量氧驱动雾化器)行雾化吸入法,每次雾化吸人15~20min。记录每次治疗时患儿的依从状态,护理人员的操作过程,家长对雾化吸入的认知程度。2结果2.1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2.1.1患儿因素:3岁以下患儿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特殊时期,自控能力和认知水平较差,对机械类操作有着本能的反抗心理,对雾化器产生的烟雾也有恐惧性,对医务人员也有陌生感,常出现害怕或拒绝雾化的行为[2]。2.1.2家长因素2.1.2.1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部分家长认为只有静脉用药才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对雾化治疗持怀疑态度,认为可做可不做,加之有时患儿哭闹,家长心疼小孩,顺其自然,经常出现不能按时完成雾化治疗的情况。2.1.2.2雾化过程中部分患儿因雾化液过冷而使支气管痉挛或疾病因素出现呕吐,持续咳嗽,痰液较多,致使家长认为雾化无效,反而加重咳痰症状。2.1.2.3频繁更换陪伴者,也是依从性差的一个因素。也有部分家长在疾病初期雾化治疗完成较好,疾病恢复期时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再做雾化。并且也有一部分经济稍困难的家长情愿将钱花在静脉滴注用药、服药方面,而不愿花在雾化治疗方面。2.1.3医护人员方面: 2.1.3.1护士缺乏雾化吸人的相关知识及技巧,主观上对雾化吸入的重要性未引起重视。2.1.3.2对病人的健康宣教还不到位。由于雾化健康宣教不到位,没有很好地指导患儿家属,如雾化面罩距患儿脸部超过1cm、雾化药杯没有与地面垂直导致药液流出、患儿未取坐位或半卧位使吸入量减少等。2.2护理措施2.2.1作好患儿心理护理2.2.1.1模仿学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模仿学习理论)认为,人学会某种行为,大可不必实际去经历[3],通常通过观察榜样就可获得,榜样对儿童的学习至关重要。学龄前儿童往往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模仿性强,可采取一些示范性操作引起患儿的兴趣,也可将旁边正在做雾化的大哥哥、大姐姐作为参照物,使患儿模仿。同时,使用一些鼓励、肯定性的语言,使患儿乐于接受。2.2.1.2转移注意力[4],因为婴幼儿主要靠感觉器官认识事物,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当婴幼儿进行雾化吸入时可用手机播放轻松、柔和的音乐和儿歌,根据婴幼儿不同年龄阶段选择适合的儿童音乐,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稳定其情绪。对部分特别抵抗的患儿在睡眠后进行雾化吸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减轻患儿对雾化的恐惧,从而提高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2.2.1.3行为干预,雾化过程中由于患儿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或始终不能保持正确的吸入方式会降低药物的利用率,而有效的行为干预可增加药物的利用。在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时护士要及时纠正和处理患儿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出现的不当体位和连续咳嗽等现象,维持患儿雾化吸入的正确性。增加患儿雾化吸入时的兴趣,降低负面情绪,提高雾化吸入效果。2.2.2做好家属的宣传工作,医护人员应对患儿家长进行详细的讲解,将一些雾化吸入取得的效果的经验例子介绍给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能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同时,一定要向家长介绍雾化治疗的优越性和必要性,雾化的目的、方法、效果,告知雾化吸入与其他治疗手段同等重要,并且雾化吸入应按时完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2.3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护士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时才能教会家长怎样配合;选择合适的面罩及口含嘴,吸入时面罩上缘应紧贴患儿的面颊,防止雾化液喷向患儿眼部;雾化时患儿尽量取坐位或半卧位,该体位有利于吸入药液沉积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而仰卧位时潮气量减少,横隔位置低,不利于深呼吸,影响雾化治疗的效果[5]。雾化时加强巡视,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如出现面色及口周发绀、烦躁不安、气促等,立即停止雾化,给予吸氧,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3.护理措施31健康教育:患儿雾化前开展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家长进行雾化吸人治疗方法的相关培训,促使患儿家长重视雾化吸人方法,使其了解雾化吸入药液以直径0.5—50mm细小微粒进入气道和肺泡,达到深部气管和支气管,直接发挥药效,缓解气道炎症,改善痉挛情况。32雾化吸入前护理:协助患儿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增加气体交换量;对有烦躁情绪或不配合者可由家长协助。药物现用现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指导患儿和家长正确的雾化吸入方法。吸人前如有痰液阻塞呼吸道,应先进行吸痰,保证药液细微颗粒能够通过呼吸道进入支气管和肺泡。指导患儿治疗前禁食,防止治疗过程中哭闹发生恶心、呕吐导致窒息。33雾化吸入时护理:护理工作人员应教会患儿正确的呼吸方式和频率,耐心指导患儿正确使用雾化器。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让其自然呼吸,转移注意力,避免哭闹,同时注意不可将面罩置于眼睛处[6]。吸人过程中要观察各管道是否扭曲,连接处是否紧密,防止漏气,确保药物进入呼吸道;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心率、呼吸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问题立即停止雾化吸人以对应处理。34雾化吸人后护理:雾化吸人结束后由护士进行扣背排痰,排出支气管分泌物,必要时吸痰。及时清洗雾化器,保持雾化器及管道的清洁干燥。4.讨论本次调查发现,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由于家长的不配合、患儿有反抗抵触情绪和行为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因此进行相关护理对策针对容易出现治疗失败的问题进行跟踪监督,于护理干预前将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进行普及,并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减少家长不配合、患儿反抗抵触的行为,雾化吸人时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意识和责任感,运用到全程护理工作中,从而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和家长的治疗依从性。总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婴幼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治疗中来,以此增强治疗的疗效。

参考文献[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350-352[2]谢秀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0):2643-2645.[3]郭念峰.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7-128.[4]任小芳.护理干预对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16(15):40-42.[5]何娴,马新梅.小儿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2):126.[6]黄峰林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7):109—112

论文作者:陈小璐 张丽军 林丹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8

标签:;  ;  ;  ;  ;  ;  ;  ;  

分析门诊小儿雾化吸入依从性差的原因及护理干预论文_陈小璐 张丽军 林丹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