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案论文_麦顺柳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案论文_麦顺柳

摘要:植物配置是生态园林设计中的主要部分,植物生长环境的必须满足生态园林设计的发展要求,这样才能发挥生态园林生态价值与观赏价值。本文通过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案的应用现状分析,提出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方案

0 引言

生态园林设计必须充分了解植物自身的特性,综合考量植物与地区的气候特点、地理因素等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地创新植物配置模式,同时需要完善植物色彩单一性的不足,尽量凸显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搭配。而且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其可以很好地呈现出生态园林的设计水平。

1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案应用现状

现阶段,我国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案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植物自身的功能价值,从植物学角度上看,植物的配置与生态学有很多联系,并且需要和美学相配合,因此,需要在美学设计与生态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植物配置方案应用是当前重要的任务。传统的植物配置方案已不能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目前植物的色彩利用程度比较差、不能充分满足植物的生态设计与美观设计的需求等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于植物特性与生态园林设计原则的分析,追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才可以为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案的有效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2植物配置原则

2.1因地制宜的原则

通常来说,需要选择适宜本地生长条件、并且具备良好适应性的外来植物品种和乡土植物品种是植物配置方案的重要选择,在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的来源、规格大小及后续管理维护工作后,才可以选择植物。在了解植物特性及选择过程中,需要掌握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条件,例如,热带兰花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热带雨林植物的特征,其主导因子就可以概括为高温高湿;仙人掌作为热带草原植物,其主导因子就是高温干燥。植物与生态因子有很大的联系,需要根据生态因子,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2.2 季节性原则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配置的植物需要满足季节性的要求,春季的植物通常需要体现出春意气息,夏季需要凸显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等,根据季节的变化,春天可以配置迎春花,依次搭配桃花、杏花与玫瑰花;在夏天可以选择紫藤萝,开花且绿叶较多的植物;秋天可以多注重观叶性植物,如黄叶或者红叶性的树木,如枫树与银杏树等;冬天可以多添加绿色气息,如松柏、梅花、油松等树木等,从而具有不同季节的园林观赏价值。而市政工程则需要考虑行车安全,根据季节的变化,有些植物会在某个季节落叶落果,会给通过的车辆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榕树贱生、易长、浓绿、常青的树种.榕树寿命很长,并且在各个季节都不会开花结果,不仅能够确保行车安全,还能够美化环境。

2.3 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为了稳定整体的园林系统,必须加强生物的多样性,所设置的生物群落需要和其地带性的植被结构相一致。由于植物在长时间的演化与进化中,会出现不同的关系,如寄生关系、共生关系以及拮抗关系等,对于这些不同的关系,必须根据生态景观实际设计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植物关系,了解植物的基本特性,还需要考虑有共生、寄生关系的植物,这样可以帮助植物提升其基本长势,促进植物生长。

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案

3.1确定植物种植方案以及功能分区

在初步确定植物配置方案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植物功能,例如,完善种植方案构思图设计,明确植物材料在空间组织、造景和改善基地条件等,还有可以通过符号呈现其功能,如障景、遮荫、限制空间以及转移视线焦点等内容。在功能分区草图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园林的植物设计搭配,不能只将重心放在区域内部的植物分布上,需要确定好植物种植区域的位置与面积,以大面积的种植区域为主,可从不同的、可供选择的功能分区草图设计中选择出最适合的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加强种植区域内部的详细规划

3.2.1重视种植区域内部的分化

在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种植区域内部的分化,处理好植物类型、植物基本规格、植物材料质地形状以及植物色彩之间的关系,同时不可以单从表面考虑种植植物之间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必须将关系立体化,做出立体层次的组合图,并且分析不同的高度、方向与视角点。例如,4株组合就是采用一种或者两种树木,使整体布局表现出不规则的等边三角形或者四边形,单独一株为较大的树木,其余3株体现出树丛,若是两种树种,树量整体比例最好控制在3:1。

3.2.2 合理划分空间

空间划分需要有实有密、错落有致,最好不使用规则式的配置形式。而植物自身也存在着不同的生态位置以及生态空间,在生态景观设计中对墙体进行绿化时,可选择爬山虎等植物设计,但是路径以及坡面在植物配置中,需要根据整体的景观功能的需求,选择万年青等植物进行植物配置。

3.2.3植物质感的呈现

植物材质质感的呈现也是种植区域内部详细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植物表现出来的质感特性也不一样,如毛麻楝叶片为纸质,有绒毛,能给人一种柔弱可爱的感觉;香樟树皮有不规则的纵裂纹,呈现出一种沧桑感和古朴感;柳树纸条柔软,呈现出婀娜多姿的感觉。为了追求生态园林整体观感与设计上的和谐统一,以及层次性,既需要使用多种质感的植物,但是为了避免质感类型较多,而整体空间布局较为杂乱,需要在丰富质感不同的植物种类的同时,加强对于不同质感植物之间的过度,如雪松林与桂花林作为小路两旁的主要树种,其质感的体现有所不同,一种是粗质感植物,一种是细质感植物,放在一起会有一些突兀的感受。

3.2.4气味在园林中的应用

很多的植物气味都是由于芳香油分子非常活泼好动,而产生出气味独特强烈,跑到人的鼻粘膜上,碰到嗅觉细胞,立刻就刺激到人的嗅神经,所以你才会觉得精神陡然轻快,又舒服又愉快。例如:阴香、月桂、桂花、茉莉等。植物可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植物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还能吸收有毒有害的二氧化硫、氯气、氮氧化物等,还能放出具有杀菌作用和芳香气味的物质如丁香酚、松脂、核桃醌等,净化了环境。

3.2.5 颜色搭配与设计

在颜色搭配与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植物色彩的多样性,不仅要应用常绿植物,还需要应用其他的植物色彩,这样才能达到形态与色彩协调的目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季相景观方面多以春景为主,植物品种色彩艳丽,冬季则有雪压青松的本土植物景观。但是夏秋季节色彩过于单调,基于此,可以在配置及造景方面引入夏秋季节开花的植物,最大化弥补原有的色彩缺憾。比如,夏季开花的玫瑰、珍珠梅、红瑞木等,适合秋季的有紫叶李、火炬树等。另外,冬季色彩过于单调,亦可引入可观赏性的树种,如红瑞木、山桃等。

3.3 注重施工过程

在植物方案设计结束后,还要重视实际施工的过程,及时与施工实际相协调,对于种植的施工图与标注要详细绘制,由于种植平面是种植施工的重要依据,其植物的基本尺寸、种类、数量和规格都要做好记录,结合植物的特性,在种植植物时要重视植物的管理与栽种的保质期标注,提高植物配置方案的有效性。在生态园林设计植物施工结束后,还需要做好植物后期的维护管理。病虫害对植物的生长威胁比较大,在园林养护管理的时候,需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需要遵循植物配置方案的基本原则,不仅需要充分植物的基本特性、与环境间的基本关系,也要从植物的色彩、形状、规格、质感以及空间的层次等进行考虑,提高植物配置方案的有效性,还需要处理好施工过程与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合理搭配,从而发挥其植物搭配的生态作用与经济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松.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16(2):120-121.

[2]赵衍宇.浅谈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花卉.2017(24):130.

[3]刘立兴.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4):132-133.

[4]宋春蓓.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7(22):379.

[5]付向飞,刘智绍.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17(10):69.

论文作者:麦顺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  ;  ;  ;  ;  ;  ;  ;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案论文_麦顺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