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话题”挂上“颜色”--渗透功能思想的回顾历程_抛物线论文

让“老题”挂“彩”———堂渗透函数思想的复习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函数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师生手头众多的高中数学复习资料书虽几经删改、修订,但总有一些“老题”被一直保留下来。究其原因是,这些老题无论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还是其解法的丰富多彩,都有着较大的教学价值。近日,在我校高三年级的一次考试中,试卷中也出现了这样一道老题:已知抛物线,点M(0,3),N(3,0)若抛物线C与线段MN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但测验后发现,学生的得分并不理想,为此,备课组进行了集体诊断与研讨,决定以该老题为载体,用“小专题”的形式,通过解决两类形异质同的问题,构建一堂渗透函数思想的复习课。现把教学过程实录如下,并作相应的点评。

一、展示错解,创设问题情境

图1

接着,师生共同探究发现,上述解法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忽略了抛物线的顶点在线段上及在线段的下方,也能保证有两个交点的情形,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借助于几何画板进行了直观演示。而且,学生从中发现错解应订正为:把抛物线向右及向上平移,才能使抛物线与线段有两个交点,即m>0,先考虑平移到两者相切的情形,可得m=3,继续平移,便得抛物线与线段必有两个交点,直到抛物线过点N(3,0),解得,故。面对上述正解,学生都感叹:若不借助于几何画板的演示,则很难完成上述解法,另外,若改变参数m在解析式中的位置,一味依赖图形的直观求解,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达成下列认识:一条动态的抛物线很难分清与一条定线段的位置关系,问题解决应转换角度,另探它法。

二、立足方程,优化解法

师: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形缺数时难入微”,那么,该问题要“入微”,你想到作怎样的转化?

:问题可转化为方程,即在x∈[0,3]上有两个不同的解。

师:很好!这样,问题就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那么,又该如何求解呢?

经讨论,一个颇为自然的求解思路是先考察△>0,再解关于根的两个不等式,但发现运算太繁!

师:那么,我们能否不求方程的两个根呢?

:只要结合韦达定理,运用设而不求的思想方法来解。

师:好!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找到两根落在区间[0,3]内的等价条件。

师:很好!两数只有与0比较,才能找到其等价条件,这应该是整个问题解决的关键。

下面是完整的解法:设方程的两个根为,则

三、转换视角,巧构函数

师:上述解法略显繁琐,华罗庚先生又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那么,我们能否再转换角度呢?

:记,问题就等价于函数f(x)的图象在x∈[0,3]上与x轴有两个交点。

现画出函数的图象(如图2),得

图2

师:该解法直接利用方程右边二次函数的图象求解,关键是找到图象满足的等价条件,那么,我们能否对方程恰当变形,重新构造函数来解。

:方程可化为,这样,问题就变成函数与y=(m+1)x的图象在区间 [0,3]上有两个交点。

师:此法与我们一开始讨论的解法类似,也是考察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那么,会不会出现具体操作较难把握呢?

:不会,这里定的是抛物线的一段,而动的是直线,利用直观判断就显得容易了。

师:分析得真到位!请给出具体解法。

:画出函数的图象(如右上图3),先考察直线y=(m+1)x与其相切,

由方程

解得m=3或-5,显然m=3,此时切点为(2,8),

再考察直线y=(m+1)x过点(3,13),得

图3

师:还有没有再构造新函数来解的方法呢?

:考虑到x≠0,方程通过分离参数可化为(x∈(0,3)),这样,问题就转化为直线y=m+1与函数的图象在x∈(0,3]上有两个交点。画出函数在x∈(0,3]上的图象(如图4),当直线 y=m+1过最低点(2,4),得m=3,当直线过点,得

图4

由图象直观知

师:此法与前一个方法可谓是异曲同工,但一比较,你能发现其优点吗?

:通过参数分离,构造的直线y=m+1变得简单,这样,直观读出两个交点就更加容易了。

师:很好!真是思维越深刻,解法越简洁!

四、变更问题,类比深化

师:现把方程在x∈[0,3]上有两个解变成不等式在x∈[0,3]上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下面,我们类比上述解决方程根的分布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

:类比方法1,问题可转化为函数的图象落在x轴上方。当,即-5<m<3时,显然成立;当△=0,即m=-5或3时,容易验证当m=3时,抛物线顶点横坐标为2不满足,故m=-5;当△=

师:至此,我们类比地解决了上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现请大家总结两类问题求解的本质。

生:两类问题的本质均是函数问题,即通过对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的考察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生:求解的关键是对方程或不等式作适当的变形,再构造恰当的函数,这里,若参数能分离,通过先分离参数,再构造函数,问题解决会变得相对简单些。

师:一针见血,很好!

五、点评

(1)从新课程标准的视角来看,“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的教学材料,我们应该善待“错误”这一宝贵资源,主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变“废”为“宝”。本案例中,教师正是利用学生的错误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找错、纠错中揭示问题的本质,产生寻找“优解”的渴望。然后,在学生这种强烈的内心需求的驱动下,能不断转换认识问题的视角,多角度入手来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认清问题的本质。“纠错”可以说是高三复习中的“重头戏”,但怎么开展,却大有讲究,那种“就错论错”式的讲评往往收效甚微,只有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安排,真正触动学生灵魂深处的东西,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类似错误的发生。

(2)弗莱登塔尔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解题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但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有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模式呢?回答是肯定的。本案例正是通过师生、生生不断“对话”的方式,以反思为动力,在寻找各种解法的过程中,去领悟和把握问题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解题活动,能让学生从中学到所需要的东西,引领他们在自己的解题实践中去尝试、去探索。

(3)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要合理使用教材和资料,有效选择例题和习题,高三复习也不例外。不能因为教学对象是高三学生,而在选题上片面注重“高、大、全”,追求“新、奇、难”,对那些既是基础又富有内涵的典型题目不屑一顾,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强化。本节课教者所选的题目可以说是一个“老题”,实在是太平常和普通了。但通过教师的周密布置和精心安排,再加上问题多方位的入手视角,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维空间和展示平台。选择这样的例题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了高三数学复习“面向全体、降低重心”的原则,因此本节题的例题配置定位准确,符合学生实际,的确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4)高三复习中开展的例题教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能把过去学过的知识综合起来,能“串成串”,既要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更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凸现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具体到一堂课的复习,就是要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专题,并围绕这个专题进行复习。本堂课从一道“老题”出发展开教学,构思和创意非常好,构思和创意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好的教学设计又是保证好的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前提之一。复习时,如果我们把学生做的题目比作“鱼”,那么题目和知识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渔”,是数学本质。我们要抓住“渔”,而不仅仅是“鱼”。本节课恰恰抓住了“渔”,就是解决两类形异质同问题中的函数思想。

标签:;  ;  

让“老话题”挂上“颜色”--渗透功能思想的回顾历程_抛物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