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法”有感论文_庄乾功

“知法”有感论文_庄乾功

——班主任工作经验反思

庄乾功 山东省临沂第十九中学 276000

我所说的“知法”并不是法律的法,而是规矩、班规的法。带班主任的这段时间,有很多的经验与反思。但是体会最深的还是“知法”。所谓的知法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一、有法可依

一个班级的纪律如何,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各项工作。我深知纪律的重要性,所以在开学第一天我就制定了班规。我按照以往的经验,然后参考其他老师的意见,形成了班规。这个班规的主要思想就是量化的思想。把学生在学校的所有行为进行量化,然后进行加减分,通过数字来反映学生的表现。分数到了什么程度时候会受到什么奖励,什么处罚。每一个周计算一次分数,每一个同学一张表格,然后在排位、期末选举方面作为重要参考。同时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依据,家长一看表格一目了然。

一段时间的实行之后,我发现班规有一点不是很恰当,就是如果一个学生学习不好,而他的常规很好,是不是对他们不公平?有一些学习不错,但是不管干什么都起不到正能量的同学却经常拿着高分洋洋得意?学习的分值和常规的分值应该是怎样的比例?后来,我尝试着把班规中的学习和常规分离。常规就是常规的分数,学习上另外计算。在选位、评奖的时候,成绩高者取一部分,常规量化好者取一部分。试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班规还是比较不错的,获奖的同学基本都是能够起到正能量的同学。通过这个班规,我们可以让所有同学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标准,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受到什么表扬,什么处罚,加或者扣多少分数。这样我们就做到了有法可依。

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班级制定了班规后,就面临着执行的问题。“再好的措施+不落实=0”。所以在班规执行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在执行班规的过程中,主要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班主任的“任性”。班主任的“任性”主要体现在正常处罚的时候是“有法必依”的,但是当有情绪时却常常总是权大于法的,个人的情绪凌驾于班规之上,这就严重破坏了班规的严肃性。

第二个问题就是分数不能及时计算。分数如果计算不及时,那么班规就形同虚设,有法必依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量化分数的计算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有班主任、学校、班级日志、班委的分数。计算的学生要固定,否则量化标准就会把握不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就会大量耽误学生的时间,有时候就会出现计算不及时的问题。但是作为班主任有时又不忍心打扰这些好孩子们的学习。对于这些对班级做出贡献的同学,事后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事情给予补偿。比如尽可能少安排其他事情,尽可能多给他们精神的鼓励,稍微给他们加上一点“辛苦分”等。

第三个问题就是加减分的公示问题。加减的分数不公示,可能会导致一些同学犯了错误却抱着侥幸心理,认为班规也就是那么回事。有的学生也会攀比其他人。随后而来的就可能会对班规严肃性带来挑战。所以班规的执行过程中就面临着一个量化分数的公示问题,为了使班规的执行透明化,为了形成全体同学“执法必严”的共识,为了打消部分同学的侥幸心理,我们自己印刷了班级分数公示单。该公示单分为三联,第一联公示联,贴在班级公示栏中;第二联通知联,送交本人手中;第三联存根联,统一交予团支书手中留存。所有公示单必须经过班主任签字有效。通过这种公示的方式,对于想查看的同学,觉得不公平的同学完全可以随时查看。这样的措施就可以“执法必严”。

三、违法必究

学生在分数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就要给予奖励或者处罚。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有:第一量化分数及时呈报,第二摒弃执法者个人情绪,第三给予重头来过的机会。

第一个问题,计算小组一定要及时将每个人的量化分数统计出来,尤其是达到标准的同学名单,以便班主任及奖励或者处罚。班主任在处理时也绝不能拖拉,时间长了就会丢失了时效性,让奖励或者处罚变得没有意义。

第二个问题,一个班级里肯定存在着执法者比较喜欢或者有点意见的同学,当面对这些同学的时候,往往就存在着“人情”的思想。有的学生我们不想奖励,有的学生我们从内心里不想处罚。但是既然学生的分数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我们却不想处罚或者奖励的话,那么肯定就存在两个矛盾问题:要么是班规不合理,要么是这个学生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是真的进步了。奖励还好说,这是所有人都愿意做的事情。但是处罚的时候,问题就来了,中国人上千年传下来的人情思想不是那么好改变的。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对于平时善于表现的同学,对于有着七大姑八大姨关系的同学,我们怎么办?在这个时候,执法者要坚守自己的内心,既然我们改变不了社会思想,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违法必究”,才能维护班级小范围的公平和正义。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但要教导学生追求公平和正义,我们更要自己去追求和维护公平和正义。其实,如果换一种中国人的老话:“惯儿如杀子”,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受处罚的学生,如果因为受到了处罚,如果因此得到了老师更多的点拨,如果能够变得更完美,焉知不是“塞翁失马”呢?

第三个问题,给学生留一线机会,留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比如量化分数我们可以一个学期一清零。每一个学期从头来过,让大家再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给所有同学一个希望,一个能够随时改变自己的希望。

论文作者:庄乾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6月总第17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  ;  ;  ;  ;  ;  ;  ;  

“知法”有感论文_庄乾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