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上海老年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上海市老年保障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市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老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老年保障体系的界定

笔者认为,老年保障体系就其功能而言可以有广义的理解,也可以有狭义的理解。从狭义上考察,老年保障体系仅指保障老年人基本经济收入的一系列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制度、法律和政策措施,如基本养老保险、各种补充养老保险、包括老年社会救济在内的各种老年社会救助、家庭成员和其他亲友资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从广义上考察,老年保障体系是指能够全方位、多侧面地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制度、法律和政策措施。

广义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内涵,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解和规定。由国际劳动工组织主编的《社会保障基础》认为,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障补助金和社会服务,可以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看待”。在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了“收入保障”、“服务保障”和“社会援助”三个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美国学者认为,“收入保障”只是为退休者、残疾人等提供经济条件,并不能解决所有保障问题,必须配套发展多种福利设施和服务工作,才能落实“收入保障”,满足退休者、残疾人等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日本,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公共卫生”四个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其中的“社会福利”就是指为老年人、儿童、孤寡家庭和残疾人提供福利的制度。对于老年人来说,这种“社会福利”既包括对居家老人服务,派人去老人家里做饭、洗衣及进行其他家务或护理的服务,又包括对住院老人服务,通过提供福利设施,建立各种养老院及老人康复中心等来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顾问题。

我国现在把广义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展为“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更广泛的内涵。在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第三章“社会保障”中,又进一步把广义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具体化为与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有关的经济收入、医疗保健、居住环境、精神文化生活、福利设施、社区服务、法律援助等一系列内容。

根据我国对广义老年保障体系内涵的上述规定和未来上海市老年保障亟待妥善解决的突出问题,并借鉴国外的经验,笔者认为,建立上海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应基于广义的老年保障体系而进行,它主要包括老年人的收入保障、医疗保障和服务保障这三个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部分。

二、未来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双重挑战

据上海市公安局的统计,1996年末上海市具有常住户籍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31.7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8%;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为24.7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9%。

关于未来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与上海市计划委员会社会发展处、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等单位都作过预测(以下分别简称为上海社科院预测、复旦预测、华东师大预测)。由于对未来流动人口的滞留模式还有待作深入研究,因此,在本报告中仅选用了各个单位所作的未来上海市常住户籍人口老龄化变动趋势(含未来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的预测数据。对有多方案预测的,我们选用了其中的“中方案”预测数据。从上述各个单位的预测数据来看,尽管假设的条件及使用的数学模型有所不同,但基本趋势是相同的。这些预测数据均清晰表明,在未来30年左右的时期内,上海市既具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老龄化“高”(老龄化水平高)、“高”(高龄老人比重高)、“少”(子女少)的特征,又具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老龄化“快”(老龄化速度快)与“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特征,面临着严峻的双重挑战。

按照联合国人口司在1994年所作的“中方案”预测,世界发达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1995年的18.3%上升到2030年的27.7%,同期世界发展中地区的比重将从7.2%上升到13.7%;(注:联合国人口司编:《世界人口预测(1994年修订)》。)而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1996年的17.8%,上升到32.3%(复旦预测)~37.1%(华东师大预测),(上海社科院预测为35.7%),届时比发达地区的老龄化水平还要高。

按照联合国人口司在1990年所作的“中方案”预测,世界发达地区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1995年的2.8%上升到2025年的4.3%,同期世界发展中地区的比重将从0.6%上升到1.1%;(注:联合国人口司编:《世界人口预测(1990年修订)》。)而上海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则将从1996年的1.9%,上升到2025年的3.5%(复旦预测)~4.0%(华东师大预测),(上海社科院未提供数据)届时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龄化水平。

按照联合国人口基金提供的《1996年世界人口状况》资料,1996年世界发达地区的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71(个),该年世界欠发达地区为3.29(个),世界最不发达地区为5.37(个);(注:联合国人口基金:《1996年世界人口状况》。)而1996年上海市的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0.96(个),即使考虑到下个世纪初本市独生子女结婚后可按政策有计划安排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因素,那时的总和生育率估计也大体维持在1.5~1.6(个)左右,与发达地区的生育水平相比仍要低些,明显地呈现“少子老龄化社会”的特征。

按照联合国人口司在1994年所作的“中方案”预测,世界发展中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1995年至2030年期间将增长90.3%,同期世界发达地区的比重仅增长51.4%;(注:联合国人口司编:《世界人口预测(1994年修订)》。)而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1996至2030年期间将增长81.5%(复旦预测)~108.4%(华东师大预测),(上海社科院预测为100.6%),与该时期发展中地区的老龄化发展速度大体相仿。

按照美国人口咨询局编制的《1996年世界人口数据表》的资料,1994年世界发达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8130美元,该年世界欠发达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090美元,其中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30美元;(注:美国人口咨询司:《1996年世界人口数据表》。)而上海市在1996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716美元(按8.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计算)。(注:上海市统计局编:《1997年上海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尽管上海市在今后几十年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会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由于我国在今后半个世纪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海的地方财政收入中很大一部分要上交中央,支持整个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因此,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上海市的人均地方财政支出及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生活费收入、农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水平仍将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

由上可知,上海市在未来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面临的这种“双重挑战”是十分严峻的。清醒地认识上述特征,不仅有助于各级政府和全社会进一步增强老龄意识,重视老年事业的发展,而且也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和体现跨世纪时代特征要求的老年保障体系。

三、建立老年保障体系对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

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从各自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严峻态势出发,强烈敦促国际社会及本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联合国自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并通过《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以来,紧锣密鼓地呼吁世界各国重视并妥善解决老年保障问题。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确定今后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1991年,第4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2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关于到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全球目标》及《联合国老龄问题宣言》,并将本世纪的最后一年——1999年定为“国际老人年”。1997年8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16届老年学世界大会又通过了《阿德莱德宣言》,明确指出:“在阿德莱德大会期间,我们确认了我们老龄化社会的人类幸福面临的主要问题、威胁和挑战。如果不给以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和挑战将会危及当前以及未来几代人在安全与尊严中颐养天年。”《宣言》还“呼吁国际学术界共同努力,为21世纪的老龄化制定出一个研究计划”,并认为“今天的科学研究和老年学实践的进步不仅仅是对今天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投资,而且也是对下个世纪几代人的投资”。(注:《阿德莱德宣言》(杜鹏译),《中国老龄问题》1997年第12期。)

我们认为,建立上海市的老年保障体系,对未来上海市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能否达到

上海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上海的老年人曾经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有不少老年人至今还在继续通过各种方式为上海建成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添砖加瓦。今天上海的辉煌,离不开过去的艰苦创业。因此,搞好老年保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既是上海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目的的客观要求,也是上海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未来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迅速上升的情况下,搞好老年保障对于实现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将显得愈来愈重要。如果说目前它至少直接关系到全市六分之一居民生活质量能否提高的话,那末在下个世纪30年代它将直接关系到上海市三分之一居民的生活质量能否提高。而且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状况,又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老年人亲属生活质量的状况。所以,从实现下个世纪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来看,搞好老年保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二,关系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制保证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搞好老年保障又是促使经济体制顺利转轨不可或缺的配套改革。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其中包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在这些配套改革中,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本身,就属于老年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社会救济制度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老年保障体系密切相关。落实这些改革措施,对于改变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那些老企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负担过重的状况,促使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参与平等竞争;对于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明晰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都是十分重要的。

上海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国有企业在第二、三产业中占了很大比重。有不少老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数量甚至接近或超过了在职职工的数量。而且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现在的大批在业人员将在下个世纪前期陆续退休,进入老年。如果不搞好本市的老年保障,将会严重制约国有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形成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阻碍它们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可见,上海要在全国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打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体制保证,必须重视建立和完善包括老年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关系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证

上海要在下个世纪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形成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的“龙头”,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需要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构筑人才高地,充分发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优势。

搞好上海市老年保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广大老年人安度晚年,不仅可以使在业的年轻人对自己年老后的前景充满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为本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有利于增强对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减缓年轻人在照料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父母及祖辈方面的沉重压力,使他们能有更多精力用于提高业务、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可以预料,随着未来上海市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及大批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随着下世纪上半叶上海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继续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及高度重视知识经济的发展,搞好老年保障,对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将愈来愈显得重要。

第四,关系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投入保证

不断地增加资金投入,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率,综合治理环境污染,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上海是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的特大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受到经济管理体制、人力资源的制约,还受到自然资源与能源、生态环境、产业结构与增长方式、基础设施和城市文化等的制约。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其中包括必要的资金投入。

随着未来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高龄老人比重日益提高、老年抚养系数扶摇直上,老年收入保障、医疗保障和服务保障的经济压力也愈益加重。然而,在今后半个世纪内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海地方财政的投入和引进内资、外资的力度将受到本市相对成本比较优势弱化、可批租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周边国家和地区对外资吸引力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搞好未来本市的老年保障,继续总结和创造政府重视、各方参与、依托社区、立足家庭这种“少花钱,多办事”的经验,在制定和实施养老保障与医疗保险(包括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方案、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加强社区为老服务方面,坚持老年保障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正确处理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后劲的关系,对于在今后避免一些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因老年保障方案不当而引发的财政危机,保证源源不断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规范和改革老年保障基金的运作、管理和使用,在力求基金保值、增值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促进本市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第五,关系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保证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长期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老年人由于年老体弱,大部分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再就业的能力,患病率比年轻人高得多,生活自理能力也愈来愈差。特别是现在上海有一部分老人虽有子女、有原工作单位(包括外地的单位),但因子女残疾、患病、失业、下岗或原工作单位长期亏损,医药费报销困难、退休金不能正常发放等因素,导致生活十分困难。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政府、社会、家庭的关心和帮助。同时,在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如果对老年人的疾苦漠不关心,不能妥善解决,不仅影响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而且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可见,发动社会各个方面共同来关心老年人,搞好老年保障,对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上海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综上所述,搞好老年保障,建立和完善老年保障体系,对于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至关重要。现在世界上的一些著名城市往往把搞好老年社会保障,改善社会福利,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增强城市的知名度和凝聚力,扩大城市国际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上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一个特大城市,要在下个世纪建成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实现以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更应高度重视并努力搞好老年保障。

标签:;  ;  ;  ;  ;  ;  

上海老年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