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论文_王小敏

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论文_王小敏

(灵西中心学校,安徽省 宿州市 灵璧县 234200)

摘要:小学数学课中,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为充分的展示,必须积极探索、改革现行课堂程序,让学生能够亲近数学环境,减少数字畏惧.教师围绕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其有效性教学策略,以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低年段;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具的运用,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被动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应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借助学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运用学具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只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的能力,教会学生怎样思考,他们才会围绕着学习的内容,结合课堂中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更有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做一做、想一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熟练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好奇心强,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可以把一些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和声音表现出来,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能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愉悦,是教师的重要本领。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小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一些动画、故事的播放,学生的好奇心随着故事情节产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热情,课堂教学自然就更具有效性。其次,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学习难点。多媒体在教学中适时地使用,能使事物变小为大,变静为动,化难为易,从而较好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教学“认识图形”,通过课件展示几种平面图,学生就能直观地观察到每个图形的形状。学生从而能很直观地认识到每种图形的特征,较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再次,.运用多媒体课件,有效联系生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例如,教学“认识图形”的内容,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安排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可将数学生活化,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课堂上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小主人意识

互动式学习能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感情,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每位学生的知识、经验、智力与接受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要想让每一位学生在一节课中都达到一定的知识目标,那么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就非常重要。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互动交流中,学会表达、讨论与倾听。例如,教学“8的组成”一课。如何记住8的组成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采用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同桌打手势等方式来记住8的组成,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课堂教学效果好。

四、精心设计不同的练习,因材施教

教学练习是课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节课里根据教学的不同需要,应设计不同的练习题,就如新课过渡题、巩固题、开放性习题等,练习的设计不仅要有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还要有针对性与实效性,一节课的练习需要有几个不同层次,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例如,教学“认识整时”时,可以设计以下练习:1.说时间,出示几个钟面让学生来说时间,并说一说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2.连一连,出示几个钟面和数字时间,让学生来连一连。3.画钟面,给定一些时间,让学生在没有时针、分针的钟面上画。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巩固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积极性,其中“补画时针和分针”的练习,既对知识进行拓展,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五、导入情境教学模式,减少数学畏惧情绪

情境教学是一种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各阶段的教学方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挣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利用契合低年级小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其缓解数学畏惧情绪,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学生一般会用到直尺、三角板以及椭圆等数学工具,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与长度单位密切相关并需要用数学工具进行测量的教学视频。如裁缝测量裙子长度,一群小朋友合围测量大榕树的粗壮程度,工人用卷尺测量高楼高度,贪玩的小明用自己的脚步来测量从学校到家的距离等等。在课堂上创设适宜的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模仿中打消心底的畏惧情绪,让学生明白数学其实与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以此来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并提升其对数学的情感认知,改变其情感偏向,让学生自主探究“身体尺”与视频背后隐藏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直观感受能力。

结束语

总之,对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值得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积累实践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郭志强.小学低段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3):26.

[2]郭英杰.浅谈小学低段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125.

论文作者:王小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论文_王小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