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论文_曾宇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颅脑外科 广西桂林 5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价值。方法 收治84例颅脑外伤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24%比参照组的83.33%要高(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和肺部出现感染的情况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发生感染情况,预后效果理想。

关键词:气管切开;颅脑外伤;术后护理

颅脑外伤属于临床重症疾病,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咳嗽以及吞咽反应等,若不及时开展治疗,会导致机体出现缺氧、窒息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抢救成功的患者,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需实施气管切开术,此方法可以改善气道堵塞的情况,调节机体脑缺氧、水肿等情况,有着较高的安全系数[1]。但术后若不做好相关护理,会导致感染等情况发生,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因此,本文针对针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后开展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治2017-1至2017-12共84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患者先后就诊的顺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2例。

参照组:女病患18例,男病患24例,年龄19至80岁,平均年龄(42.44±2.45)岁;

观察组:女病患19例,男病患25例,年龄20至81岁,平均年龄(42.67±2.47)岁。在一般资料方面进行对比,参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差异非常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颅脑外伤;②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昏迷、机体发热、语言障碍等情况;③患者或者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剔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异常;②合并肿瘤;③精神系统疾病;④中途退出者。

1.3方法

参照组: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为患者调整好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定期更换切口敷料,定期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在患者病房放置急救措施,例如:呼吸机、吸引器、气管切开外套管、心电监护仪等。控制家属探视患者次数,对切口加强观察,若切口出现感染和出血的情况实施相对应处理。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基础护理:加强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护的监测,加强对患者病情变化,做好相关抢救措施。此外,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发生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术后,护理人员陪伴患者4-6h,观察是否有皮下气肿、出血、纵隔气肿的情况发生,并将血性分泌物及时吸出。

体位护理:术后,指导患者24-48h内保持平卧姿势,可适当调整床头高度。护理人员每间隔2h辅助患者进行翻身,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套管情况和颈部位置,套管一定要保持正中位,以免因为套管位置不当而出现扭曲、脱出、放置不当等情况。将气管套管系带打上死结[2],调整套管的松紧度,术后加强对套管观察,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并更换内套管。

气道湿化护理:人工气道建立成功后,呼吸道会处于干燥的状态,避免出现痰液堵塞的情况,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湿化护理。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方式实施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可增加氨溴索,异丙托溴铵溶液,硫酸特布他林,布地奈德混悬液等药物实施超声雾化。

痰液护理:及时有效的吸痰是改善肺部感染的重点,护理人员对吸痰技巧熟练掌握,掌握好吸痰护理时机。观察患者气道压力是否升高、动脉血氧氧分压等指标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吸痰,以免对机体产生损伤。整个吸痰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无菌措施,针对不同部位吸痰一定更换吸痰管。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颅脑外伤了解不足,对疾病过于担心,从而出现负性情绪,增加心理压力,这不仅影响护理工作,更不利于患者机体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多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其根源问题后[3],进行疏通,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让家属多开导患者,适当的鼓励和安慰可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信心。

饮食护理:昏迷患者无法进食,从而导致机体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营养支持,或者通过留置胃管的方法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饮食。多加观察患者的体温,定时更换胃管,以免出现胃管堵塞的情况。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比:显效:患者意识障碍、昏迷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生命体征指标正常,精神状态良好;有效:患者意识障碍、昏迷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生命体征指标接近正常,精神状态一般。无效:患者意识障碍、昏迷等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更严重、生命体征指标异常,精神状态极差。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记录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感染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24%比参照组的83.33%要高,两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危急,实施气管切口手术可保证其呼吸道通畅,但是术后诱发感染的机率较高,会影响治疗效果[4]。所以,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有着积极作用。

优质的护理干预不仅要确保病房的洁净度,还应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保持无菌操作,对患者实施正确的吸痰、气道湿化、呼吸道通畅等操作,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机率[5]。此次研究中:实施优质患者的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术后感染机率低于常规护理,这充分证明了优质护理的重要性。所以,建议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定期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主动学习性[6]。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发生感染情况,预后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 杨丹丹,徐永芬,何立.PDCA循环在预防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8(4):303-306.

[2] 丁昌会,韩玉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0):223-224.

[3] 王芳.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4(6):361-362.

[4] 吴海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8):154-155.

[5]高春香,张俊丽,段玉香,等.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37.

[6]李俊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9):316.

论文作者:曾宇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  ;  ;  ;  ;  ;  ;  ;  

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论文_曾宇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