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经济的特点与前景_亚太经济论文

亚太地区经济的特点与前景_亚太经济论文

亚太经济特点及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太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亚太地区经济迅速崛起,其经济增长率居全球之首,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经济合作独具特色。该地区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除了其自然资源较丰富、人民勤勉、政治相对稳定、重视教育以及国际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外,还在于该地区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注意调整经济政策,不断增加投资和努力开发人力资源等。预计,亚太经济的增长速度仍将领先于其他地区,其经济合作将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增长三角”更加蓬勃发展。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对亚太地区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今亚太经济飞速崛起的奇迹,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惊慕。在人们纷纷议论“亚太世纪”来临之际,分析亚太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展望亚太未来,对我国深入改革和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亚太经济发展一枝独秀

1.经济增长率居全球之首 据日本经济计划局1996年初公布的数字,1994年和1995年,亚太地区15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平均增长分别是8.2%和7.6%,是全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的2倍(1994年、1995 年全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6%、3.7%)。1995年《世界竞争力报告》选择了10个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其中7 个在亚太地区。 据世界银行1995年12月统计, 在过去10年中,(1985-1995)全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最快的是亚洲的泰国、韩国、中国和新加坡。中国更引人注目,1991-1995年经济平均增长12%,而且经济波动幅度较小。东亚的东盟7国和中、日、韩已被列入世界10 大新兴市场。从全球范围来说,过去30年,发达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是日本;在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是亚洲“四小龙”;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是中国。这些不同类型国家中的佼佼者都集中在华人较多的亚太地区。令世人惊奇和深思。有关专家认为,亚太经济蓬勃发展,市场广阔,充满生机,亚太地区的振兴,为世界经济增添新的活力。

2.经济联系日益增强 亚太地区经济联系从60 年代中期起步, 到1980年进入了新阶段,其标志是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的成立。15年来,这个政、商、学三界人士组成的非政府间多边合作机制得到稳步发展,其成员从成立之初的12个国家增至22个国家和地区。1989年, 又进一步成立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它是从部长级开始,1993年又向首脑级发展。成员之间在贸易、扩大投资、开发人力资源等10个方面合作日益增强。首先,区域内经济合作相互依赖日益紧密。区域内的贸易依存程度已达70%以上。其投资依存程度也在提高,1994年,亚太地区直接投资总额中,有50%来自本地区。其次,出现了各种新兴经济合作区域和增长地带,如90年代初有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和中国华南经济开发区新增长带。南亚7国的“南亚特惠贸易协会”也已于1995年12月31 日正式开始运作。

3.经济合作独具特色 亚太地区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存在着多样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既有主权国家,又有地区经济。因此该地区的经济合作无论从总体思路到实施方针都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时代特征。形成一种不同于欧洲的“太平洋风格”。

首先,合作模式的多样性。亚太地区具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经济合作模式。APEC既是整个区域性的组织,又是包含次区域组织和各种“经济圈”、“增长三角”。形成了既有双边,又有多边并存交叉的经济合作格局。

其次,运行机制的松散性。在1994年11月,亚太地区各国家领导人共同发表的《茂物宣言》只规定了“指示性目标”,“对成员的经济没有约束力”,既表达了推动经济合作的原则性意见,又坚持了求同存异的务实态度。在1995年11月的大阪会议上,亚太发展中国家在讨论贸易及投资自由化的行动方针、实施原则及配套方针方面仍坚持了全面性,与世贸组织的一致性、可比性、非歧视性及灵活性特色。

第三,经贸合作的互补性。亚太地区有三种不同档次的经济体:发达经济体、新兴工业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以人均年国民生产总值为例,最高可达2.8万美元(日本), 最低则只有380美元。该地区有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还有经济大国日本以及“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在产品、劳务、资金、劳力的销售、流通和利用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

第四,面向全球的开放性。APEC是一个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区域性经合组织,但又不具有任何排他性。它既对区域内开放,又对区域外开放,有利于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例如,1996年3 月初在泰国曼谷举行的首次亚欧首脑会议(包括欧盟15国、东盟7国和中国、日本、 韩国),会议主题是“促进发展建立亚欧新伙伴关系”。这次会议发表了《主席声明》,确立了未来亚欧关系的基本框架,开辟了亚欧联系的新渠道,揭开了亚欧平等互利关系史的新篇章,成为亚欧历史性合作的新里程碑。这表明亚太经济合作具有全方位的开放性。

4.“增长三角”别具一格 如果说90年代亚太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那么,星罗棋布的“增长三角”则是亚太经济联系网络的重要支撑点。早在80年代初,中国的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与港澳开展合作被认为是最早、最成功的“增长三角”。1989年12月,新加坡、马来西亚柔佛州和印尼廖内群岛组成了跨国经济合作的“增长三角”。进入90年代以后,亚洲出现了一系列“增长三角”,如东盟北部“增长三角”(含马来西亚北部、泰国南部、印尼苏门答腊部份地区);东盟东部“增长三角”(含菲律宾、印尼和马来西亚部份地区)。正在拟定的还有东北亚中、朝、俄接合部的图们江“增长三角”;澜沦江——湄公河流域的中、老、缅、泰毗邻“增长三角”;黄海“增长三角”。中国大陆、港澳、台的“中华三角经济圈”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增长三角”已成为亚洲地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具有不同社会制度国家解决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独有方式。它是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经济合作模式,它比一般区域经济更紧密,却又可以避免组织集团所遇到的一些困难,有别具一格的特点:(1)它处于几个国家(或地区)毗邻地带;(2)它由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共同开发,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提高效益;(3)其合作区域既可以是“小三角”,也可以是“大三角”; (4)具有实行外向型经济和鼓励外资所必需的一系列优惠政策;(5)其合作模式机制和依据灵活多样。可以各伙伴政府出面签署协议;可以一国倡议分别与其他伙伴签署协议;可以国际机构出面与各方协商;也可以通过部门和企业活动实现各种构想。总之,亚太地区出现的“增长三角”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人们开始从亚太乃至世界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其发展规律及相应政策。

二、亚太经济迅速崛起的秘诀

亚太经济在世界经济低迷时能保持“一枝独秀”,在世界经济高涨时更能“锦上添花”,显示了勃勃生机。这除了该地区自然资源较丰富,人民勤勉,政治相对稳定,重视教育,国际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以外,还有以下一些深层原因。

1.重视增加资本投入和降低税负、扩大内部储蓄,是亚太经济保持强劲的重要条件

亚太不少国家注意不断增加投资,完善投资环境,鼓励外资流入。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重点,大力吸引外资,使该地区出现一个个新的外商投资热点。中国利用外资成果更为显著,“八五”期间(1991-1995年)累计达1613亿美元,比“七五”期间(1985-1990)增加3倍,其速度居世界之冠。另外, 美国国内私人投资也不断增加。从1991-1994年,美国国内私人投资由7369亿美元增加到10329亿美元。

亚太不少国家和地区还注意降低税负,扩大内部积累。据统计,东亚各国和地区所得税率较低,起征点相对较高,因而税负普遍低于欧洲发达国家。如日本和香港储蓄占内部生产总值30%。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直线上升,15年平均增长33%,1995年已达29662亿元人民币, 比1978年增长100多倍,比1990年增加3倍多。居民储蓄增加必然扩大国内投资财源,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原动力。

2.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注意经济政策调整是亚太经济最具活力的必要措施 亚太各国都在适应内部经济环境变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中国正积极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在价格、财税、金融、外贸、外汇体制改革都迈出了关键一步,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扎实稳步推进。另外,韩国对内采取了放松政府对企业的限制政策,对外推行“世界化战略”。新加坡推行“官民一体化”,马来西亚重视整顿公营企业,推行公营企业民营化。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美国也在积极调整经济政策。近年来经济投资主要用于先进技术,更新设备,如用于计算机开支1993年增长率高达52%,1994、1995年继续增长27%和23%左右。美国早在1990年对信息经济(计算机及电信设备)投资就超过对其他基础工业的费用。计算机、电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美电话电报公司从1984年到1995年,年销售额从600亿美元增加到750亿美元,而雇员却从37.2万减少到30.2万人。亚太各国的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都有力地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3.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是亚太经济快速增长不可缺少的条件 亚洲“四小龙”经历了60年代轻纺工业为中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70年代以钢铁、造船、汽车为中心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80年代至今,一直不间断地推行向电子、通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不断加快。日本的经济大发展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良是同步的。总之,亚太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将资源充分运用到效益最佳的部门,形成了带动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是通过研究开发和技术进步实现的,这又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从而大大加强了经济增长能力。

4.不断开发人力资源是亚太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 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国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互为补充,形成了活跃的劳动力市场,刺激了该地区的经济繁荣。亚太地区近年海外劳工人数比例逐年递增,而且派出国和接受国都在亚太地区之间。据统计,日本外来劳工超过100万,香港、台湾外来劳工都超过20万,韩国超过10万, 新加坡则1/5劳工都是外来者。马来西亚达110万,同时也输出25万。泰国则是进出劳工分别为50%。这些海外劳工为亚太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倡导东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亚太经济常盛不衰的精神动力 东亚、东南亚地区的东方优秀传统文化渊远流长,影响深远,它成为亚太经济,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动力源。新加坡在儒家以群体为本位、以家族为中心、人际关系重伦理等观念影响下,人们大多对企业好比对家人承担着无私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和企业都注意把个人目标和全体成员共同目标联系起来,通过宣扬企业精神,培养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使职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还把儒家的为人处世哲学运用于企业管理,一方面营造和谐气氛,建立和谐劳资关系,避免冲突;另一方面强化职工自律精神和责任感,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新加坡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日本的“东洋道德,西洋艺(技)术”、“论语加算盘”的独特提法表明,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也依然不忘充分发挥东方文化的积极功能,甚至倡导以《论语》指导现代化企业管理,创造了“日本式管理”的经营观念,即以家族式企业、公司命运共同体为基本模式,强调雇员忠诚,重视人际关系和谐,讲究礼仪等,这种企业管理道德化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内聚力,从而使日本经济大受裨益。中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强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年出现的《新三字经》、《社会公德四字歌》、《劝世良言五字歌》等,正逐步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精神动力。

三、亚太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1.亚太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领先全球

根据亚洲发展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会统计,亚太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平均增长速度1994年是8.2%,1995年是7.6%,并预测1996年是7.2%,仍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的2倍,西方发达国家的2-3倍。世界银行预测,在1994-2003年的10年间, 东亚各国经济年均增长将达7.6%,在东亚经济推动下,整个亚太地区未来5年经济平均增长3.5%,依然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采用新的评估方法于1996年5月29日发表了1996 年全球经济竞争力排行榜,有7个亚太国家和地区进入前10名,其中新加坡名列榜首, 香港第二、新西兰第三。舆论普遍认为,亚太将是21世纪的经济中心。英国下议院外交特别委员会主席豪厄尔认为:“如果按目前的速度发展,亿万亚洲人的生活水平在10年之后将大大超过欧洲人的生活水平”。美国贸易代表坎特说:“有人预测,除了日本之外,到2010年亚洲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2.亚太经济合作将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目前,APEC是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其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1%,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56%。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6%。其中美国、日本和中国是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前三名。世界的主要产业,如汽车、钢铁、电子、机械、化工、纺织,基本上集中在亚太地区,而且科技领域和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领域,亚太地区均处于领先地位。据日本有关机构估计,到本世纪末,各成员的积极合作行动将创造出100亿美元的成果。展望前景, 亚太经济合作将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主要有两方面表现:

(1)亚太经济合作将逐步从务虚进入务实阶段。从1993 年的西雅图会议确定亚太经济发展远景,到1994年茂物会议提出经济合作措施和具体目标,再到1995年大阪会议把经济合作措施和目标纳入行动议程,可以看出,APEC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已开始从意向构想阶段进入实施行动阶段。其发展趋势,一是经济合作速度加快。《茂物宣言》规定的发达成员2010年、发展中成员202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目标有可能提前实现;二是APEC将逐步扩大成为一个超越区域范围的组织。俄、印和中亚、南亚、拉美等10余个国家已提出申请加入;三是APEC机制化、制度化日益明朗。尽管多数成员至今仍坚持APEC是论坛性组织,但近年情况表明,它正逐步向机制化、制度化演变。自1993年以来,各成员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年年召开。除一年一届部长级会议外,APEC的财政、贸易、教育、环境、交通、科技等有关政府部长也经常召开会议,高官会议更为频繁;四是APEC正成为该地区国际政治外交的重要舞台。每年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已成为开展“首脑外交”的重要场合,部长级会议已成为成员国进行双边和多边外交的重要管道。

(2)亚太经济合作将保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特色。 亚太地区是一个有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诸方面存在明显多样化的区域,其成员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人口多的超过12亿,人口少的只有几十万;有的成员人均年收入高至2 万多美元,有的低至数百美元;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宗教习惯也不相同。这就决定了APEC既不是一般经济论坛,又不是经济共同体和自由贸易区一类的一体化组织。然而,正是这种特殊的多样性带来了合作的互补性,亚太经济合作领域宽广,潜力巨大,条件良好,前景广阔。今后将保持加速渐进的合作势头。这种合作需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把自愿的个别行动和适当协调的集体行动结合起来,把对区域内开放和对区域外开放结合起来,以求得既保持个性,又发挥共性的合作和发展。因此,江泽民主席在大阪会议上提出5项原则:互相尊重,协商一致;循序渐进, 稳步发展;相互开放,不搞排他;广泛合作,互利互惠;缩小差距,共同繁荣。中国这一创见得到亚太许多成员的赞赏和支持,也将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的趋势。

3.不断推进改革与调整仍然是今后亚太经济生活的主旋律 为了迎接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亚太各国都在秣马厉兵,励精图治,利用当前大好时机,推动改革,加紧产业结构和经济政策的调整,调动千军万马打一场新的经济大战。日本决定把政策调整重点转向发展通信产业。日本政策已把该产业列为未来带头产业。其政策着眼点是取消各种限制,鼓励各企业参与此产业竞争,通过竞争促进其快速发展。这一政策见效很快,如日本的“大哥大”市场起步较晚,但由于松下、索尼大企业参与竞争,普及速度很快,销售量猛增且价格迅速下降。当今日本一台“大哥大”价格只相当于一辆自行车。新加坡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设法保证全要素生产力较高增长水平。为此采取了提高职工教育水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科研开发投资,加速科研成果应用。中国正在加紧进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有这一切表明,亚太各国今后将更积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政策调整,以便在日后国际竞争中取得21世纪的主动权。

4.“增长三角”更加蓬勃发展 亚太地区的“增长三角”将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原有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增长三角”和中国广东的穗、港、澳“增长三角”,都在不断扩大。不少专家估计,到90年代末,图们江地区和中、老、缅、泰合作小区都将进入实施阶段。东盟东部和北部“增长三角”以及环日本海、黄海“增长三角”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新发展。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的“中华经济圈”的大“增长三角”已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其经贸合作一体化趋势,既逐步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共识,又越来越显示出实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三地经济互补性结构为实现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基础条件;(2)三地的经贸关系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前提;(3)三地间的地缘、 人缘的亲密关系也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海峡两岸中国人要求统一祖国愿望日益强烈,“中华经济圈”将会逐步实现经济一体化,重放中华民族历史光彩,并对世界进步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对亚太经济发展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亚太的发展中大国,经过17年的改革开放,一下子冲到了经济腾飞的起跑线上,一跃成为经济发展的世界冠军。从1979-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尤其在“八五”期间(1991-1995 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农业年均增长4.1%, 工业年均增长17.8%,主要工业产品大幅度增长,并进入世界前列。据世界银行1995年12月30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年度图表册统计: 1994年,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6302.02亿美元,超过加拿大和西班牙,跃居世界第7位。总之,中国的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均跃上新台阶。1996年3月, 李鹏总理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中,阐述了中国今后1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九五”时期(1996-2000年),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人口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情况下, 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要取得显著进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新著《亚洲大趋势》中预言:“中国必然会成为世界强国”。新加坡资政李光耀预测,到2025年左右,中国经济实力将超过欧美总和。这将为亚太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可以预料,一个迅速崛起的现代中国将在亚太舞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参加, 亚太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将是不完整的。我们应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不断扩大和亚太地区各国的积极面,确保中国经济建设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为迈向21世纪的亚太新时代作出新的贡献。

亚太地区经济虽然发展强劲,前景光明,但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存在着一些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首先,贫困现象严重,贫富差距拉大。据联合国统计,在全世界13亿贫困人口中,亚太地区有8 亿,占世界总贫困人口近80%。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在这地区,既有世界富国(如美、日、澳大利亚)以及占有世界近1/2 的亿万富翁,也有13个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有成千上万的人食不果腹。据世界银行预测,如果贫困国家仍然维持低速经济发展和高速人口增长,亚太地区的贫困人口还会增加。贫困孕育着战争、暴力冲突和社会动荡,它将会妨碍亚太经济的持续发展。其次,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矛盾和纠纷。近几年,亚太地区的发达国家经济低速增长,失业和财政赤字已成痼疾。他们必然向外寻找出路,转嫁危机、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本国主权和经济利益,也必然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996年5月15日, 美国单方面公布对华贸易报复清单,随后中国也公布对美国贸易反报复清单,就是明显例证。因此,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既有互利合作的一面,也有斗争摩擦的一面,其间充满着制裁与反制裁、倾销与反倾销、报复与反报复的激烈斗争。如何在矛盾中寻求统一,在斗争中寻找解决办法,这将是亚太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长期艰巨任务。第三,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随着冷战时代结束,亚太地区总体局势日趋缓和。但由于一些大国仍坚持冷战思维方式,加上各相关国家的战略利益交织,使冷战阴云难以一下子消散。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南沙问题本是中国与有关周边国家之间的争议,但个别大国却插手干预,企图使其国际化、复杂化。此外,日俄领土争端、南北朝鲜对峙、印巴矛盾冲突、中印边境争议、中日钓鱼岛争议、中越北部湾争议等,这些隐患如果解决不好,可能激化为武装冲突。这必然对亚太经济发展和经贸合作造成不利影响。第四,自然环境恶化。随着亚太经济高速增长,出现了能源浪费和资源高消耗,致使生态环境遭破坏,能源和资源有枯竭危险。一些有识之士警告:如果任其发展,到2010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可能停滞不前。亚太各国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省能源、低消耗、节约资源、大力发展保持环境的先进科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仍需作出艰苦的努力。总之,要真正迎来“亚太时代”,不仅需要时间,还要靠亚太各国人民不懈地奋斗。

标签:;  ;  ;  ;  ;  

亚太地区经济的特点与前景_亚太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