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财政专项资金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应用_财政专项资金论文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财政专项资金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应用_财政专项资金论文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财政专项资金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效益论文,专项资金论文,财政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计算机辅助的经济效益审计开展的条件。

(1)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人员应该是复合型的,而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组必须是集各路审计精英之大成。在我们审计实践中,审计组汇集了审计专家、计算机专家、社会方方面面专家等人员,组成联合审计组。

(2)围绕审计目标,充分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审前调查。除了常规的审前调查内容外,尤为重要的是应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充分的调查,获取必要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程度以及评估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可能性等等。

(3)导入被审计单位审计资料数据库,建立经济效益评估、判断标准,制定经济效益审计实施方案。将与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有关的电子数据以电子数据格式存储,用数据库系统方式进行管理,建立数据分析、判断、比对和评估模型,结合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和审前调查结论,确定适应经济效益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突出的审计方案。

二、计算机辅助的经济效益审计步骤。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民主意识的增强,社会各界开始关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对财政绿化资金使用效益开展了审计调查。在对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调查中,如何科学确定经济效益审计标准、审计对象和审计重点,是我们在这类经济效益审计项目中尝试和探索的首要问题。审计标准、审计对象和审计重点确定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此类经济效益审计的公信力、客观性和效果性。经过一系列审计实践,我们归纳总结在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调查中的实践经验以供审计同仁借鉴: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为手段,以确立经济效益审计标准为出发点,以围绕制定经济效益审计方案为根本,以审前调查为突破口,将经济效益审计方案的编制和修订贯穿于审计调查项目的始终。在审前调查阶段,收集相关的财务数据、统计数据以及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其他业务电子文档,通过将相关数据整理导入数据库中,建立分析研究模型,确定分析研究模型对应的SQL语句,从而获得重点审计对象的初选集合,进一步确定审计对象的经济效益审计标准。在此基础上,综合内部控制制度测试等其他审计手段,结合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确定财政绿化资金经济效益审计调查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整理导入,全面掌握情况。数据导入是经济效益审计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关键。我们在财政专项资金经济效益审计中主要使用统计数据、财务数据和其他业务数据,因此,导入这三组数据成为首要工作。

①获取统计数据。经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调查和内控制度测试,发现本级管理当局使用的绿化信息管理系统为上一级管理当局统一配发的单机版,B/S结构, 后台数据库SQLSERVER2000。我们决定在审计小组的计算机中将本级管理当局信息系统重建;在重建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读取相应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统计数据步骤如下:数据导出→系统环境搭建→数据导入→数据源ODBC配置→本地WEB站点配置→系统运行。

②财务数据导入通过本级管理当局下属公司使用各类财务软件进行核算。获取财务数据步骤如下:数据导入AO系统→经AO系统查询导出EXCEL数据表→用SQLSERVER2000功能导入工作数据库。

③其他业务数据导入对审前调查中的其他文档如WORD文档以及EXCEL文档。获取其他业务数据步骤如下:各种方式形成中间文件→用SOLSERVER2000功能导入工作数据库→建立对应的数据表。

(2)建立审计中间表,形成分析研究基础。

①生产成本数据生成和初步分析,生成生产成本表。生产成本表中包括年度内所有各类建设项目生产成本的原始数据,科目编码唯一标识不同的建设项目,借方发生数记录了该项目生产成本发生的时点数。我们确定年度内建设项目的重要性程度依据生产成本的发生数,成本发生越多,重要性水平越高。通过SQL语句在生产成本表中分项目统计年度总成本并按总成本数从大到小排列,将结果生成“生产成本分析表”。

②预收账款数据生成和初步分析,生成预收账款表。预收账款表中包括年度内所有各类建设项目预收账款的原始数据,科目编码唯一标识不同的建设项目,贷方发生数记录了该项目预收账款发生的时点数。确定年度内建设项目的重要性程度依据预收账款的发生数,预收账款发生越多,重要性水平越高。通过SQL语句在预收账款表中分项目统计年度总预收账款并按总预收账款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将结果生成“预收账款分析表”。

③特定指标数据生成和初步分析,生成特定指标表。如新建绿地表中包括街道名称、绿地信息、绿地地址、绿地面积、绿地等级等信息,其中绿地面积和绿地等级是我们关注的两个指标。我们认为绿地面积大显示其重要性突出,同时考虑绿地等级的因素,将新建绿地表按面积及等级排序,并将结果生成“特定指标分析表”。

(3)把握总体,选择审计重点。对转换清理后的数据,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总体上把握情况,找准薄弱环节,选择审计重点。在获取生产成本、预收账款和各类专业分析数据以后,根据“重要性叠加”原则,分别在生产成本分析表和预收账款分析表中选取前20%(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百分比)的记录数,根据项目名称作选择,找出项目既在生产成本分析表中又在预收账款分析表中的集合,该集合中的项目如果在新建绿地分析表中,则该项目进入候选审计重点。

(4)建立模型,分析数据,确立标准。利用重建好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类面积、专业统计数据的分析,形成初步的统计数据、相关图表。通过对全区财政专项资金概况的准确把握,为下一步确立标准提供基础数据。在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相近兄弟地区的横向比较、本地区各街道专业重要指标的比对,以及近两年来统计数据的数据分析研究,确定财政专项资金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标准。包括历史标准、区财政投入财政专项资金的情况、全市平均水平、各种级别行业标准和社会各界对本地区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建设的满意度等等。

(5)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经济效益审计方案。从我们的经济效益审计实践看,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成败的关键是经济效益审计实施方案。经济效益审计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和完善,贯穿于整个经济效益审计的全过程。与其他审计相比,绩效审计的本质与其说是审计,倒不如说是研究工作,是对被审计单位管理状况、效益高低、原因、如何改进等问题的深入分析探讨。基于这一点认识效益审计方法就可以抓住问题的关键。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在经济效益审计方案编制过程中,主要解决能否科学确立审计判断标准、能否分析研究搜索出审计重点和审计结果能否被接受等实质性问题。这些实质性内容又是整个经济效益审计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审计人员采用严谨的审计方法,以便提供生动的和经得起推敲的审计发现和结论。同时,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必须与其他审计方法配合使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济效益审计本身也要考虑各种审计技术综合使用效益,绩效审计也要追求工作效益。

三、以2005年——2006年本地区财政投入的绿化资金经济效益审计调查实施方案为例。

(1)审计目标:通过对本地区2005年——2006年财政绿化资金绩效审计,对绿化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发现绿化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薄弱环节,从体制和机制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综合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提高绿化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对本地区财政绿化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

(2)审计范围:略。

(3)审计方式方法:本次绩效审计采用财务收支审计和审计调查同步进行的综合性审计方式。

具体审计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一是利用AO审计软件对绿化局的财务收支数据实施审计。二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通过重建《绿化管理信息系统2,0版》,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和数据分析研究,确定本次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经济效益审计具体内容:

①确定本次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标准,如绿化覆盖率、绿化养护标准、人均绿化面积等等。

②预算管理:略。

③合同管理:略。

④建设程序管理:略。

⑤选取项目重点分析:

A、选取绿化局下属公司施工的项目进行复审,既检查项目审价质量,又检查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否存在返工、损失浪费的现象。

B、节约和损失浪费问题:有否节约和损失浪费等影响经济性方面的情况;有否反季节种植,造成增加投资额的情况;有否决策是否失误等影响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的情况。比如有否不利于上海气候的植物,有否由于树种选取不当造成后续养护成本增加的现象。

C、查看本地区从事绿化养护的单位生产成本明细账,核算其中人员经费所占比重,计算其绿化养护直接费用。

D、向部分居民发放调查表,测试居民对本地区绿化建设的满意程度,也可利用绿化行业社会公众满意评价调查报告。

E、对10个街道的绿化资金审计调查:略。

⑥科学的审计取证。一个好的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往往是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结合起来,必须要求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人员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客观地收集和评价证据是经济效益审计的核心。经济效益审计过程实质上就是按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原则,收集证据、审查证据、判断证据和运用证据过程的统一。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就是指审计人员用于收集和分析符合上述“三性”原则的证据的工具和手段。

标签:;  ;  ;  ;  ;  ;  ;  ;  ;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财政专项资金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应用_财政专项资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