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肺益肾汤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论文_曹刚,彭万远,倪芳,李淑芬,陈述万(指导老师)

湖南省龙山县中医院 湖南龙山 416800

【摘 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气虚型且处于稳定期患者采用补肺益肾汤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处于稳定期的患者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补肺益肾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急性发作情况;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为两组患者进行6min步行试验并予以对比以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过程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均有所减少,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证分型中肺肾气虚型且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补肺益肾汤,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利于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可对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关键词】补肺益肾汤;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其具有反复性、进展性,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治疗,降低急性发作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1]。随着中医药在临床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已经成为研究方向[2]。本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气虚型且处于稳定期患者采用补肺益肾汤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处于稳定期的患者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4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氨茶碱,每次0.1g,每天3次;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每次18ug,每天1次。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补肺益肾汤,组方包括黄芪30g,绞股蓝、党参、鱼腥草各20g,茯苓、白术、苏条参、丹参、陈皮各15g,防风、五加皮、淫羊藿、甘草各10g。以上组方加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1.3观察指标[3]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急性发作情况;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为两组患者进行6min步行试验并予以对比以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价分为4项,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i±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急性发作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均有所减少,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于有害气体及颗粒造成气道与肺部损伤,发生炎性反应,患者主要症状为气促、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处于稳定期后,加快患者的预后,降低急性发作是稳定期治疗的重点[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于年龄偏大人群,病程较长,且症状好反复发作,对患者机体的损害较大,死亡率相对偏高。所以针对稳定期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中医药是我国的特色医学,近几年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广泛且收效较好,从中医角度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多种因素复合导致的疾病,属咳嗽、喘证、痰饮、肺胀范畴。因脾气不足、肺卫不固、肾气亏虚而正气亏损,导致邪气乘虚如体而发病[5]。可见,人体整齐的盛衰,对此病的引发、进展、转归意义重大。固采取有效手段,帮助患者弥补三脏之虚,对缓解症状,减少发作极为重要,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肺肾气虚型是中医辨证中常见的类型,补肺益肾汤具有补肺益肾的作用,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给予补肺益肾汤方中黄芪、党参可扶正固本,补脾益肺,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陈皮有敛肺止咳之功效;五加皮具有滋肝补肾,能降气止咳、温化痰饮;鱼腥草具有清肺作用。方组以益气补阴为基础,诸药合用,可达扶正固本,益气补虚之功效。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后,过程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均有所减少,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说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证分型中肺肾气虚型且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补肺益肾汤,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利于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可对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寇焰.补肺益肾汤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16,12(1):180-181

[2]王向伟.穆国萍.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8(18):139-140

[3]欧江琴.刘良丽加减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7(19):303-306

[4]赵世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大红景天治疗后肺膜弥散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改变[J].山西医药杂志,2017,4(1 7):722-723

[5]俞宁宁.王真.杨瑶超COPD稳定期中医证治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4):467-468.

论文作者:曹刚,彭万远,倪芳,李淑芬,陈述万(指导老师)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  ;  ;  ;  ;  ;  ;  ;  

补肺益肾汤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论文_曹刚,彭万远,倪芳,李淑芬,陈述万(指导老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