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干预在手外伤带蒂岛状皮瓣术后论文_来庆玲

来庆玲

( 山东省莱芜市新矿集团中心医院 27110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在手外伤带蒂岛状皮瓣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 160例,全部患者均行带蒂岛状皮瓣术,根据术后护理方案不同,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 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痛感明显减轻,痛感无法忍受和剧烈疼痛级别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 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观察组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 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对手外伤带蒂岛状皮瓣术后患者的疼痛有显著的减轻作用。

【关键词】 手外伤;护理 疼痛;皮瓣术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69-01 手外伤是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软组织严重损伤,同时伴有 指骨骨折、神经、肌腱等组织外露,临床常采取皮瓣术对患者损伤手 指创面进行修复,以恢复手正常功能及外形[1]。由于手术对机体刺 激及伤害较大,术后患者痛感明显,应激反应强烈,严重时影响睡眠、 饮食、活动等,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心理,不利于预后。因 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疼痛,十分必要。本次研究以2013 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行带蒂岛状皮瓣术的手外伤患者 为例,探讨分析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 外伤患者160例,全部患者均行带蒂岛状皮瓣术。其中男性85例,女 性75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36.3±5.9)岁,切割伤35例,撕裂伤 41例,压撞伤39例,灼烫伤34例,刺穿伤31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 组各80例,对照组: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龄(38.6±8.7)岁;观察组: 男41例,女39例,平均年龄(35.9±11.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 (如性别、年龄、疼痛严重程度等)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术后护理,遵医嘱服用 镇痛药,术后3日内每小时观察两次皮瓣情况。若有血管危象出现, 及时进行处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疼痛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术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疼痛宣教,关爱 患者,尊重患者,秉承一切为了患者的健康这一理念,在工作中认真负 责、一丝不苟,以最专业的态度及饱满的情绪热情为患者服务,赢取患 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鼓励患者改变对疼痛的认识,使患 者懂得疼痛是受社会、心理、文化等多因素影响的感受,若患者自身焦 虑抑郁、心情烦躁会加重自身痛感,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 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清楚了解术后疼痛控制方法及进程,消除患者恐惧 感,告诫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陪伴、支持,尽量减少外界的刺激。可 以采取听舒缓音乐的方式,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情况,缓解痛感。将护 理及治疗在适宜的时间集中进行,保障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1.2.2 药物干预 临床上缓解术后疼痛多采用麻醉药作为主要镇 痛药物,并不建议使用。有研究显示[3],预防性疼痛用药镇痛效果比较 显著,且用药剂量比麻醉用药更小,在使用镇痛药物之前,护理人员应 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合理的控制药物使用 剂量,在服用过程中,合理掌握药物使用指征,避免出现药物依赖性。

1.2.3 包扎及换药 在对患者进行换药、包扎时,应将患肢置于 稳定且舒适的位置,在患肢下垫海绵垫或薄枕[4],防止患肢下坠,牵拉 伤口而带来疼痛。密切关注患肢指端肿胀、温度及颜色,患肢长时间 固定会导致关节疼痛、肌肉酸痛,护理人员可定时对患者进行适当按 摩,采用冷敷或热敷来促进血运循环,同时促进疼痛减轻。更换敷料 时要避免牵拉患肢,严格遵守无菌操作[5]。若出现感染,根据药敏及 细菌培养结果,遵医嘱服用抗生素。

1.2.4 病房环境 保证病房安静、环境清洁,室温及湿度适宜,室 内采光好,光线柔和,经常通风换气。夏日做好防虫灭蚊工作,保证患 者处于愉快、放松的休息环境中。病房内禁止吸烟,确保空气清新。

1.3 疗效评价 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 行评估,首次评估时间为术后1h,随后每四小时进行1次评估,评估次 数累及25次,取平均值。痛感无法忍受:4分,剧烈疼痛:3分,中度疼 痛:2分,轻度疼痛:1分,无痛感:0分[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 析,所得数据用%表示,使用t检验法对比组间资料,以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通过实施有效疼痛护理干预,观 察组患者痛感明显减轻,痛感无法忍受和剧烈疼痛级别例数明显低 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8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观察组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明显 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据报道显示[7],约有60%的手外伤患者需要皮瓣移植。皮瓣移植 术后患者多感到疼痛,对日常饮食、睡眠、活动等带来不利影响,大部 分患者负面情绪严重,为康复进程带来不利[8]。因此,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护理,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从心理、药物、包扎及换药、住院环境 几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的开展疼痛护理,指导患者如何减轻 疼痛,重点实施心理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显 示,观察组患者痛感明显减轻,痛感无法忍受和剧烈疼痛级别例数明 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积极有效的 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对手外伤带蒂岛状皮瓣术后患者的疼痛有显著的 减轻作用,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月花,陈少颜,侯红梅,等.儿童手外伤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 ] .现代医 院,2014,02(11):87-89.

[2] 叶洁芳,李群英.护理干预对减轻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研究[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11,10(5):1661-1662.

[3] 谭立茜.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干预措施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 南,2013,16(3):340-341.

论文作者:来庆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疼痛护理干预在手外伤带蒂岛状皮瓣术后论文_来庆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