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新时代特色的民生新闻论文

做有新时代特色的民生新闻论文

做有新时代特色的民生新闻

何 志

摘 要: 本文简要阐述民生新闻的特点,深入分析当前民生新闻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做有新时代特色的民生新闻提出几点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 新时代特色;民生新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当前,我国在不断取得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社会矛盾,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在此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的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如何做有新时代特色的民生新闻,成为电视媒体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1 民生新闻的特点

1.1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

与其他类型的新闻相比,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更偏向于“民本取向”,在选择内容时,遵循新时期的“三贴近”原则,内容定位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重点表现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从而传达出具有一定深度的社会意义[1]

1.2 民生新闻的传播方式

民生新闻的传播以受众为中心,并且传播具有双向性,即民生新闻传播不仅具有对等性,还具有一定的参与性。正如四川康巴藏语卫视频道的《启米时间》节目,以藏区发展进程中的典型事件为主要内容,用汉藏双语来播新闻,充分表现了四川藏区的地域特色,在传播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1.3 民生新闻的实用性

民生新闻与其他类型的新闻相比,更具有实用性。民生新闻报道扎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通过对民情的调查,传达老百姓的建议和看法。既能够反映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也能够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发声平台,让老百姓畅所欲言,道出自己的意见和诉求,还能够搭建一个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从而帮助老百姓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学科老师是学科发展的基本力量,调动激发他们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校本教研才能落到实处。

这不仅破坏了传播环境,阻碍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还不利于明确四川省广播电视台的频道定位,对其关注度和影响力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 当前民生新闻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民生新闻节目缺乏创新性

客观来看,当前许多民生新闻节目未能真正理解“民生”的含义。其报道的民生新闻不过是新闻事实的简单堆砌和民众日常琐事的简单记录,内容缺乏深度,范围缺乏广度。既没有真正表现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也没有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以四川省广播电视台为例,四川省广播电视台不仅设置了好几档民生新闻节目,而且这几档民生新闻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具体体现在新闻来源相似甚至相同、新闻信息大篇幅重复、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雷同等[2]

民生新闻由于其特有属性,正逐渐模糊新闻特性。在传播实践中,民生新闻的社会作用更多倾向于“有趣”和“有用”两个方面。从“有趣”的角度来讲,民生新闻涵盖面广,内容来源丰富,无论是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物,还是国内国外、古往今来,均可作为民生新闻的延展和链接。从“有用”的角度来讲,民生新闻形式多样,可从新闻由头出发,通过“就事论事、举一反三”的报道方式,邀请专家、学者等支招,从而为受众生产生活提供科学方法。

2.2 民生新闻节目内容缺乏深度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是指关注老百姓生活问题的新闻。它与老百姓的社会活动、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在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民本取向”。

第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意识到物理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已经进入了高中这一重要的阶段,但是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处的阶段的重要性,学习态度比较懒散.而且由于高中物理知识比较难懂且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了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越来越不重视物理.

当前,广播电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媒体工作者做好民生新闻的意识越来越强。短时间内,民生新闻栏目比比皆是,从而导致民生新闻缺乏创新性、同质化现象严重等。

2.3 民生新闻缺乏客观性与真实性

当前,新闻竞争日趋激烈,部分新闻工作者为博眼球、吸引观众,以期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时,故意以偏概全,夸大新闻事实中的某一细节,甚至是弄虚作假,捏造新闻事实,报道虚假新闻。这不仅导致所报道的民生新闻缺乏客观性与真实性,还给社会与民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此外,部分记者在做民生新闻报道时,没有进行深入调查,也没有对新闻事实的重要细节进行核实,不能为民生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提供切实保证,这不仅造成社会责任缺失,还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4 民生新闻节目有低俗化和庸俗化倾向

收视率是广播电视台的关注重点之一,但有部分广播电视台一切唯收视率,过于追求收视率的增长,在进行民生新闻的报道时,播出了一些不恰当的内容和不雅镜头;也有部分广播电视台在民生新闻的审核过程中疏忽大意,缺乏责任心,造成民生新闻节目的低俗化和庸俗化,导致新闻播出事故发生。

以四川卫视为例,四川卫视结合5·12汶川地震自然灾害的亲身经历,并且以在这一自然灾害中全国人民对汶川人民的支援所体现的“大爱”的亲眼见证为基础,以“中国爱”作为自身的频道定位,全面升级了频道包装及节目内容,并且实施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措施[3]

例如,四川电视台第四套在报道记者暗访所谓“正规按摩店”的民生新闻时,对按摩店存在色情服务的问题进行了曝光,但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疏忽,与记者相关的一段隐私画面没有经过打码处理就在节目中播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广播电视播出事故。不雅镜头的播出不仅造成了民生新闻节目的低俗化和庸俗化,还造成了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

3 如何做有新时代特色的民生新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民生新闻的报道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要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有新时代特色的民生新闻。这样才能突出自身优势,吸引更多受众,从而提高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8月7日,中国向阿富汗提供旱灾紧急粮食援助换文签署仪式在喀布尔举行,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刘劲松、阿富汗国家灾难管理与人道主义事务部长纳吉布·阿卡·法希姆等出席。刘劲松在致辞中说,这次向阿富汗提供的粮食包括大米和面粉,是对阿富汗人民战胜困难的坚定支持,体现出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他表示,中方下一阶段将考虑为阿富汗援建灾害预警系统、提供救灾物资等,希望阿富汗早日实现和平、稳定与繁荣。法希姆在仪式上高度评价中方的支持和帮助。

3.1 形成有特色的新闻定位

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精准定位,体现新时代特色,积极探索具有科学性、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从而做出独具特色的民生新闻,树立具有鲜明特色的传媒形象。

(1)注射剂量不准。高原牧区的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对于动物的防疫、注射通常是牧民自己动手,因为缺少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对于疫苗的剂量掌握不精确,甚至有些养殖户害怕动物因为疫苗产生应激反应,而人为减少注射的剂量,导致免疫效果低下。

南京的城墙,为我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它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区,北带玄武湖,将历代都城都囊括其中。朱元璋为建造这座都城,动用各类筑城人员达百万余众,涉及长江中、下游数省的广袤地区。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我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2]。

与此同时,四川卫视以“中国爱”作为频道定位,并举办了一系列以“中国爱”为主题的公益活动,编排了各类节目,比如《爱在中国盛典》《宁远时间》《中国爱大歌会》等,进行相关形象宣传,既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又有利于塑造自身良好的社会品牌形象。

四川卫视将“中国爱”作为频道定位,不仅是对5·12抗震救灾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而且充分表现了四川卫视对国家的感恩之情,为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尽心尽力,也鼓励其他四川人民乃至全国人民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川系火锅是我们最常见的火锅类型,我想,提起火锅一半人想到的是麻辣,另一半人想到的就是川渝。川系火锅一般认为分为四川火锅、重庆火锅、鱼头火锅以及串串香。

3.2 树立“大民生”理念

民生新闻有“大小”之分,“小民生”与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家长里短息息相关;“大民生”则关系着国计民生,影响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的策划、采访和制作中,媒体从业人员应当树立“大民生”理念,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社会意义、反映民生问题的民生现象,并针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揭示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和本质。通过对典型民生事件的报道,反映群众心声、化解社会矛盾,从而体现出“大民生”的社会意义。

《宁远时间》是四川卫视的一档以宁远为主持人的大型公益慈善专题节目,这一档节目树立了“大民生”理念,不仅深切关注社会大小热点,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民生百态,而且设立公益平台,提供公益慈善、求助、矛盾调解、心理咨询等相关服务,不仅体现了广播电视台深刻的人本思想,而且表现了广播电视台的人文关怀[4]

3.3 与新媒体进行结合

我国正在快速步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媒介传播领域中的强势媒体,网络论坛社区稳步发展,博客、微博日渐成为潮流,社交网站成为热点之一,数字电视和手机电视备受关注,数字报纸和电子报纸市场潜力巨大[5]。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其强大的传播功能在新闻的报道中始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Liu Mingli is an associate research professor and deputy director at the Institute of European Studies,CICIR,whose research focuses on European economy,European integration,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往往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开展互动、表达诉求,信息能够获得更大程度的关注,从而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

因此,在报道民生新闻时,要学会与新媒体进行结合,充分利用网站、微博等新媒体来丰富民生新闻节目传输并增加民生新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吸引受众,持续增强对民生新闻节目的关注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民生新闻存在节目缺乏创新,内容缺乏深度、客观性与真实性不足,内容存在低俗化和庸俗化倾向等多方面问题。为了做出有新时代特色的民生新闻,广播电视媒体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有特色的新闻定位,树立“大民生”理念,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从而做好民生新闻事业,为中国电视新闻发展提供助力,为社会和谐发展奉献传媒力量。

参考文献:

[1]邓鸣琴.新时代背景下把握民生新闻的价值及定位[J].传播力研究,2017(12):34,67.

[2]李如洪.新时代县级媒体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报道[J].西部广播电视,2018(6):176,179.

[3]李越胜.做有新时代特色的民生新闻[J].新闻战线,2018(9):134-135.

[4]高松.探究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J].传播力研究,2018(9):81.

[5]丁小燕.新时代下民生新闻的关注热点以及责任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18):23-24.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广播电视台)

标签:;  ;  ;  

做有新时代特色的民生新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