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博客研究_访问量论文

我国出版类博客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论文,博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出版类博客(Publication-related Blogs)是专业博客的一种,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以与出版相关的事件、人物、评论、研究、随笔等为主要题材的博客;有些博客在某个时期集中写出版题材,而不一定是自始至终都以出版为主题,那么,在该时期内,仍属于出版类博客范畴。就类别而言,笔者认为,出版类博客有四种类型:一是以个人名义撰写的关于出版的博客,如“吴韵楚风”、“老猫学出版”;二是以出版相关机构为名的博客,如“学苑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的BLOG”;三是以图书、连续出版物为名的博客,包括图书、期刊(或杂志)和极少量的出版类报纸的博客,如“《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库”、“三联生活周刊”和“出版商务周报”;四是以出版类会议或论坛为名的博客,如“书业观察”。

一、出版类博客的现状

1.调研数据的采集

为了了解出版类博客的现状,笔者对出版类博客采取滚雪球抽样(Snowball Sampling)方法研究。这是一种概率抽样方法:“在滚雪球抽样中,行动者提名其他行动者,这些行动者构成了一阶网络域(First Order Zone of the Network),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得到二阶网络域,三阶网络域。”[1]之所以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或复杂分层抽样等抽样方式,就在于这些方法需要一份相对完整的出版类博客名单,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能获得的。经过笔者初步观察,“出版人之家”[2]在出版类博客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且链接较多,适宜作为抽样的起始点。笔者通过“出版人之家”的“好友链接”栏向外收集三层链接作为访问的网址,但为了样本的有效性,至少要符合以下两条中任意一条,否则博客链接视为无效:

(1)博客必须是有效的独立博客,而不是一般门户网站或博客聚合;

(2)博客的内容至少某个时期以出版为题材,不存在与出版相关的博文数量过少或相关度过低等情况。

另外,重复的博客链接不再访问,如果同一博主有两个以上的博客,则取访问量最大和博文数量较多的博客。经过调研,共获得有效的出版类博客样本145个。然后笔者统计出截至2009年4月30日这些样本的“博客名称”、“开博日期”、“博客主题词”、“月发文量”、“博文量”和“访问量”,① 并按“访问量”排序。

2.基于调研的现状分析

(1)四类出版类博客的分布比例。从笔者访问的145个博客样本来看,个人类博客占绝对优势,有94个,占所有博客的64.83%,其次是机构类博客27个,占18.62%,图书、连续出版物类博客23个,占15.86%,出版类会议或论坛类博客仅有1个,占0.68%(表1)。

(2)访问量。博客的访问量显示着博客的影响力。在访问量前50位中,最高的是“《南都娱乐周刊》”,为21295583,最低的是“春风文艺出版社”,为80531。在访问量前5位中有4个杂志类博客,仅有1个个人类博客;前10位中有7个杂志类博客,3个个人类博客。个人类博客访问量最高的是“一剑钟情”,为4444340。机构类博客访问量最高的是“学苑出版社”,为2119283。而唯一的会议或论坛类博客——“书业观察”,访问量为38065。

(3)博文数量及月发文量。博文数量和月发文量显示博主的创造能力。较高的博文数量是保证稳定访问量的前提。从调研结果看,博文量最多的是“孤帆萧木”为1916条,最少的是“慕云五—世说管理”为96条。大部分的博文数量都在200以上,只有一小部分在200以下甚至低于100。月发文量最高的是“南方人物周刊的官方博客”,57;其次“孤帆萧木”,46;第三“洪烛的BLOG”,35;最少的是“魏童的BLOG”和“书间道”,月发文量为2。大部分的月发文量在4~16之间,说明每周更新1~4次是出版类博客的正常水平。

(4)开博时间。从开博时间可以看出博客的历史和出版类博客的发展轨迹。在笔者统计的出版类博客中,开博最早的是“文化产业密码”[3],1998年2月26日;其次是“三联生活周刊”[4],2000年1月27日;最晚的是“出版界的博客”[5],2009年4月9日。从整个145个出版类博客看,大部分博客是在2005年、2006年、2007年注册的,2008年和2009年的数量略少,这与我国博客整体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从访问量前50位博客的统计结果来看,也支持这一说法(2008年和2009年的博客因访问量的累计限制,进入前50位的仅有2位)。见表2。

二、出版类博客的内容及其价值

1.个人类博客

个人类博客是出版类博客的主体,也最有研究价值,且风格各有特色。具体又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一是内容以反映出版动态,记录出版见闻和感受,撰写书评、书话为主,博主一般为出版从业人员,对出版动态十分了解,对出版现象比较敏感,有些博主为职业书评家,熟悉国内外出版态势。这种类型博客数量最多,如“胡洪侠书话”、“文化产业密码”、“吴韵楚风”;其二是内容以出版理论研究为主,具有很强的理论深度,博主一般是学者型出版人才,比较关注出版规律的探讨,如“数字出版与新媒体”、“平原的BLOG”;其三是内容以图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为主,侧重于技术性知识和图片展示,博主一般是图书装帧设计的专业人员,如“书朗装帧设计”、“鲁子好逑的BLOG”;其四是内容以出版代理为主,博主一般为出版经纪人,为作者寻找出版单位,并为读者推荐新书,如“出版人之家”。

与出版类网站和书籍、报刊相比,这些个人类博客给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讯和知识,博客中的见闻、感受,书评、书话,理性思索,审美观念和出版动态信息,代表着出版类博客内容的精华,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

2.机构类博客

目前来看,机构类博客在数量上不是很多,博主大多是出版社及其编辑部,还有一部分是民营的出版文化传播公司、发行单位和极少数的同仁组合等。出版社及其编辑部的博客,内容集中在本版书推介和对本单位出版动态介绍这两个方面,还有的出版社请名家撰写书评,以加强宣传的效果,如“译林出版社的BLOG”;出版文化传播公司的博客内容与个人类博客内容比较相似,新书推介、书评、随笔等都有所涉及,而且特色比出版社鲜明得多,如“湛庐文化的博客”;有些书店也有自己的博客,内容多为宣传所售之书或反映出版界动态,如“晓风书屋的BLOG”;还有些博客是一些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撰写的,类似于一个组合,笔者也将它们归到机构类博客中,如“书评周刊同仁的BLOG”。

机构类博客的内容集中在新书宣传和编辑与读者的交流上,同业人员可以通过新书的介绍了解到同行的图书出版现状,读者也能从中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图书,对于研究出版机构的动态和性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图书、连续出版物类博客

图书的博客比较少,多为重要的或大型的丛书和畅销书,如“《当代作家文丛》出版专家”、“《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连续出版物类博客包括期刊、集刊、杂志书的博客,以及少量出版类报纸的博客。这类博客特别是大众期刊的博客,其内容多是为吸引读者购买纸质版而开设的,致力于宣传和编读互动,博客中有很多精彩的文章作为导读,并定时公布预告目录等,如“三联生活周刊”、“读库”和“出版商务周报”。

这类博客算是购买纸质版本读者的增值服务平台,可以更多了解出版物本身以外的知识和消息,博客本身的营销效果也非常地明显,有利于出版界加深对博客营销模式的分析和探讨。

4.会议或论坛类博客

这类博客数量极少,在笔者所调查的145个博客样本中仅有1个——“书业观察”。“书业观察论坛”是2005年8月成立的民营书业论坛,定期举行讨论和交流,“书业观察”是2007年7月19日在新浪开设的专用博客,随后它就承担了“书业观察论坛”的主要报道工作,内容涉及最新的书业状况、发展回顾和同业人的随笔等。

此类博客功能独特,对于了解相关会议或论坛的议题和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记录了会议或论坛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轨迹,是我们了解出版业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出版类博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三、出版类博客的不足

1.影响力严重不足

就目前我国出版类博客的整体水平来说,缺乏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博客,尤其是代表出版类博客精华的个人类博客。具体表现在:

(1)访问量过低。据笔者统计,就日访问量② 而言,“南都娱乐周刊”以18680居首,“青年文摘·彩版”以7827次之,“青年文摘·电子杂志”为218;个人类博客访问量最大的“一剑钟情”为2351,前50位中访问量最少的个人类博客“文化民工”仅为80;机构类博客中访问量最高的“学苑出版社”为1909,“春风文艺出版社”仅为72,唯一的会议或论坛类博客“书业观察”日访问量仅为60。访问量前50位的尚且如此,那么剩下的94个博客肯定有很多日访问量在20以下,甚至更低,谈不上有什么影响力。

(2)内容质量普遍不高。就现有的出版类博客发展来看,博客的数量在飞速增长,博客的类型和形式也日益丰富,但是在内容质量上没有出彩的表现。个人类博客中绝大部分以流水记录形式抒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或者转载出版新闻。新书推介也难有创新,介绍过于简单和粗糙,没有实质性的见解,推销的痕迹十分明显。关于出版理论研究的个人类博客尽管质量较好,但其数量太少,根本无法改变目前出版类博客整体内容质量偏低的局面。而以代理出版为内容的博客和以装帧设计为内容的博客,前者更多是在招揽生意,发挥营销优势,后者千篇一律的装帧设计,实在难以让人赏心悦目。

2.规模有待扩大

尽管我国的出版类博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和其他专业博客如教育博客、体育博客等相比,出版类博客还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总体数量还相对较少。实际上我国与出版相关的从业人员和学生数量庞大,出版又是跟写作相关的行业,出版类博客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从笔者调研结果来看,出版会议或论坛的博客数量极少,希望越来越多的会议组织者能够通过博客来扩大会议或论坛的影响,取得更多人的支持和拥护。还有很多出版机构和个人没有意识到博客传播的巨大优势和潜力,错失了与更多同行进行交流的机会,我们呼吁更多的个人和机构建立和开发自己的博客,致力于出版类博客的发展和研究。

3.结构比例失调,研究型博客奇缺

从笔者调研的145个博客来看,出版类博客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类博客内部的失衡。个人类博客四种类型中,大杂烩型博客最多,而研究型博客、装帧设计博客和代理出版博客寥寥无几。笔者认为后三种博客是前者无法取代的,特别是研究型博客,它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出版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二是机构类博客和会议或论坛类博客不多。很多出版单位都没有建立自己的博客或者虽已建立但形同虚设。另外,每年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出版会议或论坛有很多,但笔者仅发现1个博客,这些会议或论坛完全可以以博客的形式进行追踪报道,宣扬主张,扩大影响,赢得社会的认同。

4.缺乏原创性和特色

原创性缺乏是出版类博客乃至所有博客的硬伤。笔者调研的145个博客,真正完全由自己原创的博客并不多,仅有“张如法的博客”、“钱家山下”、“吴韵楚风”等寥寥几个。还有不少博客自始至终没有一篇原创的,全是转载他人的博客或其他媒体上的内容。我们并不是要求每篇博文都是原创,但至少尽可能地原创,这样同行之间才能更好地交流。

大多数出版类博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看起来都差不多,都在写出版见闻和感受,都有书评和随笔。还有就是都在用纯文字描述,很少有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的运用。大多数博客两侧的浮动板块没有好好设计,“链接好友”栏做得不好。此外,色彩不鲜明,色调搭配有问题,一些博客的名称也流于俗套。

出版类博客的兴起,对我国的出版行业和出版教育与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出版类博客的健康发展,真心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投入到出版类博客的发展和研究中来。

注释:

① 访问量为笔者2009年4月30日统计的截至该日各博客样本的累计访问总数,下同。

② 日访问量为访问量除以统计截止日期(2009年4月30日)与开博时间的差,下同。

标签:;  ;  

中国出版博客研究_访问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