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学案例论文_陈蓓蓓

《比尾巴》教学案例论文_陈蓓蓓

甘肃省庆阳市东方红小学 陈蓓蓓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及部首“扌”、“八”。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背诵课文。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并仿照课文创编儿歌。

教学流程:

一、游戏激趣,课题识字

1、游戏“摸尾巴”:

摸摸你的眼睛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鼻子

摸摸你的脑袋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尾巴

2、读题:虽然我们没有尾巴,但小动物却有尾巴,(出示词语:尾巴)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 语,通过朗读它们的读音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尾巴的“巴”读轻声。

师:“巴”单独读时读一声,在“尾巴”这个词语中读轻声,跟老师来读两遍。

设计意图:“摸尾巴”游戏使学生和老师拉近了距离。抓住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与他们进行朋友似的交流,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识记词语“尾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出示课题,识记“比”字。

师:孩子们,今天呀老师要带领着大家一起去森林里观看一场非常有意思的比赛,想知道是什么比赛吗?(出示课题,认读“比”)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结合图片认识“兔”和“公”两个生字,并识记部首:八字头;

(1)师:孩子们,今天来参加比赛的都有那些小动物呢?请大家把书打到82页,自己借助拼音来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圈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的名字。(出示阅读要求)

(2)师:谁来说一说,参加比赛的都有哪些小动物,谁来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认读“兔、公‘八字头’”)

(3)师:请用“参加比尾巴大赛的小动物有。”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师:这么多的小动物,他们的尾巴都很可爱,你最喜欢谁的尾巴?那请叫出它的名字。

3、创设情境,认识生字,拓展带有“提手旁”的字。

师:那你们想去比赛现场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加油吗?

孩子们,观看比赛是要门票的,看,门票在这里,漂亮吗?想得到门票吗?(枫叶出示词语:谁的、长短、雨伞、一把、最好看)

注:“把”和“巴”对比认,识字方法加一加,认识提手旁,拓展带有提手旁的字。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后,脱离拼音认读生字,这样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字规律。 结合图片,并在有趣的情境中识字,减轻了学生识字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识字认字的兴趣。

三、情境读文,学读问句

(一)认识问号,学读问句;

1、师:恭喜小朋友顺利拿到门票了,我们赶快到森林里去看看比尾巴大赛的内容有哪些,谁能为大家读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师: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发现这六句话的小秘密,它们哪里是一样的?

3、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雪亮,这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小秘密。他们的末尾都有问号,所以这六句话都是问句,你们平时问过问题吗,怎么问的?

4、师:刚才他们在问的时候,末尾的语调都比较高,语气上扬。

5、师:你能用刚才问的语气读读这六句话吗?比尾巴大赛要招小记者,谁来当当小记者?为大家读读这六句话。

6、师:老师也送给你们一个大大的问号,希望你们与问号交朋友,多问问题,多动脑筋。

(二)、学习答句,拓展比喻句。

1、师:比赛的内容出来了,谁想当小裁判,根据比赛的内容给这些小动物们评评尾巴?(根据图片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尾巴的特征)

2、师:(出示答句)小裁判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有结果了,哪个小裁判愿意把结果告诉给下面看比赛的小观众听呢!

3、学习比喻句: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利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读好问句,突破了本课教学难点 。

四、趣读课文,律动巩固

(一)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课文

(二)播放歌曲《比尾巴》

师:孩子们,紧张而激烈的比赛结束了,小动物们看到自己的尾巴都各有特色,开心的唱起了歌,让我们跟他们一起来唱吧!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减轻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枯燥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播放歌曲《比尾巴》,不但调整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达到了背诵记忆课文的目的。

五、游戏互动,趣味识字

1、看图猜尾巴

2、“摘水果”游戏识字

3、“找尾巴”游戏再现课文

设计意图:看尾巴猜动物名字和找尾巴游戏,让学生再次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摘水果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生字词。

六、课外延伸,仿写诗文

设计意图:丰富多彩的动画图案,让课文内容拓展延伸,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把生活中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放飞想象。既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使其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七、主题拓展,阅读积累

1、主题拓展《小壁虎借尾巴》

2、探究小动物尾巴的奥妙

师:看了刚才的动画,谁能告诉大家,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神奇之处?

生: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

师:小燕子的尾巴有什么用途?

生:掌握方向。

师:小鱼的尾巴有什么用途?

生:拨水。

师:小牛的尾巴有什么用途?

生:赶牛蝇。

设计意图:同主题链接阅读引导学生寻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体现了由内向的外延伸拓展的大语文观,使学生思维得以扩展,凸显了语文教学情感熏陶和语文实践的完美结合 。

八、作业布置,亲子共读

1、背一背:回家后把《比尾巴》这首儿歌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2、写一写:课后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尾巴,并仿照课文创作一首小诗。

设计意图:基于新教材中加入“和大人一起读”的环节,我设计了课后让孩子把课文背诵给家长听的作业,以此来促进亲子阅读。仿照课文自创小诗,不但锻炼的孩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还加深了学生对小动物尾巴特征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论文作者:陈蓓蓓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9

标签:;  ;  ;  ;  ;  ;  ;  ;  

《比尾巴》教学案例论文_陈蓓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