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文献信息产业的几点思考_农业论文

关于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文献信息产业的几点思考_农业论文

关于我国农业科技文献信息业发展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科技论文,文献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我国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农业科技文献信息事业面临的机遇和任务

世纪之交,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白热化。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空间技术、激光技术、生态技术等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农业科技领域更是捷报频传,超级稻、超级小麦、转基因棉花、转基因鱼、克隆羊及克隆牛的诞生等标志着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之中。

技术高级化、领域扩大化、生产规模化、竞争国际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态势。国际竞争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农产品结构性剩余;经济结构要转型、体制要转轨、增长方式要转变;2030年养活16亿人口,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正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江泽民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这是对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做出的跨世纪的战略决策与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姜春云同志讲“科教兴农、信息先行”,精辟的概括了信息、科教与农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科技将成为最活跃、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科学技术领域。可以预期,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将给下个世纪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以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难以估量的革命性变化。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因此,能否抢占信息科技的前沿和制高点,将是关系到下个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重大问题。农业及农村经济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现将彻底改变传统农业时空变异大、可控性差、稳定性和定量化程度低等弱质局面,必将带来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信息化正在成为我国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先导技术和重要前沿领域。对此,十五大报告已经高度重视,明确指出“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我们下一步的主要奋斗目标,这为我们农业科技信息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

2 加强农业科技信息基础建设, 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服务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离不开科研条件的支持。科研条件已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业科技信息既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先导部分,也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在农业科技进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农业科技文献信息基础建设,是农业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农业科技文献信息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1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图书馆自动化建设

信息工作向网络化、自动化发展已成趋势,是实现资源共享,广泛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应重视文献信息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加强农业信息的网络化与自动化进程。国家应首先重点投资建设好作为全国农业科技信息集散点的信息网络中心。地区网点和地区网及各相关单位的局域网建设经费主要靠自筹解决。大力推进全国农业科教部门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实现协调采购、联机编目、检索查询、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和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现代化管理。

2.2 加强数据库的建设

随着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开通,广大用户对数据库的数量、品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据市场及社会的需求,充分发挥农业文献信息系统的整体综合优势,在统一规划、分工协作、避免重复、联合开发的前提下,建立市场急需实用的数据库,逐步形成商品化和产业化,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3 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条件。例如,农业和经济发达的美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家农业图书馆,文献资源极其丰富,每年文献购置费达2100万美元,是我们全国农口100 多个图书馆文献采购经费总和的20倍。因此,加强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对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与保障作用。

要重点支持农业中心图书馆的建设,建立中央级农业文献保障体系。

要加强国内外农业文献信息及单篇文献快速投递服务,提高一次文献的保障率(而不是收藏率)。世界上没有一个图书馆能收集齐全用户所需文献,因此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是必然趋势。要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全球文献投递服务体系,这对中、小型图书馆来说是更为经济有效的服务方式和运作途径。

3 加强现代信息科学的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浪潮已经把传统的以服务为主体的科技文献信息工作推向了农业科技研究的最前沿,成为先导领域和全面渗透应用于传统农业科技各个学科、各专业领域的研究主体。这一崭新的、重大的变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并积极地顺应这一历史性的变化,调整文献信息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研究为主体、以研究为本,并牢牢地抓住这一指导原则。只有坚持以研究为本,农业科技信息事业才能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明确任务、找准位置、转换机制、增强活力,立于科技发展的前沿;也才有能力肩负起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做出新贡献。

要在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下,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在农业领域率先实现信息科学技术应用的跨越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加快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建设的进程,加大各种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力度,加快电子化信息产品的研制。要大力加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研究,近期要抓好农业信息网络化技术应用研究,分布式农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全国农业信息动态实时支持与生产指挥系统研究,农作物生产管理信息采集和调控技术,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农业信息机器翻译系统,中国农业数据库大全等一批前沿的重大项目研究。要继续抓好“中国粮食与食物保障及预警系统研究”等一大批宏观农业研究的重大课题。要进一步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有针对性地对国际前沿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优先技术领域进行文献报道和情报研究。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活跃农业信息科学学术活动,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农业信息科学要树立多出成果、协作攻关出大成果的浓厚意识,要争取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要加快农业科技信息跨世纪高级人才培养的步伐,多出人才。要加大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力度,只有“迎头”瞄准国际前沿和最新技术,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要吸收一切先进的学术、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所用,为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在下一个世纪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信息科学的支持。

4 探索建立新的运营机制,促进信息产业发展

如何“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优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促进产业化发展”是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中心任务。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地实现信息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产业化,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实现信息加工和传输手段的高科技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跨世纪重任。

(1)要认真贯彻“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方针。 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入改革,建立新的运行和经营机制,主动地进行自身的改革,分流人才,研究所办企业、企业办研究所、研究所与企业多种形式合资/合作,以资产经营为纽带,实行“一所两制、多制”的经营形式并存,全面融入市场,形成开放、竞争、合作、创新的新机制,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新的良性循环。

(2)要更新观念,研究、开发新的服务领域, 逐步向信息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与国际信息业运作接轨。通过横向的联合,发挥资源重组、集成的优势,建立技术信息市场,采用信息发布、声像传播、科技咨询等方式参与市场竞争。一些情报文献信息单位深入农村,深入乡镇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文献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咨询,开办信息产业实体,收到了比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方面的改革探索还要继续深入,最终的目标是形成现代化信息产业体系。

(3 )信息服务业要成为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提供战略和技术信息,并进行预测、咨询服务,使决策科学化;农业科研、教学单位需要信息,特别是国家提出了“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任务以后,科研人员更加需要有关世界的最新科技信息,以便立足于各专业领域的前沿;农业管理干部和推广人员需要信息,尤其需要适用性强、容易被农民接受的科技信息;农业生产过程需要信息,如何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避免盲目性;产后加工和市场交换需要信息,需要价格信息,需要植物、畜禽产品的加工、储藏新技术信息。信息已经成为沟通决策者、科技人员、农民、市场与用户的桥梁,信息服务业要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历史的必然。

标签:;  ;  ;  ;  ;  ;  ;  ;  

关于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文献信息产业的几点思考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