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关系分析论文_周磊

周磊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 江苏苏州 215100)

【摘要】目的:研究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胃粘膜癌前病变。方法:随机选择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56例上消化道症状阳性患者为研究组,44例症状阴性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14C卡式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型号YH04D)检测Hp。结果:研究组患者Hp阳性感染率89.74%,高于对照组16.85%,研究组胃粘膜癌前病变11,19.64%,也高于对照组3例,6.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症状的出现对Hp感染及胃粘膜癌前病变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关键词】上消化道症状;HP感染;胃粘膜癌前病变;关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050-03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Hp infection and gastric mucosa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Zhou Lei.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of Suzhou, Jiangsu 215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nfection and gastric mucosal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of Suzhou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June 2010 treated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56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positive for the team, 44 patients with negative symptoms were as the control group; All of the patients with 14 c card helicobacter pylori detector (model YH04D) detection of Hp. Results The team Hp positive rate was 89.74%, 16.85%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group 11,19.64% gastric mucosal precancerous lesion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in 3 cases, 6.81%, the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symptoms of Hp infection and gastric mucosal precancerous lesions have good tip.

【Key words】Upp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HP infection. Gastric mucosal precancerous lesions; Relationship analysis

围绕慢性胃炎延展出来的临床疾病种类非常多,其中上消化道症状表现最为明显,为了提高临床对上消化道症状的诊断、治疗,以及后续复发检测及预防工作的有效性,本组研究选取了100例慢性胃炎患者,其目的是通过对患者的初诊断报告,分析、进一步检测、统计Hp感染与胃粘膜癌前病变与上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关系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51.22±6.71)岁。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以入院后的初诊断、治疗等临床资料为主要依据,检测结果上呼吸道感染Hp检测阳性为研究组,阴性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00例患者分别进行呼吸实验和Hp检测。呼吸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安排患者试验前休息10min,空腹后口服尿素14C胶囊,40min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口含胶质接口,戴鼻夹,以口呼吸的形式做台阶上下运动,每组时间不超过10min,上下1组,做30组。之后封闭气囊,做最后一次最大呼吸,用力呼气、用力吸气,记录、测定最大呼气、吸气的气流测定值[1]。正常情况下,氧容积百分比男性8.62±0.13,女性8.96±0.14;二氧化碳容积百分比男性8.33±0.98,女性7.83±0.10;肺泡氧浓度9.5mv%。如果检测结果偏离了正常值,则说明患者有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其他疾病。保留患者呼吸实验检测结果,并应用卡式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型号YH04D)对患者完成Hp感染检测,操作步骤如下:先以胃镜检查获取患者胃粘膜组织标志物,经取出标本送交病理检查(HE染色),胃粘膜粘液不同,最终染色结果不同[2]。后安排患者接受Hp检测,检测前要求患者口服2h以上,医护人员根据检测仪器的启停操作,依次对患者进行Hp检测,检测结果编号、计入统计资料库中,与之前胃镜病理分析报告和呼吸实验结果共同组合形成依据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研究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及胃粘膜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之间关系

研究组Hp检出率为89.74%,高于对照组16.85%,Hp感染结果与患者住院后对于慢性肺炎疾病的初诊断结果基本相符,可见,Hp感染检测呈阳性,慢性胃炎的初诊断报告的结果也呈阳性,二者影响关系紧密,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肺炎患者上消化道症状与Hp检出结果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3.1 调查结果讨论

本组研究证明,Hp感染检测及胃粘膜癌前病变与上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影响关系相对紧密,其中Hp感染检测结果的关系影响关系大,研究组中,56例患者,Hp感染呈阳性患者为50例,检出率高达89.74%,而相比对照组,44例患者,Hp感染呈阳性患者为7例,检出率仅为1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幽门螺杆菌是上消化道症状最重要的发病基因,一旦此病菌出现,就会在Hp感染检测中显示,也就是说,如果Hp感染检测报告呈阳性便可以证明患者体内有幽门螺杆菌,其上消化道组织存在感染及相关症状问题。

3.2 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杆菌感染及胃粘膜癌前病变三者之间的关系

与Hp感染检测相比,胃粘膜癌前病变之于上消化道症状的影响关系不大,研究组中,检出病变11例,检出率为19.64%,其中胃上皮不典型增生病变例数最多,为8例,反观对照组,检出病变3例,检出率仅为6.82%,三种病变情况各1例。相关数据差异不大,可见,病理诊断可以确诊患者存在胃粘膜癌前病变问题和趋势,也无法完全证明患者上消化道症状表现[4]。以胃粘膜分泌胃酸这个功能特质来看,如果胃粘膜分泌功能因病变受损,其胃酸分泌量就会变化,诱发炎症、或是组织功能障碍等,但它却无法标明和指出病变部位为上消化道症状,故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不是很紧密,要想确诊,还需要临床进一步诊断及判断治疗[5]。

因为患者患病因复杂、患病情况难以确定、患病史长,所以针对于有慢性胃炎患者的上消化道症状分析一直是医学界难以有定论或确凿证据的医学课题,该多病因的病症群,需要通过多种检测报告和结果加以证明和确诊。Hp感染检测是现代医学提出的一项有关于细菌检测的医学技术,该技术可以针对一种特型细菌,展开调查。以本文的螺门幽杆菌为例,当患者胃粘膜组织感染螺门幽杆菌后,细菌就会侵入胃部组织,尤其是胃窦部,宿主的内环境一旦改变,胃粘膜就会有发展病变的可能[6]。也就是说,Hp感染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有没有螺门幽杆菌细菌,如果有,则说明细菌正在侵蚀患者胃部组织、胃粘膜,诱发病变问题,患者的临床生理表现也倾向于上消化道症状。如果没有,则说明患者胃部组织是不受细菌影响及控制的,如果有病变问题或临床反应,其致病因在其他,不在细菌感染。可见,Hp感染可以纠正、控制上消化道症状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路径,其实用价值很高[7]。

胃粘膜癌前病变情况是临床胃镜检查后的检测项目,但其与上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十分密切,研究组只有胃上皮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与对照组之间的数据差异较大[8]。可见,肠上皮化生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胃上皮不典型增生均为重要的胃黏膜癌前病变类型,病变会引起胃粘膜组织功能及生理表现紊乱,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为上消化道症状,但又无法确定、明确显示具体的位置,如果单一胃粘膜病变确定诊断,则诊断结果具有很强的片面性或主观臆想,不符合医学严谨、严肃的诊断原则[9]。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胃上皮不典型增生之后会分泌一定的硫酸黏液,从而为Hp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所需的微环境,这一点满足、符合了Hp感染检测的原则和标准,所以针对此类胃粘膜癌前病变问题,上消化道症状与病变检出情况相符表现较高[10]。其余两种病变可能,由于病变表现与胃黏膜细胞变化无太大关联,所以其临床表现的关联影响也不大。

总而言之,临床医学技术的完善与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工作,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以及胃上皮不典型增生类胃粘膜癌前病变问题之间的关联影响较大,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证明”诊断,依据性很强。未来几年,随着医学服务要求和需求的扩展,有关于Hp感染检测、胃镜检查等检测项目将会更多的使用在患胃部疾病患者的诊断服务当中,其实用价值也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启旭.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关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2(72):115-116.

[2]王妮娟,李静.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22(24):291-294.

[3]余熠,张寅,王筱金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12(19):6171-6174.

[4]梁晓萍,张丽秀,张多强等.河西走廊中段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21(14):257-259.

[5]阳凡.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J].中国内镜杂志,2013,22(22):1146-1147.

[6]罗祖媚.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 现代医院,2012,01:50-51.

[7]余红,韩淑英,岳静玲等.阴道镜指导下宫颈癌前病变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及治疗的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7,12:1281-1284.

[8]叶国钦.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思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03:248-254.

[9]伍颖彬,黄太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肠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概况[J]. 湖南中医杂志,2013,03:135-137.

[10]石德祥,史金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1,03:95-96+108.

论文作者:周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关系分析论文_周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