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在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体现论文_周喜剑

地质学在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体现论文_周喜剑

身份证号码:45262419910409xxxx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在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状态下,地质学是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在地理学科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结合地质学的教学特点,分析和总结了地质学在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角色和体现,旨在为地质学教学和发挥地质学在地理科学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提供建议。

关键词:地质学;地理科学;实践

引言

一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是在对教材宏观把握的前提下依据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学时安排进行的设计。虽然教学计划是一门课程较粗略的总体教学设计,但它是否科学合理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乃至一个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贯彻教学大纲,优化各部分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而尽可能提高教学计划的科学合理性是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高校中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从基础教材、参考教材、科研和生产中的素材中选取。教学计划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学校特色、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学目标,适应学生特点,适应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力求避免教学内容重复,突出课程特色,与相关课程协同作用,发挥整个课程体系的功能。

1地质学的教学内容和特点

1.1地质学教学内容

根据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结合地质学在地理科学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将地质学教学内容分为:地质学绪论、矿物岩石学、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地壳演化史及地质学的应用,并结合地理学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设置了一些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内容(表1)。结合地理科学专业特点,目前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选用的教材为宋春青等主编的《地质学基础》。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扩展学生的地质学知识,推荐夏邦栋的《普通地质学》做为参考教材。推荐英国学者罗纳德•路易斯•勃尼威兹著的《宝石圣典》和许靖华著的《地学革命风云录》做为课外延伸读物。

1.2地质学教学特点

1.2.1内容多

地质学研究内容为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地壳演化。物质组成涉及到元素、矿物和岩石三个层次;构造运动包括褶皱、断裂、新构造运动及板块构造理论等,涉及面及其广泛;地壳演化从老到新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5个地质时代的地球古地理、古生物、古气候。因此,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地质学教学内容及其丰富,知识点及其多。

1.2.2地质学实践性强

地质学研究对象是岩石圈,也涉及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而为了认识地球,必须进行野外调查,收集标本和地质测量,只有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的分析和加深理解一些地质现象,这些决定了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质学的发展史,表明地质学是“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往复的形式。再如:矿物和岩石的鉴定,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才能掌握,若只通过理论学习,将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慢慢就会失去学习地质学的兴趣。

1.2.3理论抽象

地质学中的多数理论十分抽象,若没有见过实物,单凭想象是很能理解地质学的知识点。比如褶曲的分类,断层的分类等。若能结合实验和多媒体手段,为方便学生理解地质学概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宋春青等主编的《地质学基础》教材,图件少,文字多。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多提供一些图片,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影响。其次,可以使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正断层形成的动画视频等。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很直观的掌握地质学的知识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地质学在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体现

2.1突出地质学课程教学重点

如上文所述,地质学知识内容具有跨学科知识,点多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但是,在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其培养的目标又与地质学有所差别,这就要求地质学课程在地理科学课程体系设置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所取舍,对于地质学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而对于涉及程度不高或者与地理科学专业培养交集不深的知识则可能会被舍弃,这也就说明了在地理科学课程设置过程中,地质学的知识内容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非常详细。而只会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知识进行讲解。例如,对于矿物质晶体,在地质学课程教学中,老师会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对晶体的概念和构成,以及性质特征等进行论述,包括其相应的化学性质,演变过程等,但是在地理科学学科课程体系教学中,对于晶体物体的组织结构就不必要进行特别详细的讲解,学生只需要了解其基本的构成和性质就可以了。在比如,在地质学教学中,对于地球的外圈层结构的教学中,由于外圈层中涉及到的地质学范畴内的知识点并不是特别多,因此其介绍的就会比较宽泛和简单,但是在地理科学专业教学中,由于地球外圈层是研究人类和生物环境演化的重要领域,对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的后续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会被重点讲解,这种由于教学培养目标差异而导致的知识点侧重的不同的矛盾,在地理科学课程设置体系中,就要求以地理科学课程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为主,对地质学课程知识进行筛选和整理,体现教学特色,抓住地质学在地理科学专业中的补充优势,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2.2地质学与地理科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相结合

不管是地质学还是地理科学都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地理科学分支自然地理科学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也会有很多的重合实践,因此地质学的很多实验和野外实践教学案例可以拿来作为地理科学知识概念的一个很好地补充和证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学中地壳运动和自然生物物质变化的发生机理。

2.3注重地质学与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性叙述

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地球岩石圈,而地理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的是地球表层,两者在一研究对象上有一定的重叠部分,因此,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紧密,尤其是地理科学研究领域中关于自然地理科学与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之间联系最为紧密,重合度也最高。地质学研究的过程是对地理科学知识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学生掌握好了地质学的知识,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治理科学后续课程学习的知识,如:地貌学,大气气候气象学以及水文土壤和植物学等更加细分化的学科知识领域。因此,在地理科学教学课程体系中设置地质学课程时,老师需要注重地质学与地理科学专业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强化关联知识教学,为后续的知识教学做好铺垫,让学生明白地质学在整个地理科学学科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对于地质学的重视,培养学生深厚的地质学知识,强化关联教学和系统教学,发挥地质学在地理科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结语

地质学基础在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地质学中的矿物和岩石、构造运动及地壳演化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对以后学习地理科学专业其它后续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今后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地质学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并结合室内实验、野外实习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深入浅出的讲授地质学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常华进.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2,1:60-63.

[2]程先富.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教学方法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2):238-241.

[3]韩国栋.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课程教学计划的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4:76-79.

论文作者:周喜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地质学在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体现论文_周喜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