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_李梦茹

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_李梦茹

摘 要:新时代下,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作为新的传播场域深入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媒介,越来越凸显其功能作用。而高校是人才荟萃之地,又是各种文化思想激荡的场所,因此,高校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意义重大。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多样化的网络思潮、新媒体的出现等对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带来严峻挑战,需要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完善工作机制、拓展宣传阵地等途径来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关键字: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对策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全面进行了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媒介日益显示出其功能和作用。而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高校学生作为网民的主体,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也受网络的影响。在网络空间,五花八门的网络思潮可谓是大显身手,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无孔不入,而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因此,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概述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从年龄结构上来看,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其中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这些数据意味着,广大青年成了中国网民中的主力军。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最有活力、有思想的群体,自然成为了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中流砥柱。在网络空间,五花八门的网络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导致部分大学生信仰缺失。其表现大致是:一,受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使部分大学生崇尚人的自由,提倡人格独立,并利用他们自律意识薄弱来“诱惑”、“控制”他们。香港的暴乱事件不就表明香港青年和主导价值观、和政府当局、和所谓“权贵”对着干,以此表现卓而不群、有骨气和勇气。二,利用网络传播的开放自由性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的缺点、问题和矛盾片面放大,加上无中生有的捏造,达到抹黑现实、扰乱人心的目的,侵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三,通过新媒体的手段宣扬个人本位,提倡个人利益是最根本的。西方所宣扬的个人本位与我国所宣扬的以人民为中心格格不入,他们认为人性天生就是自利的并且这是十分合理的,否定无私奉献和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二、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侵蚀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网络的便捷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和平演变,他们崇尚普世价值,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以实现其统治世界的目标。近些年来,西方国家以及台湾等一些境外间谍机构,针对大陆的网络间谍活动日趋活跃,有香港媒体爆料说,美国情报机构每年都要花上数千万美元,资助一批“网络汉奸”对中国网民进行思想渗透、策反,这些所谓的“网络汉奸”多是思想观念不成熟的学生。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能否疏堵结合,当好“把关人”,将主流和正面的声音顺畅地传递给当代大学生,防止大学生成为西方反华势力培养的“网络汉奸”,将不良信息和负面舆情有效化解,对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多样化的网络思潮侵蚀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力

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建立社交最重要的媒介工具,对于思想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很高的政治辨别力,再加上网络虚假信息的混淆、网络监管的缺位,极易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利用网络霸权地位,西方不断孵化出一些“异见人士”“意见领袖”“网络公知”,在网上大肆炮制关乎国家、政党和政府形象的流言蜚语和虚假信息,导致党和政府形象被污染,公信力下挫,权威、模范和“偶像”的既有光辉和正面的形象受到很大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张志丹:《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新论》,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3页。]这些行为会削弱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会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进行一定的冲击。

(三)新媒体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增加了不可控因素

在新媒体极度发达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视觉化、信息化、碎片化的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自媒体式的信息加工与传播改变了旧有的信息传播格局,形成了复杂的社会思潮和多元的社会舆论。新媒体是网络意识形态交流碰撞的平台,它不仅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的正面思想,还包括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这对信息辨别能力相对欠缺的大学生来说,很难抵抗网络负面信息所带来的冲击力。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的手段,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电影艺术等方式不断侵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进而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增加了不可控因素。

三、新时代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对策分析

(一)创新教育模式

随着网络意识形态的迅速变化,高校必须紧跟时代变革的步伐,坚持与时俱进,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模式。一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打造明星思政教师微博、创建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二是利用多样化的形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形式多样,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在生活实践中。例如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研究基地、组建宣讲分队和巡讲团等,有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形式,而且可以把宣讲队和巡讲团的视频传到学校网站上,让大学生自觉主动学习。

(二)完善工作机制

随着互联网业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斗争中,必须加大高校法制监督管理,提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治理能力。一是要健全和创新高校党委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体制机制,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技术。新时代高校要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的主体责任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审核制度、管理制度等,使高校党委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二是要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依法依规加强管网治网,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的问责追责管理机制。如落实高校辅导员责任制,高校辅导员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网上发出的“声音”,做好信息“把关”。

(三)拓展宣传阵地

新时代高校要丰富思想传播手段,占领高校师生关注的新媒体舆论阵地。一是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利用网络科技手段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个人网络宣传阵地和公共网络宣传阵地,全方位地覆盖校园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二是高校要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丰富思想传播手段,占领高校学生关注的新媒体舆论阵地,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部分高校应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因校制宜,如信阳师范学院依靠大别山这一红色革命根据地,可以建立“红色网站”,讲好“四个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总之,新时代加强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要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完善工作机制、拓宣传阵地等来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让校园网络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阵地,从而打造高质量的校园网络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志丹.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刘永志.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9).

[3]刘忠厚.信息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探[J].理论学刊,2009 (02).

论文作者:李梦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8

标签:;  ;  ;  ;  ;  ;  ;  ;  

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_李梦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