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科研产品质量管理的误区论文

探讨科研产品质量管理的误区论文

探讨科研产品质量管理的误区

李智华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浙江嘉兴 314033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科研产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和科研产品质量管理现状,然后分析了科研产品质量管理的误区及原因,最后探讨了解决科研产品质量管理误区的方法。

[关键词] 科研产品;质量管理;误区;解决方法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名牌优质产品是严格、全面、科学地质量管理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靠产品质量这一硬拳头取胜。

糖尿病的遗传是多基因的遗传,它是一种疾病背景的遗传,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遗传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比如说,糖尿病患者子女遗传了某些基因,而这些基因对糖尿病发病具有易感性,在某种环境中有可能发病,如能避免这种环境,则可能不发病或推迟发病。

1 科研产品质量管理的意义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质量能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产品质量是形成顾客满意的必要因素,因此较好的质量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质量管理是企业品牌的保护伞,严抓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品牌美誉度。对于科研单位来说,推行科研质量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损失,控制成本;可以提高科研产品的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实现不同专业人员的重新组合,加强专业间的融合,营造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科研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能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 科研产品质量管理现状

笔者调研了国内几家从事科研产品的主要科研单位,对当前国内科研产品质量管理现状简析如下。

(1)松散式管理。对于具有潜在市场需求和存在潜在用户的项目,科研单位以科研产品尽快投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为目标,此类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重点是关注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可行性﹑经济性及风险可控性,强调各种科研产品使用试验的安全性和指标可达性;一般情况下不进行明显的研制阶段划分,能够合并的评审项目﹑控制节点大多可合并执行。此种方式虽然效率较高,但是整体上管理过程较松散。

(1)建立适宜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注重“系统方法”,因此,适宜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是顺利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如果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就会从根源上造成质量管理的障碍,有效质量管理就不会有牢固的基石。尤其是对于开展质量管理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的高校,首先就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起适宜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各科研项目组的业务管理部门,与各项目组的联系最为密切,得到的各种有效信息也最直接、通畅、真实,才能实施“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而作为项目组的行政管理部门,又决定了项目组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质量归口管理部门履行有关质量职责,主要职责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有关质量信息,为最高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文件,促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力军,是实验教学的具体承担者、落实者和实现者。每次实验教学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实验教师。实验教师的自我管理,是实验教学管理的关键性管理。

(3)缺少严格的监督管理管理。由于科研产品没有严格的监督管理,缺乏独立的第三方或用户代表对科研产品研制质量进行监督把关,客观上缺少一道控制关卡。

3 科研产品质量管理的误区及原因

改进的CLIQUE算法并行化的思想:将算法的并行化分为网格划分和聚类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启动1个Job完成网格划分和聚类操作。图6为改进算法的并行化实现流程图。

(3)对科研产品质量过程控制还不严格。科研产品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产品研制﹑生产﹑交付﹑售后及后续市场开拓等全过程的顺利进行,影响到科研单位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科研产品的科研生产管理,但是对于科研产品质量管理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少要或不要”的状况比较常见,忽视科研产品质量﹑片面强调进度的现象屡见不鲜,技术状态随意更改﹑例行检验流于形式﹑过程控制松散随意等现象时有发生。

(2)科研产品质量关键控制节点尚不明晰。近些年,科研产品形成了“源头抓起﹑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系统管理”的一套科学﹑先进和行之有效的精细化质量管理方法,重点实施科研产品研制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但是,精细化质量管理要求在科研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贯彻得并不到位,大部分科研单位对科研产品设计﹑生产﹑试验和交付后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点关注环节﹑关键控制节点等缺少系统分析,管理要求尚不明晰。

(1)大部分科研单位尚未建立起适应本单位科研产品特点的质量管理模式。科研产品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内相关产品改进或改型的产品,一般技术成熟度较高;一类是科研单位自主研发的产品,其关键技术也主要来自国内技术储备。

4 解决科研产品质量管理误区的方法

科研单位推行质量管理不能一味照抄照搬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应在符合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来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同时,应从系统的、全局的角度实施质量管理,按照质量管理基本原则。针对存在的误区采取相应的对策。下面就分别从组织、职责、政策、机制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解决科研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误区[1]

(2)借鉴式管理。科研产品立项后或签订合同后,其研制生产过程主要是参考借鉴国内型号质量管理要求,开展科研产品实现策划,建立科研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制定科研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如设计评审﹑原材料选用控制﹑技术状态管理﹑工艺评审﹑试验控制﹑质量问题归零以及出厂评审等。但这种形式往往存在过程管理不严,不能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存在走过场现象。

(2)落实质量管理职责。质量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方法”。对每一个必要的环节都设定了质量控制点,因此这些控制点是否根据要求得到有效控制,即质量管理职责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就成为能够完成好这个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然而,科研单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除了过去形成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不能满足质量管理要求外,个别不良的机关作风积重难返,如办事效率低下、遇事互相推诿和部门间横向协作少等问题:同时,在与行政管理体制交叉运行过程中,由于资源受限或处于“弱势”地位、质量管理职责的落实也存在不及时或不满足要求的情况。因此,为了满足科研质量管理要求,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督促落实质量管理职责。

(3)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科研单位的行政事业管理体制和相应的政策,并不能完全适应科研产品质量管理的需要。在实施“过程方法”、“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等质量管理原则时,都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来支撑。

5 结语

科研产品质量管理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线。质量管理作为产品质量保证是必然和必要的趋势,因此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寻求适宜的科研产品质量管理方法,应站在系统的、全局的角度从组织、职责、政策、机制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建立定能持续有效运行并自我完善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满足质量管理各方面的要求,保证产品质量。

(1)渠道内外边坡系数均取1.5,渠堤宽度取1.0m,安全超高在0.21~0.44m之间,渠深0.62~1.24m。6条渠道设计流速0.32~2.02m/s,小于5m/s。

参考文献:

[1]鲁艳青.精益生产方式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2]梁斌.质量管理若干误区的探讨[J].标准科学,2011(1):73-77.

[3]朱卫强.现阶段建筑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误区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46):7-8.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  

探讨科研产品质量管理的误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