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防素质”概念提出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意义论文

“综合国防素质”概念提出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意义

李 科

(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 西安710049)

摘 要: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了“综合国防素质”这一概念。 “综合国防素质”概念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从“军事素质”到“国防素养”,再到“综合国防素质”,概念表述上的变化调整深刻反映了国防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变革,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时代国防教育的新要求、新期望。新形势下提出“综合国防素质”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国防教育质量、增强国防教育实效性提供了目标牵引,为推进学校国防教育摆脱困境指明了“着力点”、“切入点”,为推进课程思政、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提供了助力、开辟了渠道。

关键词: 综合国防素质; 国防教育; 理论逻辑; 现实意义

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到了“综合国防素质”这一概念。《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文共包括11部分,在第二部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提出了7点要求和举措,其中第7点便是“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1]。这不仅是在我国历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首次使用“综合国防素质”的提法,也是在由国家下发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提及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提出后,学者们纷纷讨论“综合国防素质”的内涵、维度、培养举措等话题,而具体的研究成果比较少,本文试图通过进一步探究,为下一步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加强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培养提供可供参考的路径。

一、 “综合国防素质”概念提出和演进背景

为考察“综合国防素质”概念提出和演进的背景、过程,笔者整理了自2007年至2017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教育部、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下发的正式文件,梳理文件中有关“国防教育”目标的具体表述,详见表1。

笔者发现,在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发〔2007〕14号)中,没有专门提及有关学生国防能力、国防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仅在该文件“切实加强德育工作”这部分内容中提到“继续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2]。在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发〔2012〕9号)中,同样没有专门提及关于“国防素质”、“国防能力”等方面的概念和具体工作要求,只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下的“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这部分内容中提到“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爱军教育”[3]

教育部、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于2007年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中提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质”[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于2011年下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1〕8号)中提到“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防素养”[5];而国务院于2017年下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则首次明确指出:“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并明确要求“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1]。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于2019年1月18日联合印发了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19〕1号),其中再次明确提出:“为适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制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6]

据悉,作为复合肥行业全产业链模式的领军者,云图控股目前在四川眉山、湖北应城、湖北宜城、河南宁陵、山东平原、新疆昌吉、湖北松滋、辽宁铁岭等地均建立起复合肥生产基地,其不仅是中国复合肥行业中全产业链局部倡导者,更是生产基地最多的生产商之一。刘晓霞说:“云图控股将创建新模式,向综合服务商迈进。未来中国将诞生国际化企业,云图控股将是其中一员。”作为未来资源掌控者,刘晓霞针对未来操作建议经销商,要学会聚焦做减法,选定有能力、有资源、有产品以及创新服务模式的厂家进行合作。

通过回顾近十年来正式文件中的有关表述可以看出,“综合国防素质”概念的提出经历了由“军事素质”到“国防素养”,再到“综合国防素质”的演进历程。那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是,这种概念的表述变化体现了哪些方面的深层含义?概念变化背后的理论逻辑又是什么?

表1 正式文件中有关“国防教育”目标具体提法的历史演进

二、 “综合国防素质”概念提出的理论逻辑

从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军事素质”,到2011年《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国防素养”,再到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综合国防素质”,笔者认为这种概念表述上差异的背后,具有一定的理论内涵和现实逻辑。这种变化反映的绝不仅仅是术语名称的简单更新调整,其背后蕴含的则是教育理念和国防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体现了学校国防教育目的和发展目标的转型升级(见表2)。

表2 “综合国防素质”概念演进的理论逻辑

Fisher(1986)提出的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为“无偏预期”检验提供了最早的理论依据,其理论后来被称为“纯粹预期理论”,主要观点是:可观察的长期利率是预期的不可观察的短期利率的平均值,也就是说,远期利率是对未来即期利率的无偏估计。Bigman等(1983)依据有效市场假说中“价格(收益)变动不具有预测性”,将期货价格与在到期日的现货价格的价格关系表述为:

其次,“综合国防素质”概念的提出是深化国防教育改革的内在需要。2013年11月12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国防教育改革”。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采取的是“军事理论课教学+军事训练+第二课堂”的模式[8],中学采取的是“课程渗透国防教育内容+军事训练+日常性国防教育活动”的国防教育模式,目前的学校国防教育模式虽具有集中高效、直接便捷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过分强调国防教育的社会意义而忽略促进学生发展的个体价值挖掘、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形式僵化刻板、内容陈旧老套等弊端。因此,全面深化学校国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综合国防素质”概念的提出顺应了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是深化学校国防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针对“综合国防素质”的内涵、“综合国防素质”的构成要素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学界还基本没有进行专门的理论探索,仅有部分学者就国防素养、军事素质的内涵和内容,国防意识的内涵与维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过一定探讨。

总之,“综合国防素质”概念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从“军事素质”到“国防素养”,再到“综合国防素质”,概念表述上的变化调整恰恰反映了国防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变革,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时代国防教育的新要求、新期望。

三、 提出“综合国防素质”概念的意义

例如,厦门大学李凡卓指出“国防素养指的是人通过教育形成的一种关于国家防务的能力”,是国防知识、国防意识、国防情感、国防行为互相渗透、内化、整合的状态[11];沈阳体育学院胡移山认为“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是指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的整体特质”[12];《中国军事知识辞典》对“军事素养”的解释是“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技术、战斗作风等方面所具有的水平”[13];广州大学金峰认为“军事素养是由知识、智力及个性品质诸要素组成的个人能力,主要体现在军事理论素养和军事业务素养两个方面”[14];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胡旭东等认为“军事素质包括军事理论基础、军事思维能力、军事指挥才能三个方面”[15];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赵荣等认为“军事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包括军事基本素养、军事科技管理能力、军事学术素养、军事创新能力四个维度内容”[16]

其次,为推进学校国防教育摆脱困境指明了“着力点”、“切入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目前学校国防教育模式的僵化和内容的刻板陈旧导致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对国防教育“不买账”、“不认可”,社会舆论也出现了“废除军训”、“砍军事理论课课时”等言论,学校国防教育面临一定困境[9]。要进一步推进学校国防教育走出困境、转型升级,增强其时代意蕴和育人价值,就必须以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培养为“着力点”和“切入点”,在强调国防教育社会意义的同时(例如,学术界、舆论界和国防教育工作者们在谈到国防教育问题时,通常会强调“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大程度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挖掘国防教育在引领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个体价值,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所指出的“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第三,为推进课程思政、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提供了助力、开辟了渠道。当下,从加强学校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入手,在国防教育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国防教育“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文化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2019年最新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军事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课,内容包括“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五个教学模块,军事训练的内容包括“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射击与战术训练”、“防卫技能与战时防护训练”、“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四大部分[6];教育部2003年下发的《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规定,高级中学学生军训包括军事知识讲座和集中军事训练两部分,知识讲座的内容包括“军事思想”、“军事科技”、“现代国防”、“国际战略环境”、“高技术战争”,集中训练的科目内容包括“国防法规”、“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光荣传统”、“轻武器射击”、“共同命令”、“单兵战术”、“识图用图”、“战伤救护”[10]。在这些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既有英雄人物,又有革命历史;既有战争案例,又有强国方略,从加强学校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入手,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时代新人,是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的重要路径和渠道。

首先,“综合国防素质”概念的提出是学校国防教育转型升级的本质体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但同时挑战也十分严峻。我国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日渐复杂多样,国内与国际安全威胁相互渗透,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叠加,现实与潜在安全威胁相互交织[7]。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13年3月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2014年4月“总体国家安全观”被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式提出、201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为适应国内外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调整,学校国防教育特别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在教育理念、内容架构、实施目的等方面也开始逐步进行变革调整和转型升级,从培养学生“军事素养”、“传统安全观”逐渐向培养学生“综合国防素养”、“总体安全观”方向转变。可以说,在“大国防”已超越传统军事安全的固有理念、国家安全已汇集多维度安全于一体、国家较量成为综合国力比拼的新时期,“综合国防素质”概念的提出既是形势所需,也是学校国防教育转型升级的本质体现。

迎旭凌绝嶝,映泫归溆浦。钻燧断山木,掩岸墐石户。结架非丹甍,藉田资宿莽。同游息心客,暧然若可睹。清霄扬浮烟,空林响法鼓。忘怀狎鸥鲦,摄生驯兕虎。望岭眷灵鹫,延心念净土。若乘四等观,永拔三界苦。[13](卷三《登石室饭僧诗》,P1164)

首先,为新形势下提高国防教育质量、增强国防教育实效性提供了目标牵引。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新时代学校国防教育改革的总方向应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国防素质为目标牵引,而不再是定位于培养学生传统的“军事素质”或“国防素养”以及“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变得愈加丰富,内外因素变得愈发复杂,时空领域变得更为宽广,在此时代背景下,提高国防教育质量和效果,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总体安全观、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国防素质,培养具有扎实国防知识、浓厚国防情感、强烈国防意识、熟练国防行为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四、 “综合国防素质”的内涵与维度

第三,“综合国防素质”概念的提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国防教育具有塑造学生坚定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崇高的报国意识、锤炼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强烈的进取精神、强化学生浓厚的忧患意识的特殊育人作用,无论从内容体系还是从价值导向看,国防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综合国防素质”是现代公民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内容,这一概念的提出以及对“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这一目的的践行,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新时期,提出“综合国防素质”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大寻访中,有的企业负责人推迟了出差的航班,为了和我们聊聊天;有的负责人多年没有接受媒体的专访,却同意了我们的录制;有的企业甚至破例休息日启动了生产线,为的是采访得到更好的效果。坚持下去,是对这次活动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并不支持被告的这种抗辩,其理由是:假如这种情况下发生权利用尽,意味着专利权人在销售这类商品时,不能通过许可合同来实现其专利价值;而如果买方是从非专利权人处获得这一商品,专利权人就不受此限制。这样买方支付许可费的义务将仅仅取决于他从何处获得该商品[3]。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17]。马克思指出:“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18]“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19],同时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0]。在马克思看来,人有多种多样的需要,多种多样的志趣,多种多样的才能,“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21]。综合国防素质是个人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性”。结合已有研究,笔者认为,综合国防素质是指为了满足国家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和抵御外来武装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的需要,通过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并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能力。“综合”一词有深刻内涵,具体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反映出综合国防素质的形成过程是国防认知、国防情感、国防意识、国防行为能力等各组成要素之间互相作用、渗透、联系、整合、循环、内化的过程,各组成要素之间并非孤立存在和独立发挥作用,而是始终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其次,反映出当下综合国防素质的内涵已不仅仅局限在军事素质的层面,不单单是“保疆界,护版图”的军事能力和素养,而是包括了维护国家国土、军事、政治等传统安全与经济、文化、资源、科技等非传统安全的意识、情感与能力。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可以梳理出学者所认为的“国防素养”、“国防素质”、“军事素养”、“军事素质”等与“综合国防素质”相关的概念的构成维度,见图1。

通过图1可见,在探讨“国防素养”、“国防素质”、“军事素养”、“军事素质”等与“综合国防素质”相关的概念时,学者们对其构成维度的认识是存在差异的。学者们提出的具体维度共涉及16个,如果仔细分析学者们提出的这16个维度,可以发现有些是内涵类似甚至相同的,如“国防技能”与“军事技术”,“国防知识”与“军事理论”。将内涵相同或相近的维度概念进行合并归纳(将“国防知识”、“国防思想”、“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思维能力”、“军事学术素养”合并归纳为“国防认知”;将“国防技能”、“军事技术”、“军事业务素养”合并归纳为“国防行为能力”),同时将包括复杂内涵的维度重新细分剖解(如将“战斗作风”细分剖解为“国防情感”、“国防意识”、“国防行为能力”;将“军事指挥才能”细分剖解为“国防认知”、“国防情感”、“国防意识”、“国防行为能力”;将“军事基本素养”细分剖解为“国防认知”、“国防意识”;将“军事科技管理”细分为“国防认知”、“国防行为能力”;将“军事创新能力”细分为“国防认知”、“国防情感”、“国防行为能力”)。最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探讨“国防素养”、“国防素质”、“军事素养”、“军事素质”等与“综合国防素质”相关的概念时,学者们提出的最终实质性的维度包括4个,分别是:国防认知、国防情感、国防意识、国防行为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综合国防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4个维度:综合国防认知、综合国防情感、综合国防意识、综合国防行为能力。“综合”二字的含义与前文中的论述是一致的,不但反映出各构成要素的复杂关系,也同时反映出“国防”已超越了“军事”范畴而同时具备了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内涵。综合国防认知是综合国防素质的“奠基石”,能够为投身国防、报效祖国的责任的履行提供指南;综合国防情感是综合国防素质的“催化剂”,能够激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政治觉悟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道德品质;综合国防意志是综合国防素质的“推进剂”,能够推动维护国家安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行为的实施;综合国防行为能力是综合国防素质的“落脚点”,能够实现支持国防、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知行合一。以上对“综合国防素质”内涵与维度的分析,不但有助于为高等学校、中小学加强国防素质教育、改革综合国防素质培养路径提供思路支持,同时也有助于为学界下一步开展对青年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测量和分析提供依据。

凯恩觉得自己的答案也能达到题目中要求的目的,所以就去问老师为什么不对。老师告诉他,在我们的教育体制内,要想在考试中得分,必须明白出题人的出题目的,并力求自己的答案符合出题人的答题思路。即便凯恩的答案合乎情理,但我们的考试制度并没给这些答案留下任何容身之处。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丰富学校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提高国防教育效果。”[1]为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小学、高等学校应从强化国防知识教育的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创新国防意识培养形式、创设国防情感培养情境、改革国防行为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站位,登高望远,以立德树人的总要求把握国防教育的新使命、新机遇,锐意改革,砥砺前行,为新时代教育强国背景下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2017-01-10.

[2] 国务院.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617/201207/138912.html,2007-05-18.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2/content_2238967.htm,2012-06-14.

[4] 教育部,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89/201001/81135.html,2007-01-24.

[5] 新华社.《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下发[EB/OL].http://www.gov.cn/jrzg/2011-07/29/content_1916461.htm,2011-07-29.

[6] 教育部,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1061/s3289/201902/t20190201_368799.html,2019-01-18.

[7] 刘跃进.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国家安全总体布局[J].人民论坛,2017(34):38-40.

[8] 张正明,李 科,问鸿滨.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4):93-96.

[9] 李 科.30年来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历程、历史经验与未来前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17-19.

[10] 教育部,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关于印发《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9/moe_34/tnull_512.html,2003-01-30.

[11] 李凡卓.论国防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国防素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0):53-54.

[12] 胡移山.关于加强大学生国防素质教育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2(10):33-34.

[13] 杨庆旺,哈 铧.中国军事知识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4] 金 峰.鸦片战争时期中方军事领导人军事素养研究:以林则徐为中心[D].广州:广州大学人文学院,2007.

[15] 胡旭东,龚佑兴,严 波,等.国防生军事素质现状调查及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1):14-17.

[16] 赵 荣,查亚兵.论高级军事工程技术人才的军事素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69-70.

[17] 张楚廷.马克思的思想给素质教育提供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2(3):1-5.

[1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The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roposing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Defense Quality ”Concept

Li Ke

(Milita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 :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defense quality” was mentioned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ducation”. The proposing of this concept has profound theoretical connotation.From “military quality” to “national defense quality” to “comprehensive national defense quality”, the change in concept expression profoundly reflects the reform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concept and guiding ideology.It reflects the new requirements and new expectations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for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defense quality”.It provides a target traction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It points out the “focus point” and “cut-in point” for promoting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schools to get rid of the predicament.It has provided assistance and opened up channels for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constructing an all-round and whole process educ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 comprehensive national defense quality;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theoretical logic;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4339( 2019) 06-537-06

收稿日期: 2018-11-21.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SK2018064);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SGH16H002);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XGH17037).

作者简介: 李 科(1982— ),男,博士,教授.

通讯作者: 李 科,like@xjtu.edu.cn.

标签:;  ;  ;  ;  ;  

“综合国防素质”概念提出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