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型)的价值分析论文_彭秀丽

湖南省湘潭市中医院 411101

【摘 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脾肾两虚型)应用膏方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脾肾两虚型)病患90例,根据奇偶数字分组法将之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予以实验组西医联合膏方治疗,予以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分析两组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FEV1%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比对照组的82.22%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脾肾两虚型)病患辅以膏方治疗,可显著提升其疗效,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关键词】膏方;疗效;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

在慢性气道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大且能够致人死亡的疾病[1]。所以,患者在一经发现后需立即入院接受对症治疗,以有效抑制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相关症状缓解。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剖析膏方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脾肾两虚型)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脾肾两虚型)病患90例为研究对象,将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45)。实验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39-78岁,平均(56.24±8.15)岁;病程为3-19年,平均(10.2±1.7)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40-79岁,平均(56.92±8.64)岁;病程为3-18年,平均(10.0±1.6)年。患者都经相关检查确诊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诊断标准[2],为脾肾两虚型。所有患者都签署此研究知情同意书,有完整的病历资料,依从性良好,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病程、临床表现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3]

(1)其它肺功能疾病者。(2)恶性肿瘤者。(3)既往有相关药物过敏史者。(4)依从性较差者。(5)严重心、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6)妊娠与哺乳期妇女。(7)内分泌疾病者。(8)无法判断疗效者。

1.3 方法

参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对两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同时对实验组加用膏方治疗方案,详细如下:(1)方剂组成:黄精、山茱萸、生熟地黄、巴戟天、黄芪、茯苓、鹿角胶、党参、仙灵脾、麦冬、菟丝子、阿胶、黄酒、泽泻、龟版胶、饴糖、蛤蚧与炙苏子。(2)加减:喘甚者方中加桑白皮、射干、白果与麻黄,咳甚与痰多者方中加紫菀、清半夏、款冬花、白芥子、杏仁、莱菔子与陈皮,久病顽固者方中加川芎和丹参,易感冒者方中加防风和白术,口干明显者方中加玉竹、南沙参和北沙参。(3)用法:水煎留取汤汁50ml,于早晚两次饮服,1剂/d,维持治疗50d。

1.4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FEV1%(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的变化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

1.5 疗效判断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内容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1)临床控制,相关症状和体征彻底消失;中医症候积分的减少率≥95%。(2)显效,相关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中医症候积分的减少率为70-94%。(3)有效,相关症状和体征好转;中医症候积分的减少率为30-69%。(4)无效,相关症状和体征无变化;中医症候积分的减少率<30%。两组总有效率根据[(临床控制+显效+有效)/组例数*100%]公式进行计算。

1.6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FEV1%指标

治疗前,两组的FEV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束治疗后,实验组的FEV1%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 讨论

祖国医学中,慢性阻塞性肺病被纳入“肺胀”以及“喘证”等范畴之中,以肺肾两虚型最为常见,通常由久病肺肾脏器虚损所引发,患者存在长期喘息、咳嗽、乏力与咳痰等症状。现阶段,常规西医治疗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虽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且药物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膏方含有、鹿角胶、党参、仙灵脾、麦冬、菟丝子、山茱萸与生熟地黄等中草药成分,具有滋补的功效,可实现扶正补虚以及去邪治病的效果,在肺病稳定期脏器虚损中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施以膏方治疗,可显著促进其不适症状的缓解,减少疾病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并且,患者在用药后还不会发生恶心等不良反应,十分安全可靠。此研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FEV1%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积极采用膏方治疗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型)病患进行施治,疗效显著,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

参考文献:

[1]顾小琼.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医膏方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32-33.

[2]耿志霞,王洋.王洋运用膏方调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6-27.

[3]姚惠清.吕华主任膏方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辨治思路和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142-142.

[4]陆芳,姜建洋.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外周血氧化应激产物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11):116-118.

论文作者:彭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  ;  ;  ;  ;  ;  ;  ;  

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型)的价值分析论文_彭秀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