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论文_赵强,胡万成

赵强 胡万成

(大邑县人民医院骨科 四川 成都 610038)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动力髁螺钉内固定(DCS)和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为此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实验组(29例),对照组29例患者给予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29例患者者给予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经1年随访。实验组29例患者,优25例,良3例,总优良率为96.55%;对照组29例患者,优17例,良8例,总优良率为86.21%,组间数据对比χ2=7.7788,p=0.0053。结论:较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而言,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更为明显,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动力髁螺钉内固定;股骨;微创内固定系统;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01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f internal fixation with dynamic condylar screw (DCS) and the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LI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is disease. Method From March 2011 to February 2013 were of 58 patients with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9 case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9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of 29 cases with dynamic condy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treated with given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in 29 case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 Experimental group 29 cases, 25 cases, 3 cases, and the fine rate was 96.55%; Control group of 29 patients, 17 cases, 8 cases, and the total fine rate was 86.21%,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data set of chi-square = 7.7788, p = 0.0053. Conclusion The dynamic condylar screw (DCS) in terms of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 fixation system effect is more apparent,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al work.

【Key words】Dynamic condy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The femur.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The curative effect

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骨折类型,它属于股骨骨折,但仅占股骨骨折发生总例的5.6%[1]。由于当代人群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各类交通事故不断发生,由事故造成的股骨远端骨折也越来越多。该病的治疗较为复杂,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且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方法较多,但缺乏相关比较,临床医生选择其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故对我院5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现将具体观察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9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5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9例,患者年龄在17~53岁之间,平均(33.59±1.95)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8例;交通意外伤者15例,高处坠落伤者10例,撞击或打击伤者4例。实验组:患者29例,患者年龄在19~52岁之间,平均(34.02±1.68)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5例;交通意外伤者20例,高处坠落伤者7例,撞击或打击伤者2例。采用AO方式进行分类[2],A型:15例,B型:20例,C型:2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经四方表格法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DCS治疗。在其股骨的远端外侧,呈现出其骨折处,注意髁螺的钉入位置,最好在其外髁最长径的3/4位置处,注意DCS主钉与钢板呈95,同时应离关节面约2cm[3],通过C型臂X线的正侧位透视,确保正确安置导针位置,后采用短于扩孔约5mm的髁螺钉拧入。成功后安放DCS的钢板并锁定钢板。在固定其远端的过程中,DCS钢板可适当预弯,以方便钢板尽可能靠近股骨外侧的骨皮质,保证5°~7°的膝关节外翻角。术后给予加压包扎即可,不需要再辅以任何的外固定。

实验组患者给予LISS治疗。手术在股骨的远端外侧切开长约8cm的切口,在骨折近端做一辅助切口,长度为5cm左右,在确认钢板与股骨接触严密,取下钻套和锁定螺栓,并通过钻套插入穿刺器。通过外侧螺丝拧紧钻套,用固定螺栓替换穿刺器。将固定螺栓拧入LISS接骨板后,将固定框架闭合,近端和远端各上4~5枚锁钉[4]。术后即可将膝关节暂置于屈曲位,第二日即可进行肌肉锻炼,并随时间变化,逐渐加强恢复练习强度。约6周左右,患者可以在有双拐保护的情况下进行轻负重练习。在恢复过程中,患者应按时复查。

两种患者均需在术后1周内口服常规抗生素,以防止感染发生。同时应注意对患肢的保护。术后早期即可进行膝关节的屈伸功能练习,防止股四头肌肉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3周左右,膝关节基本能够达到90°的屈伸活动度。患者应按时进行复查,并配合医生进行各阶段恢复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西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进行判断[4]。优: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膝关节活动无异常,x线上的骨折线完全消失;良: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膝关节活动稍受限制,x线上的骨折线基本消失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合格: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受一定限制,x线上的骨折线有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数据处理

本次本院研究数据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人员进行针对性处理,数据均录入Epidata软件分析逻辑性与校对,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实验组:患者康复优良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康复优良率为86.21%。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n,%)

注: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股骨远端骨折由于解剖部位结构的特点,骨折后多为粉碎性、不稳定骨折,因其位于干垢端,骨皮质薄,髓腔大,多为松质骨,难以牢固固定。骨折接近膝关节,或累及到关节面,难以对关节面行解剖复位,致创伤性关节炎,易影响膝关节活动,同时由于康复措施不及时或患者害怕疼痛功能训练不到位等,致很多病员股四头肌挛缩、膝关节僵硬。在许多报道中,畸形愈合,不愈合及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是最难治的骨折之一。

DCS治疗在医学上已被运用了较长时间,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远端骨折,其运用的髁螺钉内固定方式主要是依托动力加压钢板或螺钉等方式进行治疗的,从固定效果上来看,大部分患者虽可完成内固定术,但在固定力线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骨折两端任何折弯力与扭曲力都易使螺钉松动或钢板断裂导致畸形的出现[5],远期疗效不佳。此外,由于技术影响,此类技术会造成相对较大的创口面积,同时对组织供血造成较大的压力。虽然此类技术经过了多年的临床验证,但其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引起各类并发症,影响骨折正常愈合或致膝关节严重功能障碍。DCS主钉与板呈95°,在逆粗隆骨折的治疗中相比DHS可提高主钉位置,表现出优越性。术前术后见图(1)

图(1) : 动力髁螺钉内固定,男,43岁,车祸伤,股骨远端骨折(C3型)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学固定技术概念的提出,应运而生了很多内固定设计,一种新的长骨干骺端骨折治疗方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内固定技术。这种技术选取的植入物为锁定螺钉与接骨板状装置共同组成的一种内固定支架。在该内固器的结构之中螺钉被锁扣在其接骨板上以此来传递应力,然后应力由骨经螺钉颈部到达其内固器。这种装置利用生物力学特点,实现了微创固定,以保证固定效果。由于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骨头和接骨板相接触,骨血运得到了很好地保护,使骨折的愈合率大大提高,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可能性[6]。LISS板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特有的锁定性固定有利于股骨远侧骨折复位后的更好固定与维持;二是LISS肌肉下置入减少了伤口的并发症与感染率[7]。术前术后见图(2)

图(2):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男,63岁,摔伤,股骨远端骨折(C3型)

在此次观察分析中,我院实验组29例患者,优25例,良3例,总优良率为96.55%;对照组29例患者,优17例,良8例,总优良率为86.2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进一步说明了LISS就DCS而言,能更好治愈股骨远端骨折,LISS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LISS内固定也有其设计固有的局限性,LISS钢板没有普通贴附钢板对骨块的动力加压及拉力作用[8],对波及关节面的骨块尤其注意,不能依赖其进行准确复位。且由于锁定钢板和骨质贴附不十分紧密,占据肌肉活动空间,影响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也易导致钢板刺激症状,因此临床工作者应给予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

【参考文献】

[1] 马宁,夏江,俞光荣等.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12(27):1084-1086.

[2]汪金平,杨天府,宁建君等.微创锁定钢板固定股骨远端AO-C型骨折46例[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2,5(40):498-501.

[3] 李学金,温晓燕,许杰等.LISS钢板内固定结合骨水泥治疗股骨远端动脉瘤样骨囊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3,17(39):7009-7015

[4] 杨小奇,齐新生,茅治湘等.C型股骨远端骨折手术内固定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12(27):1087-1089.

[5] 张英,邱垂明,贾丙申等.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和动力髁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0):4036-4039.

[6] 王中杰.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24-125.

[7] 马继征.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2):44-45.

[8] 薛双桃.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1):76-78.

论文作者:赵强,胡万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  ;  ;  ;  ;  ;  ;  ;  

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论文_赵强,胡万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