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可逆性分析论文_李点

湖南省胸科医院医务科 湖南长沙 410003

【摘 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可逆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就诊并确诊为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肺功能试验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对不同类型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舒张试验阳性率为48.28%(28/58),支气管哮喘舒张试验阳性率为19.35%(12/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GOLD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阳性患者中,1级患者2例,2级患者14例,3级患者11例,4级患者1例。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均有一定可逆性,但支气管哮喘的可逆性明显低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可逆性

肺功能检测在临床较为常见,其是临床判断气流受限重复性的客观指标,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对判断病情进展、治疗及预后有重大意义。支气管舒张试验曾被作为支气管哮喘诊断的重要指标,可反映气道可逆性,常用于临床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但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现,发现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也存在气道阻塞的可逆性[1]。为进一步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阳性水平以及与肺功能舒张试验的差别,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就诊并确诊为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120例,其中支气管哮喘患者62例,均符合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35~78岁,平均(48.7±2.3)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8例,经临床症状及相关高危病史确诊,符合GOLD 2011诊断标准;按GOLD 分级标准,分为1~4级;经肺功能检查显示FEV1/FVC(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70%。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36~79岁,平均(49.8±2.4)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构成比较,无明显差异,存在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选择肺功能检测仪(美国耶格公司),常规肺功能测定后,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409)40μg,指导患者患者正确含住咬嘴,缓慢吸气吸入至肺部。休息15min后,再次进行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判断标准: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改善率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120ml[2]。

1.3 统计学处理

对本组数据结果进行详细整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组间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P<0.05)时则代表组间差异明显,被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舒张试验阳性例28例,阳性率为48.28%,支气管哮喘舒张试验阳性10例,阳性率为19.23%,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病,以往有研究认为,支气管舒张试验可直接反应气道的“可逆性”,对两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随着近年来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广泛开展,人们对两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有大量研究表明,对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取支气管舒张试验进行鉴别诊断,存在一定交叉及重叠的现象。在2008年,我国哮喘防治指南指出,支气管舒张试验不再被用于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但仍是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3]。

引起气道阻塞的因素较多,其中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均可出现。因此,通过采取支气管舒张试验,仅仅可反映气流受限的可逆性较好。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研究,现代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完全不可逆气流受限,也就说明该病也可能会出现气流受限的问题。经临床分析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舒张试验阳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完全不可逆气流受限;②重叠综合征,即部分患者同时存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诱因及其临床表现;③若患者有支气管哮喘,未及时治疗,导致发生气道重塑,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文献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气流受限程度较高,高达30%[4]。本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舒张试验阳性率为48.28%,与文献报道一致[5]。本研究结果提示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还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阳性患者中,GOLD 2级到3级患者的支气管舒张阳性率较高,尤其是2级患者,其阳性率高达93.33%,4级患者的舒张阳性率最低,为9.09%。出现上述原因可能是GOLD 4 级患者病理损伤严重,有严重的气道重塑,导致气道可逆性程度较低[6]。因此,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应早期进行规范治疗,有效去除病因,如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肺功能,对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采取支气管舒张试验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通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流受限的可逆性特点,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洪新,雷文慧,崔社怀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可逆性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7(1):64-65.

[2]陶然,赵敏,刘翱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可逆性差异与气道炎症因子LTB4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26(5):42-42.

[3]陶然,赵敏,刘翱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可逆性差异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3(29):144-146.

[4]辛晓峰.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2):137-139.

[5]杨茜.晚发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4,25(9):60-61.

[6]崔德健.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异同[J].感染、炎症、修复,2015,14(1):7-9.

论文作者:李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3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可逆性分析论文_李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