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干预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多动症患儿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蔡蔚然

宁乡县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600

摘要:目的:探究在不同气质类型的多动症患儿干预时,应用心理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不同气质类型的多动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均采用儿童气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并将其分为难养、易养、中间、启动缓慢4个气质类型;对其均实施2个月的心理行为干预,并观察其心理行为方面的干预效果。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后患者的多动指数、冲动-多动、学习问题、品性问题均得到显著改善,其中易养型和中间型患者改善尤其显著(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改善多动症临床情况,且按照不同气质类型存在一定差异,而整体干预效果均较好。

关键词:心理行为干预;不同气质类型;多动症;应用效果

多动症在临床中较为多见,按照患者情况不同,可将其分为不同气质类型;无论何种气质的患者出现多动症均会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临床应该注重实施相关干预,本文则着重分析心理行为干预用于不同类型多动症患者的效果,意义在于研究其实际应用情况,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研究详情做出整理和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80例不同气质类型的多动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2月到2017年5月间收治的病例;对患者均采用儿童气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并将其分为难养、易养、中间、启动缓慢4个气质类型,每个气质类型中分别包括20例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在3-7岁;(2)患者均通过《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中关于多动症的判定标准进行确诊;(3)患者家属知晓本次研究概况并同意参加研究。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先天性畸形、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难养、易养、中间、启动缓慢4组分别包括的20例患者中,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两组可实施统计学比较。

1.2方法

对入选的患者均实施2个月的心理行为干预,首先需要结合我院收治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儿科学》中推荐的多动症相关治疗方法,然后进行整理并对患者展开干预:(1)支持性心理治疗:医师在治疗的过程中和患者进行沟通,沟通过程给予患者充分尊重和肯定,使其具有自尊心,并且不丧失自信心;通过鼓励、支持和肯定,增加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2)家庭支持治疗:在医师的带动下,家属和患者共同对疾病的概况进行学习和了解,尤其注意告知家属,在患者出现不良行为时,不应该立即给予批评和惩罚,而是应该耐心给予引导,对其正确之处给予鼓励,采用正强化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同时强化优点弱化缺点,家庭支持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相辅相成,故患者家属应该具备充足的耐心;(3)行为矫正:医师应该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当患者出现良好行为时,积极给予正强化鼓励,当其出现不良行为时给予引导和负强化,淡化其不良行为出现的频率,同时逐渐使得患者行为得到矫正,便于良好的融入学习和生活环境[1];(4)疏泻疗法:医师和家属均应该适时和患者进行沟通,沟通中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包括对亲子关系和对事物的感受;通过释放合理发泄自身情绪,并逐渐释放出正能量和精力,最终改善心理状态,集中注意力上课。完成干预并观察其心理行为方面的干预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情况,同时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评价,评价分别在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其中包括多动指数、冲动-多动、焦虑、学习问题、身心障碍、品性问题6个条目,各个条目得分越低均说明患者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整理,计量资料用( )表示,并用t检验;检验所得P值,满足P<0.05则认为差异明显。

2.结果

心理行为干预后患者的多动指数、冲动-多动、学习问题、品性问题均得到显著改善,详情见下表1。

表1 患者心理行为干预前后条目评分( )

注:*表示和干预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多动症属于儿科常见疾病,临床又将其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2];多动症一般在学龄前儿童中多见,学龄早期儿童也有发病,病发对于患者的心理发育、正常生活、学习均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所以临床应该注重及时对其实施相关干预[3]。目前临床对该类疾病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行为干预等,由于现阶段儿童的生长环境特殊,因此家属往往注重治疗效果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故心理行为干预以其独有的安全性,相较于药物治疗更容易被广泛接受[4]。本次针对心理行为干预的研究结果可见,心理行为干预后患者的多动指数、冲动-多动、学习问题、品性问题均得到显著改善,其中易养型和中间型患者改善尤其显著(P<0.05)。产生文章结果的机制可能为,心理行为干预可对多动症患者产生良好的干预效果,但是受不同气质类型的影响,而气质类型是先天性、人类稳定且持久的一项特征,固化在心理层面;同时气质类型和行为密切相关,故经过干预患者情况可得到改善,但是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临床应该在心理行为干预应用时,考虑到患者的气质类型,注意因材施教,以期提高最终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心理行为干预可改善多动症临床情况,且按照不同气质类型存在一定差异,而整体干预效果均较好。

参考文献:

[1]张苹芳. 家长教养方式和儿童气质类型对儿童多动症影响的研究[D]. 中南大学,2013.

[2]王亚. 不同气质类型儿童多动症的相关因素和心理行为干预评估[D]. 安徽医科大学,2015.

[3]赵钊. 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研究[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93-94.

[4]许梅娟,陈风莲,龚有红,等. 心理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应用研究[J]. 医学信息,2015(2):109-109.

[5]阿依努尔?艾则木,阿先?阿布来提. 学龄期多动症儿童的心理调查及干预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15(23):104-105.

论文作者:蔡蔚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2

标签:;  ;  ;  ;  ;  ;  ;  ;  

心理行为干预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多动症患儿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蔡蔚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