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骨科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李立新

株洲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412007

【摘 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骨科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55例,设为常规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患者55例,设为试验组。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诱导后心率为(65.8±6.3)次/min,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麻醉后,试验组认知功能障碍量表(MMSE)得分为(29.7±0.2)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比全身麻醉而言,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骨科患者;手术治疗;术后短期认知功能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是老年骨科患者手术治疗中常用的两种麻醉方法,不同的麻醉方法,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1]。寻求更有效的治疗之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我院选择采用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骨科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以下是具体的试验报告。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骨科手术治疗的临床适应症者;(2)年龄≥60岁者;(3)符合全身麻醉适应症者;(4)符合硬膜外麻醉适应症者;(5)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3)合并心血管、内分泌、免疫系统以及严重内科疾病者;(4)肝肾功能异常者;(5)合并精神类疾病者。110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其中,常规组中,男性27名,女性28名,年龄60岁到79岁,平均年龄(64.55±0.27)岁。试验组中,男性28名,女性27名,年龄60岁到80岁,平均年龄(64.59±0.23)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应用生物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对象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显示,P值大于0.05,可进行对比。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禁食禁水8h,麻醉前半个小时,均肌肉注射剂量为0.5mg阿托品。然后送至手术室,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滴注的乳酸林格液,滴速控制在 10mL/(kg·h),并采用心电图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脉搏、脑电双频值、血氧饱和度等。

常规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正确体位后,麻醉医师在护士的配合下,依次对患者经静脉注射0. 04mg/(kg·h)咪 达 唑 仑、5ug/(kg·h)芬太尼、0. 3mg/(kg·h)依托咪酯、0. 1 ~ 0. 2mg/(kg·h)的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3min之后给予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静脉微量泵注入异丙酚和间断性推注芬太尼以维持麻醉,另外,可根据麻醉情况,选择性间断追加维库溴铵。

试验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协助患者取侧卧体位后,经患者 L1 ~ 2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置管。然后协助患者翻身,取平卧位,经导管注入 2% 利多卡因 3mL,后根据手术麻醉情况,追加 0. 375% 罗哌卡因,剂量为2mL/次,维持麻醉平面于第10胸椎以下,以达到达手术麻醉所需水平。术中,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若血压在低于90 /60mmHg,应调节输液速率或静脉注射麻黄碱。若心率低于50 次/ min以下,可静脉注射 0. 5mg阿托品。

1.3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和插管后的心率水平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麻醉前后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认知功能障碍量表(MMSE)进行评价,其中评分标准:量表范围为 0 ~30 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越好。

1.4数据分析与处理

采用生物统计学SPSS19.0软件对本次试验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剂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和插管后的心率水平情况

结果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诱导前、插管后的心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组患者诱导后心率为(65.8±6.3)次/min,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和插管后的心率水平情况

3.讨论

手术是老年骨科患者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术后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并发症,疾病可重可轻,可使患者人格发生改变,记忆受损,丧失判断和语言概括能力,甚至发展成为老年痴呆[2-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处于退化阶段,各项生理功能下降,免疫力较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较多,属于手术后易发病人群。如何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针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使用的麻醉药品较多,剂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麻醉诱导期间,由于剂量、使用的术前用药和其他药物相互影响,易发生低血压和短暂性呼吸暂停[4-6],不利于维持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稳定,使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嗜睡、选择性记忆极受损等情况,导致认知功能发生变化。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的药物使用量较低,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以及各种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可以降低术后短期认知功能概率。本研究显示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麻醉过程中,心率无明显变化,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量表(MMSE)得分为(29.7±0.2)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瞿巍巍,王志云,黄培等.硬膜外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3):453-455

[2]付珍红.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骨科患者手术治疗中的 应用及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变化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171-174.

[3]郑育秀,徐志新,吕淞等.不同麻醉方法对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2):5186-5188.

[4]殷俊,吴世民.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8):1173-1174.

[5]李英兰.静脉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术后认知麻醉功能与精神状态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5):69-70.

[6]钱海兵.在老龄患者进行下肢手术中对其实施两种麻醉的效果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8):61-62.

论文作者:李立新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  ;  ;  ;  ;  ;  ;  ;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骨科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李立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