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理念与大学科研_大学论文

大学理念与大学科研_大学论文

大学的理念与大学的科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学论文,科学研究论文,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学的理念指的是对大学的理性认识,即大学是什么,大学的目的和职能是什么,大学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等。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化,不断升华着大学的理念,发展着大学的职能。科学研究是大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从大学理念的高度来讨论大学科学研究的目的、任务、定位和作用等。

一、大学理念变化与大学科学研究的发展

教育是在人类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高等教育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出现的。大学的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更新,随着办学的实践不断完善。大学科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是大学的理念逐渐明晰和大学的社会职能逐渐扩充的结果,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个体研究到集体研究,从单纯为教学服务到同时为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大学的理念和科学研究

古代大学是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目的是培养统治、宗教、军事人才。大学没有科学研究这一社会职能,科学研究还是自发的个体活动,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的。

在奴隶社会晚期,随着初始形态的高等教育的出现,自发的个体研究活动开始萌芽。正式的高等教育起源于封建社会。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官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所由政府设立的高等学校,它比较重视开展研究活动。汉朝汉武帝创立的太学是一所传授知识、研究专门学问的大学。唐代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教育与研究往往结合在一起。北宋时期出现的书院是由学术研究机构发展成为学术研究与高等教育结合的机构的,它的特点就是学术研究与教学的结合。

公元前4世纪,希腊学者柏拉图创立了堪称当时欧洲第一所大学的学园,他在那里既从事教学又从事哲学研究。后来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创办了吕克昂学园,一边讲学一边进行自然哲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研究。公元前3世纪起,罗马帝国建立了许多国立高等学校,这些学校基本上沿袭古希腊大学的模式,教师们除了教学外,也进行科学研究。后来教育与宗教的关系日益紧密,逐渐发展成宗教神学对中世纪前期学校的统治和对科学家的迫害。

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反对宗教神学的蒙昧主义、提倡真正的科学知识的进步要求。12世纪到15世纪,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一批大学在西欧设立。中世纪大学最可贵的是它的世界精神和超国界的性格,许多学者既从事教学又从事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更多地从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向自然科学领域发展。

(二)近代大学的理念和科学研究

近代大学具有了教学和科研两大职能,科学研究也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从总体上说,近代大学还是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目的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主要是为教学服务,特别是为研究生教育服务。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工业革命不但需要大量人才,而且向自然科学提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和作用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创办了许多大学,而这些近代大学的社会职能也从单一培养人才向既培养人才又开展科学研究的方向扩展和延伸。

19世纪初,近代大学的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德国学者威廉·冯·洪堡出任德意志联邦公共教育大臣,提出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统一”等新理念,并于1810年按照这一理念创办了柏林大学。这成为大学具有教学和科研两大职能的标志。洪堡认为大学是研究中心,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从事创造性的研究,每个学生则应该至少在日益增大的知识殿堂上放置一块砖石。这种理念重视的是发展知识,而不是传授知识。遗憾的是洪堡主张的只是纯理论的学术研究,而不愿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

此后,欧美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根据这一理念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并创办了一些新型大学。科学研究在近代大学广泛兴起,并逐渐从分散的个体研究发展为有组织的集体研究。

1852年牛津大学学者纽曼的《大学的理念》是第一本系统地论述大学理念的重要著作。但他仍然固守着英国大学重视教学的传统,认为大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而不在于发展知识。他说,“如果大学的目的在于科学的和哲学的发明,那么,我看不出为什么大学应该有学生。”

19世纪中叶,统一伊始的德国利用大学来支持国家建设,大学得到了政府提供的大量资源,承担了以国家发展和工业化为目标的科学研究职责。重视科学研究成了德国大学的特征和传统。而美国经历了南北战争以后,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国家通过赠送国有土地兴办大量农业和机械类学院,以培养工农业生产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威斯康辛大学为地区发展服务的实践形成了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这就是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萌芽。大学应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广泛需求可以说是这一时期大学理念最重要的革新。

19世纪末开始,随着研究生教育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兴起,科学研究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更稳固地在大学中取得了自己的地位。

(三)现代大学的理念和科学研究

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对大学提出了更多的人才需求和科技成果需求,为发挥大学的职能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大学的办学实践也在不断对新的大学理念进行探索。现代大学的理念认为大学首先是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同时又是科学研究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它的目的和职能是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大学的科学研究不能局限于为教学服务,而要直接为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1930年美国学者佛兰斯纳的《大学》一书对德国大学的新理念作了系统的、进一步的阐述。他认定发展知识是大学的重大功能之一,开展科学研究对于大学是十分重要的,但教学在大学中也是同样重要的。这样,现代大学的理念就发展得较为成熟了。

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学者万尼瓦尔·布什认为要发挥大学在国防科研中的作用。他担任国防研究委员会主席后积极组织美国大学投入国防科研,为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战结束后,以布什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学者对于大学理念的新认识促使美国政府制定了积极扶持大学科学研究的科技政策,形成了政府研究机构、大学和工业界研究机构合作研究的模式,政府和工业界将许多研究机构直接设立在大学中。这对美国大学的科学研究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理念的发展。二战结束后,各国大学的科学研究蓬勃兴起,不再只是为教学服务,而是把主要的注意力投向科技发展的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巨大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特曼根据“研究工作与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工商业相结合”的思想,在斯坦福大学建立了斯坦福工业园,开启了大学与企业结合的先河。成为大学具备社会服务职能的标志。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大学与企业合作越来越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大学的科学研究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成为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1960年德国学者耶士培的《大学的理念》一书,对大学的理念作出了新的贡献。他认为大学的使命在于探索真理,真正的大学必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学,二是科学研究,三是创造性的文化生活。他特别强调大学是一个知识社会,强调学术自由。

1963年前加州大学校长科尔在《大学的功能》一书中指出,现代美国一流大学继承着德国大学重研究和英国大学重教学的传统,同时又超出别人的模式而发展出自己的性格。美国大学积极地创新,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跟上时代的发展,已经彻底地融入社会之中。大学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依赖,成为知识社会的服务中心,学术与市场已经结合,象牙塔内外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了。大学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知识社会,而是一个具有多种目的的多元社会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与产业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且主要集中在科研方面。产业界同大学建立科研伙伴关系的目的是在它们感兴趣的领域得到大学的帮助,而大学是希望得到产业界的经费支持。大学与产业界的联系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产业界通常对基础研究不感兴趣,导致大学改变了以基础研究为主的传统,加强了应用研究。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是大学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大学科学研究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产物,又是对一所大学科学研究水平的肯定。这类大学以1876年按照德国大学模式建立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发端。1900美国大学协会成立,它通过开展评价和认可等工作,使研究型大学成为一个有联系的、自觉的群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究型大学在以原子弹和雷达研制为代表的国防科研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使研究型大学成为战后美国科学研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1994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制定的高等教育分类标准,研究型大学是培养大批的博士,给科学研究以高优先权,得到国家大量科研资助的大学。为了防止和减少盲目攀比、排队现象,2000年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修改了分类方法,将研究型大学和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大学两类合并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大学/研究型大学一类,再分为学科广泛的(151所)和学科集中的(110所)两个子类。研究型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已经不低于它在教学方面的贡献,而且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都是研究型大学培养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的理念也不断发展。大学成为了国际交流的中心,具有了重要的政治功能。2000年美国学者菲利普·G·阿特巴赫指出,现代大学处于社会的中心,作为创造和传播知识的复杂过程中最重要的机构,它不仅是许多基础科学的发祥地,而且是世界范围内知识交流的中心。大学还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它经常是政治思想的中心,有时甚至是行动的中心,而且还培养了未来的政治精英。大学同时也是国际性的机构,它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并植根于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环境之中。来自世界各国的教师和学生在大学中工作和学习,又把大学的知识和思想带回各自的国家,使大学具有国际性的影响。

此外,高等教育的产业化、网络大学和远程教育技术、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等新生事物代表着20世纪末大学理念和大学科学研究发展的新动向。

(四)中国现代大学的理念和科学研究

蔡元培先生为建设中国现代大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12年他担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起草并实施了《大学令》,将“通儒院”改名为“大学院”,并规定大学高年级学生必须参加科学研究,待研究的问题解决后,才能毕业。1917年他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1919年,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建立了研究所。1920年他在北京大学22周年开学仪式上又说到,诸君须知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文凭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他的看法显然受到了德国大学模式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大学的科学研究已经起步,一些大学设立了科研机构,但大学中参加科研的人数很少,科研经费也很少。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对发展高等教育非常重视。1950年6月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就明确提出,大学必须进行系统的基本的科学理论知识的教育,开展科学研究。1953年全国综合大学会议认为,综合大学虽主要是高等教育机构,同时也是科学研究机构。到“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大学的科学研究有了初步的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的科学研究都遭到极大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的科学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7月明确指出,重点大学应当“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1979年1月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工作会议明确了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是大学的双重任务。1998年国家制定了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大学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支持具备条件的大学成为国家科学研究基地。“九五”期间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开展“211工程”建设。从1999年开始,国家又决定建设一批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这些建设使一批大学的科研条件得到很大的加强,促进了大学科学研究的发展。

总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大学的理念越来越明确,大学的科学研究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大学充分地发挥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为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新世纪大学的理念和科学研究

大学是一种有着持续生命力的机构,它一直保持着传统模式中的关键成分,同时也不断演变和进化。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世界对于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强,导致对于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前所未有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的理念和大学的科学研究都应当、也必将会发展和进步。

(一)新世纪的大学理念

世纪之交,江泽民总书记根据世界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对新世纪的大学理念,特别是一流大学的理念作出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新世纪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前沿,继承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交流和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强大生力军。大学的水平代表着国家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新世纪的大学理念把大学的发展放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去认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对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大学承担的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要有更清醒的认识,加快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新世纪的大学理念既把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又把它作为科学研究机构,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而大学正是实现这种紧密结合的理想机构。

新世纪的大学理念十分重视大学的科学研究,重视建设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动力,一流的大学和学科一定要有一流的科学研究。优秀的师资队伍、优良的生源和充足的办学资金是靠大学的声誉吸引来的,而大学的声誉在相当程度上是靠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成果赢得的。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首先要建成研究型大学。

新世纪的大学理念辩证地认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大基本职能的关系。科学研究是“源”,而教学是“流”,教师只有通过研究才能使其教学更有新意,更有深度;也只有通过教学才能使其研究更有活力,更有灵感。创新人才要通过参加科研来培养,科研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科学技术前沿的选题,以及更好的实验室、计算中心和文献资料等条件。社会服务职能要靠科学研究来支撑,而科学研究的成果要通过服务社会的途径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新世纪的大学正在经历一场革命,传统的、基于校园的大学垄断高等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大学的组织结构和教育技术都将发展变化。大学和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基于因特网的网络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基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最新进展的远程教育、交互式教育和学生主动式教育技术迅速发展。产业界更多地介入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和最盈利的产业。这些将为新世纪的大学理念注入新的内涵。

(二)新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

世纪之交,江泽民总书记更明确地阐述了新世纪大学科学研究的任务和作用。他指出,新世纪的大学科学研究应该站在国际学术的最前沿,紧密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依托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努力进行科技创新,特别要抓好科技的源头创新,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并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新兴学科发展越来越迅速,跨学科研究越来越重要,科学理论从产生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大学正是最适应这些特点的。新世纪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济、社会和国防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大学的科学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国家要积极支持创办研究型大学,在大学建立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将一些政府所属的研究机构与大学合并或由大学代管,重点支持大学的基础研究,更好地发挥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和人才优势。

新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应该立足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增强知识创新能力,解决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同时为应用技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应该瞄准国家目标,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作出重要贡献。

新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应该注重开放,努力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与政府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科研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广泛吸引投资。应该注重综合,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大力开展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和大科学工程,有更强的竞争意识,积极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加激烈的科技和人才竞争。

新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应该重视学术声誉,惩治学术腐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革科研管理,提高科研效益,加强科研条件建设,特别是科研公共服务体系、质量和可靠性保障体系建设。

新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应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办好大学产业,办好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促进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

新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应该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双重目标,积极支撑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以很高的学术水平为基础,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科技咨询、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服务。

标签:;  ;  ;  

大学理念与大学科研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