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论文_梅建翠

引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论文_梅建翠

梅建翠 河北省霸州市王庄子乡靳家堡村学校 河北 霸州 065700

【摘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人文、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学习奠定最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行为活动来完成活动任务,就会对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综合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使小学数学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实践活动;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2-212-01

目前,国内外都未对数学核心素养提出统一的、明确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学者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因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实质上就是对人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也即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引入多种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感知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掌握一定的数学运算技巧,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还必须从数学学习中受到人生启迪。

一、引入提问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提问素养

数学学习是需要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总结归纳才能学好的,在小学教学中引入提问教学活动,就是把问题作为驱动,促使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他们自己反复思考研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同学合作交流等各种形式活动来找到正确的答案。当然,教师在引入提问教学活动中,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1]。

首先,运用严谨科学的数学语言。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师在提问中必须应用专业的数学语言,对于学生回答有不严谨之处,进行继续追问,让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的语感,能够准确而简洁地描述问题,引导学生始终用严谨的思维去看思考问题,看生活、看世界,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周密。其次,提问必须意图明确,做到有的放矢。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薄弱,教师提问时应直接了当,目的性强,让学生直接关注问题的核心,进而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提问时要抓大放小,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算计算1/3+1/4,教师如果提问: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这种提问的方式就会让学生不知所云。因此,要加强提问的目的性,可以这样问:“这两个加数的分母相同吗?能不能直接计算?为什么?这就可以让学生能够根据提问,快速地将关注点放在两个分数的分母上,直观地看到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不相同的,分数单位也不同,所以两个分数不可以直接相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的意图明确,才能让学生的数学思考做到有的放矢,在自主思考中不断积累,养成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提问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引入动手操作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素养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纵使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很多学生还是无法彻底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动手操作实践活动来让学生更真实、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非常有必要,这也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当符合,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2]。

在动手操作中,要求学生对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还要具有一定的独立自考能力和创造力。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交流来完成的,教师只是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辅导作用,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其中,手抄报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能很好地体现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需要根据主题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全部展现在手抄报上,由于手抄报的版面限制,还需要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提取关键信息。此外,手抄报还要求一定的美观,这也对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从手抄报的设计到创作完成的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最后通过举办手抄报比赛等相关活动,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而且手抄报基本都是由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的,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

三、引入生活化的情境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均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很紧密,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活动,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促使让他们通过细心观察、大胆尝试,提高学生的的社会参与意识[4]。在生活化情境活动中,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生活技能来解决数学问题,相比于用单纯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要更加直观实用,并且在生活情境中,更能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虽然偏于理论化,但是很多的数学知识却服务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学生只是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不加以运用,会愈发感觉到数学知识的虚无缥缈,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还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形成一种数学学习意识,当学生在生活中看到一些事物时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数学知识,这无疑就增加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机会。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化元素,也能让学生掌握一些社会生活技能,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与理解,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

四、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只从三个小方面来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提问素养、自主学习素养和社会参与素养,而数学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也有很多,这就需要笔者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多学习、多总结,找到更多创新的教育方法来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玲. 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思考与研究[J]. 新课程(上) 2014(12)

[2] 陈惠芳. 数学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J]. 小学数学教师 2015(Z1)

[3] 马奇飞. 注重过程,积累经验——浅谈数学素养的提升策略[J]. 教师 2015(27)

[4] 姚曼曼. 计算与思考齐头并进,促进小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J]. 新课程导学 2015(28)

论文作者:梅建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引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论文_梅建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