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东南亚旅游合作区建设构想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泛东南亚旅游合作区建设构想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关于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协作区论文,东南亚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区域合作是旅游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学者罗明义、明庆忠、古小松、刘思敏,国外学者Christopher Holloway、Edward Inskeep、Manuel Baud-Bovy、Fred Lawson、Paul R.Krugman等人对国际区域旅游合作和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基础、障碍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贺圣达、王学鸿等学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本文拟在区域旅游合作理论指导下,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背景下,结合当前世界旅游发展的新情况,对新形势下东南亚地区的旅游合作提出基本构想。本文提出了“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概念,其中所称的“泛东南亚地区”指的是地域上包括亚洲东南部及其与太平洋之间的地区(包括整个中国),即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1国加上中国,共12个国家,拥有约18.5亿人口,140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这是世界上正在兴起的旅游热区之一。文章在分析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在以下方面提出设想:要在什么样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建设?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建设的关键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区域旅游协作指同一区域的相邻地区的各地旅游业联合起来,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促销为原则,通过旅游市场一体化,旅游要素一体化,旅游互动一体化来促进本区与相邻地区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可提升泛东南亚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实力,促进泛东南亚各国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体体现在:

第一,通过加强旅游协作区建设可打破旅游业资源割据、恶性竞争的局面。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旅游产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必须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之机,克服单打独斗思想,树立大旅游观,大力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区域合作,借助外力,扬长避短,使各地旅游业尽快从“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目标迈进。而且,为促进中国旅游业与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相互的合作。虽然与东南亚的旅游合作机制在我国尚属萌芽中的新生事物,但建立中国与东盟的跨国无障碍旅游区——泛东南亚国际旅游协作区并使之成为世界级的黄金旅游协作区应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长远目标。

第二,旅游协作区的建设可提升泛东南亚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当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各个国家都通过自身的旅游产品对其他国家的产品进行补充,并与之相联系来加强自身产品的吸引力时,整个地区的产品就获得了共同的吸引力。各个合作伙伴都能从中受益,整个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同样能够得到好处。新加坡关于跨国区域旅游就提出了“无限制的新加坡”

第三,旅游协作区的建设有利于维护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和平与稳定。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与东南亚个别国家之间存在着关于南沙群岛开发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的关系,因此,全方位、多领域地加强中国与东盟旅游区域合作,增进国家之间、人民之间的友谊,有利于维护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和平与稳定。具体而言,通过旅游业的拉动,可以促进信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合作。用合作与开发机制促进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用合作与开发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友谊与交流。

第四,旅游合作在国际经贸合作中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具有先导作用。众所周知,旅游业具有强大的带动效应,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增加1美元的直接收入,可带动相关行业增加8美元的收入。对于处于中国与东盟两大新兴旅游目的地结合部的云南和广西来说,外部因素为两省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崭新的国际发展空间,拥有着优越区位优势及独特旅游资源,如果想要在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中获得优先利益,就应该使两省成为东盟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采取旅游先行战略。其中加强与中南半岛国家,特别是泰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等近邻国家的跨国旅游合作应该成为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跨国旅游合作,扩展两省与其他东盟国家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把云南、广西打造成中国与东南亚联结的重要旅游枢纽,并能以旅游为载体推动两地间的相互投资,贸易,文化交流。

从必要性上看,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是顺应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的需要。根据WTO(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85年至1994年的10年间,东亚太地区的国际旅游人数由3.084万人次增加到7.47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0.3%,国际旅游收入由128亿美元增加到589亿美元,年均增长18.5%,是世界增长最快的地区,1994年进入东盟六国的旅游人数猛增到2800万人次,其中新加坡700万人次,马来西亚600万人次,泰国650万人次,印尼450万人次,约占亚太地区游客量的33.3%,而进入新、马、泰三国的游客就占了整个东南亚游客的69.6%。据WTO预测,1996年-2010年东亚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6.6%,南亚6.2%,非洲4.5%,中东4.1%,美洲4.0%,欧洲2.6%,全球平均增长率为3.7%,其中东亚地区及南亚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就是说,在15年中,国际旅游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世界旅游的重心开始向东方转移,因而人们称之为“东方时代的到来”。因此,目前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国际旅游流量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21世纪是亚太旅游世纪,其中热点区域是东盟和中国。此外,预计在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一个拥有18亿人口、GDP2万亿美元的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贸易区的建立将分别拉动东盟和中国GDP分别增长达到0.9%和0.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中,旅游被视为经贸交流的重要内容。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直互为主要旅游客源国,互为主要旅游目的地。2002年中国内地前10名客源国中东盟国家就占57%(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同时,亚洲各国也成为中国旅游者十分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中国已成为越南第一位,新加坡第三位,泰国第四位,柬埔寨第四位旅游客源地。近年来,泛东南亚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程,也为泛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不容错过的机遇。

二、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和步骤

(一)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应坚持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政府部门必须认识到旅游合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共同承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坚持积极参与、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尽管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迫在眉睫,但泛东南亚旅游区域合作是有条件的,绝不是搞“竭泽而渔”的合作开发,必须重视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避免走一些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二)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目标和步骤

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基本目标应当是:树立“旖旎神秘东方民族风情”的整体目的地旅游形象,构建世界级的黄金旅游协作区。中国国家旅游局编制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在全国范围内规划了7个旅游圈,其中有两个旅游圈是跨国区域旅游圈,包括在中国—东盟国际旅游圈内。它们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地区旅游圈。这一旅游圈涉及到中国、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国。亚洲开发银行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组建了相应的机构。另一个是北部湾旅游圈。包括海南省及粤西、桂南。该旅游圈的形成主要基于琼州海峡跨海铁路的项目实施,以及北海、三亚至越南海上游轮的开通。目前,这两个旅游圈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建设中。

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旅游界必须牢固地树立“无国界的泛东南亚”与“无限制的旅游”的新观念,积极促成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的建立,确立跨国协作区内共同开发资源、共同开拓市场的全方位跨国协作理念和机制,通过联合营销、整合营销树立泛东南亚地区“旖旎神秘东方民族风情”(“旖旎”突出泛东南亚地区多姿多彩、韵味无穷的自然美景;“神秘”体现泛东南亚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遗存等人文资源;“东方”则对泛东南亚地区进行地理定位,以区别于西方,目的在于吸引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广大地区的游客;“民族风情”则因泛东南亚地区有1000多个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民族文化宝库之一。)的整体目的地旅游形象。进一步加强泛东南亚旅游合作协调机构的联系,争取国家之间和有关方面的支持,通过开展多边和多层次的合作,促进和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旅游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使泛东南亚地区成为世界主要的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地之一、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和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

中国应积极与东南亚国家就跨国旅游的新产品、新线路,建立广泛的协作关系,共同开发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多种多样的新型组合产品。力争将中国的云南、广西建成中国—东盟旅游商务中心和信息中心。中国力争与东盟跨国区域旅游合作的有关国家建立跨国旅游产品面向世界的整合营销网络。

关于建设步骤的设想是分三步走:第一步,2010-2015年,中国建成国内无障碍旅游区,在边境游基础上广泛开展跨国游;第二步,2015-2020年建成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圈和北部湾旅游圈;第三步,2025-2030年建成泛东南亚无障碍旅游区。

三、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关键

无论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或是国内云南与广西的省际旅游合作,还是国内某一省区内的区域资源整合,除了衔接旅游资源建立跨省(区)的线路外,旅游领域的市场管理、宣传、项目投资和企业合作同样重要。

(一)充分发挥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在协作中的重要作用

跨国跨区域的旅游协作中,各旅游区间的利益协调将关系到合作能否正常进行,应该发挥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省区内,政府可以打破市县界线在各规划区域建立统管旅游机构;而对于跨省、跨国的旅游合作,这种做法不太现实,政府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创建或参与国际组织、订立国际条约、进行外交斡旋、取消各种限制政策、为合作提供更多便捷、创造更多的机会等方面。

(二)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打开各自的旅游市场,旅游宣传促销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因此,泛东南亚各国之间以及中国广西、云南、四川、广东之间应该经常开展双边旅游宣传和交流活动,可以通过旅游展览、各种旅游说明会、推介会、旅游产品专卖活动、图片、电视、广告等方式进行推介和宣传双方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并组织旅行商和媒体到对方考察旅游线路,为对方在本地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和考察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加强双方旅游信息合作,构筑旅游信息合作沟通平台,积极为对方提供最新的旅游信息,并努力实现双方、多方旅游网站的信息资源共享。

(三)逐步实现直接带团跨境旅游

为实现区域间无障碍旅游合作,在旅行社的管理上应使导游能逐步直接带团跨境旅游,不再有必须交由当地旅行社接待的强制性规定。双方旅行社无需经过地接社或配备地陪,对旅游团队操作实行组团、接待一条龙服务及“一竿子插到底”的无缝衔接。因此在旅游项目投资领域的合作上,区域内互相开放旅游市场,支持旅行社通过参股、并购、直接设立品牌输出等合资合作经营形式跨省(区)甚至跨国设立法人资格分支机构;允许具备合法资格和规定条件的旅行社跨省(区)甚至跨国设立非法人分社。旅行社可以通过合作等方式逐步跨境设立分支机构,由当地地接社垄断外来旅游团的不公平竞争状况也会得到改变。

(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状况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在跨区域的旅游合作上交通网络的对接是解决交通障碍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快跨国际和省际高速公路、铁路、水陆和空中通道的建设,保障旅游交通工具跨境无障碍通行,为相互的旅游交通工具入境、入城、入景区给予方便,在适当地方设立醒目的多种语言旅游标志,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在车辆行驶、停放时给予便利等措施,才能为跨区域的旅游交往保驾护航。

四、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加强旅游机构之间、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具有“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委员会”(也可以采用其他相近的名称)性质和功能的常设机构,甚至可以在相互的边境或中心城市再建立某些低一个层次的常设机构,就简化出入境手续、规划旅游路线、旅游信息共享、旅游危机处理等等,进行交流、协商。

泛东南亚旅游合作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旅游合作的机构和平台建设。要尽快建立泛东南亚旅游合作机构,积极推进更大范围的旅游区域合作,通过创建或加入旅游国际组织加强旅游合作。

二是旅游发展整体规划的制定。各国要联合制定科学合理的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发展整体规划。

三是旅游合作机制的建设和协调。各国应转变政府旅游管理机构的职能,促进对旅游业的投资,通过会晤、交易会、国际旅游节、信息中心、国际旅游论坛等信息交流形式促进沟通与联系,减少旅游障碍,推进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旅游的便利化,强化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建立“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区”。

四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实现交通对接,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加强旅游信息系统建设,旅游电子商务营销网络的建设,加强安全设施建设。以中国为例,为了实现交通对接,广西要重点搞好一条铁路、一条水路、两条公路、五条航线的对接。即泛亚铁路,防城港至越南海防、北海至海防海上航线,南宁经河内到新加坡、南宁经东兴到河内公路,南宁或桂林到河内、曼谷、吉隆坡、新加坡、雅加达等五条航空线;云南省要加强对内对外开放的通道建设。

五是泛东南亚旅游大市场的构建、旅游市场的对外扩展和旅游产品的整体营销,树立“旖旎神秘东方民族风情”的整体目的地旅游形象,构建世界级的黄金旅游协作区。旅游营销的合作,包括共同进行旅游精品线路、精品景区景点的营销,如多国合作共同宣传促销精品旅游线等。

六是促进对旅游业的投资。促进旅游业的相互投资与开发,包括相互协商,制定鼓励相互投资与开发的政策,相互投资开发交通等基础设施,相互投资建立跨国旅游公司、宾馆饭店、旅行社等旅游接待设施等。

七是加强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加大旅游人力资源交流和人才培训力度。用5~8年时间培养一批精通泛东南亚各国历史文化,熟悉经济和法律制度,并通晓各国语言的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级人才。

八是加强旅游企业对接。包括各国旅游宾馆饭店相互推荐客源和联网经营,旅行社在组团、接团、陪团、结算等方面互守承诺等。

九是旅游线路对接。包括中国与印度支那地区、与中南半岛等11国的对接。

十是促进泛东南亚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旅游产品的可持续性开发。

本文的相关构想主要是基于中国的情况提出来的,泛东南亚各国虽然在旅游资源上有较大的异质性,但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处于生命周期的相邻阶段,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这些构想也同样适用于协作区其他各国。况且,在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各国中,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在协作区的建设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再加上中国的国情较复杂,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泛东南亚其他国家必然把中国是否进行实实在在的努力与改进作为判断中国的合作诚意和协作区建设成败的重要指标,中国必须首先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础,将自己的问题解决好,才能有力地推动协作区的建设,在协作区建设过程中发挥好“龙头”的主导作用。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旅游业飞速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泛东南亚地区的旅游合作迫在眉睫,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的建设应尽快提上各国的议事日程。

标签:;  ;  ;  ;  

泛东南亚旅游合作区建设构想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