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机制--2002年我国质量监督工作的七大重点_质量监督论文

重视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机制--2002年我国质量监督工作的七大重点_质量监督论文

重视产品质量 完善监督机制——2002年我国质量监督工作的七个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质量监督论文,要点论文,监督机制论文,产品质量论文,重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从源头抓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转变职能,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把从源头抓质量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努力提高我国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

一、引导企业完善自律机制,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企业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主体,要提高我国质量水平,必须大力加强企业质量工作。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律,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保证机制。

开展企业质量状况普查。为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企业提高质量水平,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企业质量状况普查,逐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各地可先在涉及安全健康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试点,摸索经验,逐步扩大范围。

帮助企业建立三大体系。一是企业标准体系,要坚决消灭无标生产,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高于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二是计量检测体系,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必要的计量测试手段和计量管理制度,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是质量保证体系,帮助企业认真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高质量认证的有效性。

充分发挥技术、信息、人才优势,热情为企业服务。各级质检部门要组织各类技术机构和中介组织,加快建立技术服务体系,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和法律法规咨询,受理产品质量申诉,调解产品质量争议,做好仲裁检验,开展委托检验、验货、公正计量等服务。

二、大力推进质量兴市,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目前全国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市、县已超过100个,今年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工业企业集中的市(县)推广,力争使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市、县增加到200个。

质量兴市活动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质量兴市与落实各级政府的质量工作责任制和打假工作责任制结合起来。二是把质量兴市活动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结合起来,坚持打假治劣与质量振兴两翼推进。三是质量兴市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以质量兴市活动带动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在开展质量兴市活动中,要以抽样调查和定点跟踪为依据,以用户满意度为主要指标,在分析比较国内外同类产品质量状况的基础上,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估。

三、大力推行扶优扶强措施,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进实施名牌战略。在去年推出首批中国名牌产品的基础上,今年要加大力度,选择消费者广泛关注、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产业集中度高、规模效益好的产业,进一步扩大名牌产品评价范围。

继续实施国家产品免检制度。今年要进一步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扩大免检产品的种类,为拉动内需、增加出口服务。开展免检工作要坚持扶优扶强,宁缺勿滥,简化手续,不向企业收费的原则,促进企业自律,加强事后监督,使产品免检制度切实发挥激励作用。

积极推行原产地地域保护。要不断扩大受保护的原产地域产品范围,让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产品通过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受益。要加强对已命名的原产地域产品的监管,抓紧制定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相关法规。在完善工作机制的同时,积极开展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国际合作,推动双边交流和互认。

四、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

建立产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是从源头把住产品质量关的关键。要在改革完善现有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实行新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的监管。

改革生产许可证制度。一是把发证产品目录调整到涉及健康、安全、国计民生和与广大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产品上来。二是在强化统一管理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地方局的积极性,特别是对量大面广、涉及全国多数省市的产品,要以省级局为主来组建企业审查部,让省局直接参与审核工作,并由省级局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承担发证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三是加强发证后的监督抽查,对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要坚决撤销许可证;对无证生产和销售无证产品的,要依法严厉查处。

完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和制造许可证制度。要严格实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加强对计量器具的型式批准和样机试验工作,完善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和不合格计量器具进入市场。

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凡列入实行强制性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未获得指定机构认证证书的,未按规定加贴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不得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要按照区别情况、双证并存、相互认可、逐步过渡的原则,妥善解决好生产许可证目录与强制性产品认证之间的协调问题,减少产品发证工作的交叉,减轻企业负担。

坚持并完善锅容管特安全监察行政许可制度。要继续实行并完善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制造、安装的监督检验制度,保证锅容产品的安全质量,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也要尽快形成制造、安装环节产品质量监督的有效机制。同时,在保障安全的原则下,逐步将锅容管特资格许可审查中的具体事务交由授权机构承担。

探索实施企业开业审查制度。今年要对国家实行严格监管产品的生产企业,特别是生产食品、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等产品的企业,实行开业审查试点。在具体实施上,采取三种办法:对新设立的企业,进行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审查,符合规定要求的,颁发审查证书,并据此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对已设立的企业,进行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审查后颁发审查证书,并据此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重新登记注册,换取新的营业执照;对上述两类企业今后还将实行年审制度。实施开业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法定资格,原材料、元器件进货把关,企业生产的基本设备,制定和执行产品标准的情况,产品检测手段和计量设备与管理制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情况等。

探索实施产品强制检验制度。实施产品强制检验制度,是从生产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实施强制检验的产品主要是按照WTO/TBT规定的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产品。今年首批实施强制检验的产品,主要是部分食品和危险化学品中的剧毒品及其包装物。检验的方式将根据不同的产品特色,进行批检或抽检。经检验合格的产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准,方可出厂销售;未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

五、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要按照建立产品质量市场准入的要求,改进和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切实提高这项工作的有效性。

突出重点监督的产品。今年要将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以及涉及健康、安全、关系国计民生、质量问题突出的产品,对安全、卫生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项目,作为监督抽查的重点。并试行对区域性质量问题严重的产品增加国家监督抽查频次。同时,对已取得生产许可证和经过认证的产品进行抽查,加强对发证后产品质量的监督。

组织跟踪抽查。要让有条件的省级局参与国家监督抽查的抽样、检验工作,对量大面广、质量问题严重的产品采取国家、省、市、县局联动,连续跟踪抽查的办法,提高监督抽查的有效性,把“抽查一类产品,整顿一个行业”的要求落到实处。

试行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为加大后处理力度,今年将对抽查中发现的直接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的产品,实行召回制度,既要责令生产企业立即召回已经出厂的产品,又要责令经销企业立即将产品撤下柜台,并视情况对召回的产品进行监督销毁和处理。

六、标本兼治、继续深入开展打假斗争

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各项具体部署,突出重点,狠抓源头,查办大案,保护名优,推动打假斗争向纵深发展。

突出重点。要以保护生命健康安全为主题,选择对老百姓安全消费危害大、影响面广、群众可参与程度高的产品,集中组织八大打假战役,有效遏制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一是深化食品专项打假战役。二是深化“黑心棉”专项打假战役。三是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四是深入开展建材专项打假斗争。五是深入开展汽车消费产品专项打假斗争。六是组织化学危险品专项打假斗争。七是组织进出口产品专项打假战役。八是组织锅容管特专项打假战役。

狠抓源头。一是端造假窝点。要继续依法取缔造假窝点,坚决没收制假设备、工具及原辅材料和包装物。二是严厉打击印制假标识、假包装物违法行为,严防假冒伪劣商品乔装打扮进入市场。三是积极配合商业流通改革,大力开拓委托检验,从进货源头上堵住假冒伪劣商品。四是深入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要继续加强与企业联手打假,把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紧密结合起来。

标本兼治。一是进一步落实打假责任制,把从源头打假的责任逐级分解到市局、县局,对恶性制假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坚决查处,凡涉及到内外勾结、渎职犯罪的坚决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参与地方保护的,坚决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加强与公安、工商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建立协作办案的机制,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有关案件,要落实举报奖励政策,扩大打假案源,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三是加强打假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地区之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与企业之间打假信息交流,逐步对制假企业、制假分子违法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与银行、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共同建立监控和防范体系。

七、大力加强标准化、计量和认证认可等技术基础工作

要以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为目标,指导企业加大采标力度,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切实加强标准化、计量和认证认可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大力加强标准化工作。一是要制定采用国际标准五年计划,大力推进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继续加强消灭无标生产工作。二是各地要有针对性地研究欧美、日本等地相应的标准和技术法规,有效地对企业提供帮助,为我国发展外贸市场多元化和扩大出口服务。三是要落实标准制修订计划的改革措施,对于市场急需的标准随时立项,废止落后的国家标准,及时修订过时的国家标准,提高国家标准水平;四是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标准的制定,特别是要加快与农产品安全有关的标准的制修订。五是要继续清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抓好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改革;六是要加强对技术壁垒的研究,2002年要在农产品、化肥、家用电器、废钢、燃料油等方面选择一些项目,制定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在保护国家利益和国内产业方面取得进展。

加强计量基础工作。一是研究制订国家计量基准建设的十年规划,大力加强现代计量测试手段和方法的研究,组织国家计量基准、标准参与国际比对,形成向社会提供可靠准确数据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二是推行计量校准溯源方式,鼓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开展校准服务,培育和发展计量校准服务市场。三是参照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相关建设,建立并完善商品量检测实验室。四是组织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的评价工作,推动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从源头上做好计量基础工作,维护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五是引导企业加大对计量基础工作的投入,提高计量保证能力,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向计量管理要效益。

大力开展认证认可工作。一是逐步统一认证认可领域的合格评定程序,实现国家认证认可及其合格评定监督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按照加入WTO的承诺,认真实行对强制性产品认证统一目录,统一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统一标志,统一收费标准。二是整顿和规范自愿性认证、认证咨询及其相关的机构,严肃查处强制性认证产品逃避认证和假冒认证标志等行为,坚决查处虚假认证和买证、卖证等行为。三是尽快建立部际协调会议制度,在由认监委统一管理办法、统一规则、统一审批、统一授权和统一监督的前提下,定期组织开展认证认可工作协调。四是积极推进认证机构的改革、改制工作,使认证机构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方中介机构。

标签:;  ;  ;  ;  ;  ;  

重视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机制--2002年我国质量监督工作的七大重点_质量监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