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整个建筑施工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不但会影响整体施工成本与后期验收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从而对于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盈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立足于现状,要想继续提升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水平,必须着重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完善工程监督制度的建设,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科学的工程管理制度,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从而真正实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创设新的条件。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是现阶段我们主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话题。对建筑工程的改革与优化,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另一个方面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行业进行改革不仅仅是企业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国家及人民的要求。实践证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保证了建筑工程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使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它保证了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作业,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除此以外,它还大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建筑工程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建筑工程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它不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大大地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尤其是在当下,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和施工设计是建筑结构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建筑设施内对于水的使用很日常,因此为保证居住质量,在建筑工程中对于防水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对建筑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是建筑的基础要求,尤其是洗手间、厨房等用水集中区域,必须做好防水措施。根据建筑施工在现实生活中的需要,应该采用合格的防水卷材,提高防水施工技术,来防止墙面渗水。针对墙根脚、屋面拐角、窗户上沿等施工薄弱易渗漏部位,要进行严格的施工质量的控制。
2.2、电气接地技术
当今出现一股建筑业发展的浪潮,建筑工程为人们提供了生产、生活的场所。建筑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一种必需品的形式渗透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个环节。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建筑的实用性和安全性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对建筑中的电气通路采取合理的接地施工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建筑结构主要包括是由钢筋、混凝土、金属等材料,而电力接地施工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施工内容,良好的电力接地施工可以减少雷电对建筑的伤害。当建筑上方被雷电击打时,可以形成一道屏障防止雷电的侵入,引导电流避开建筑外层金属流向地表,保证建筑安全,更是确保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3、梁板柱施工技术
梁板柱施工应注意的是混凝土构件模板,保障模板质量稳定。使用前,应对模板做严格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若模板出现受损或变形情况,应停止使用。此外,还要对已拼装好的构建模板进行详细检查。如出现支架搭设不稳定,封闭不严,要及时处理和调整。在混凝土浇筑前,还要彻底清理模板。浇筑后,检查梁板柱轴线和标高。在拆模时,要保障混凝土构件完整。
2.4、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地基的强度和耐久性对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有重大影响,由于我国土地广阔,地形地质具有多样化特点,软土地基具有承载力不足、容易变形的特征。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软土地基问题,它很有可能导致建筑物下沉和出现裂缝。因此就需要在软土地基上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传统的地基处理技术包括强夯法和碎石桩结合、碎石桩与CFG结合等技术,新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预压法、粉煤灰吹填法、换填垫层法、水泥土搅拌法等,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尽量减少地基发生变形或不稳定情况的发生。
3、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途径
3.1、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①应该做好入职培训工作,确保每一个入职人员都具有相应的培训资质与技能;②在日常培训活动中也需要加强引导与监管,重点做好安全意识培训以及安全技能培训工作,防患于未然的同时也为切实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③通过选聘一些具有现场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管理工作,确保管理效果。
3.2、完善工程监督制度建设工作
①应该明确建设目标,通过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监督效率与效果。这是由于外部监督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制力与威慑力,但是其不具有良好的时效性,往往来不及对现场进行有效监督,而内部监督的效果就较为显著;②做好制度建设的可执行性调查,这也是结合实际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目前许多企业都具有完善的制度,但是其制度的针对性不足且执行力不够,所以造成了监督效果不好的问题;③在执行相关制度的建设与监督过程中,还是应该强化管理效果,重点以基层管理者的以身作则来强化管理效果,高层管理者也要做好相关工作,切实保障监督制度的顺利开展。
3.3、建立完善科学的工程管理制度
①应该确立项目经理为主的核心团队,将质检员以及各个项目工程组的组长组成相应的检查体系,集中对各个项目进行监督管理;②做好各个部门的内部配合工作,重点做好项目把控,特别是针对水、电以及土建等环节做好基础的管理工作,确保顺利实施工程项目的建设;③重点做好管理制度建设的完整性,力求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这同时也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体现管理价值的重要环节。
3.4、严格把控施工材料
严格把关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做好材料实试验和检验工作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关键。相关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材料入厂质量检测,不合格的材料禁止进入施工现场。并且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量较大,所涉及到的材料种类众多,前期需要做好采购计划,根据施工进程定期采购材料,避免一次储存太多材料造成损耗。另外需要明确存放职责和发放流程,确保用于施工的材料具有合格的出厂证明。
总之,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已经推动建筑行业达到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的快速膨胀也意味着市场竞争的空前激烈,也代表了普通民众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达到了空间的高度。毫无疑问,这一切要求建筑企业务必要在提高施工技术的同时,将施工技术良好的运用在施工过程中,并不断规范和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新的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唯有摆脱低水平建筑质量,建立起自己的技术体系和现场管理办法,才能获得持续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瑞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江西建材,2017(12):68+74.
[2]吴覃雄.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6(36):10-11.
论文作者:舒平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现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