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茧丝绸业产业化研究

安徽省茧丝绸业产业化研究

阮爱民[1]2001年在《安徽省茧丝绸业产业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丝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占居世界垄断地位的商品。安徽省是我国茧丝绸业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茧丝绸大省。在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成品加工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生产基础,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的影响。1998年省桑园面积、蚕茧量、生丝产量、工业产值和出口贸易额分居全国第四位、第五位、第六位、第六位第十位。由于受到国际市场供需关系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6年,安徽省茧丝绸全行业陷入困境,走入低谷。全省桑园面积,蚕茧量,生丝产量,工业产值和出口贸易大幅度下降。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全行业形势有所恢复,但整体形势仍不乐观。由于我国丝绸在国际贸易中的特殊地位,安徽省丝绸业在全国丝绸行业中和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所以,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安徽省丝绸行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全面振兴,已被安徽省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业内人士们所关注。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本文首先从安徽省茧丝绸业发展的历史、行业的特点和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入手,认真分析了安徽省茧丝绸业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借鉴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成果,得出振兴安徽省茧丝绸业必须走产业化道路,这是安徽省茧丝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由茧丝绸业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这是本文得出的第一个论点。其次本文从茧丝绸产业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入手,阐述了茧丝绸业产业化的理论依据,对茧丝绸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实现茧丝绸产业化必须要加快培育茧丝绸市场,加快茧丝绸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第叁,本文从我国茧丝绸业管理经营体制的演进入手,对省内外茧丝绸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我省茧丝绸产业化必须走一体化、实体化和国际化经营的道路。第四,本文从加入世贸组织(WTO)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入手,从多角度分析了加入WTO给茧丝绸业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迎接入世挑战的五条对策,即实施以提高出口竞争力导向的贸易发展战略;以加快龙头企业体制改革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以创立知名品牌为形象的市场营销战略;以人才开发为根本的人才战略和全方位准备战略。 有了历史的借鉴,现实的判断,运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就能准确分析安徽省茧丝绸业存在的问题,帮助找到解决的方法。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后得出:振兴安徽省茧丝绸业必须走产业化道路,实现茧丝绸产业化:一是要理清行业发展思路:二是要强化优质原料蚕茧基地建设,夯实农业基础;叁是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建立稳定畅通的产品销售渠道;四是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五是采取优惠政策,扶持茧丝绸业发展;六是加强对茧丝绸业的宏观管理。

浦海莹[2]2012年在《金寨县茧丝绸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丝绸,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的一块瑰宝,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使丝绸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作为传播中华民族和平、自由精神的文化使者,丝绸之路的建立,不仅使中国走向世界,更使得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后,丝绸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在世界上占有垄断地位的产品,其发展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金寨县作为茧丝绸大县,在栽桑养蚕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年来在茧丝绸生产、加工等领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曾经创下连续34年来稳居安徽省县区茧丝绸产量第一位的宝座,金寨县茧丝绸业的发展在1995年达到了顶峰。茧丝绸业的生产,为金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丝绸作为出口导向型的产品,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市场上供需关系的变化和调整,1999年后,金寨县茧丝绸业的发展全面陷入困境,多年来一直在低谷徘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砍桑弃园现象十分严重,全县范围内茧丝绸业的各项相关指标均严重下滑。近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领导下,通过政策、资金上的大力扶持,全行业的发展形势有所恢复,但仍不乐观。由于茧丝绸业始终是金寨县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金寨县茧丝绸行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再塑历史辉煌,始终是县委县政府、各大企业以及行业内人士所共同关心的话题。正是基于这种思考,笔者先从茧丝绸业在金寨县的发展历史和茧丝绸业在该县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入手,认真分析了金寨县茧丝绸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对制约金寨县茧丝绸业发展的因素做了系统、客观的分析,同时根据茧丝绸业自身的特点及茧丝绸产业化发展的研究成果,结合金寨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笔者观点——金寨县的茧丝绸业若想要走出现如今的困境,再塑历史上的辉煌,只有推动茧丝绸业走上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这一选择,既顺应茧丝绸业的自身发展规律,同时,又符合金寨县茧丝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后,本文又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对茧丝绸产业化的理论依据以及其组织形式的选择和运行机制等经行了分析,并结合金寨县茧丝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金寨县茧丝绸业发展的产业模式选择进行了摸索与探讨。而后,通过霍山县茧丝绸业走产业化道路发展所带来的成功和金寨县槐树湾乡“宏槐蚕桑专业合作社”走产业化道路所取得的成功,再次印证只有走产业化大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金寨县茧丝绸业的振兴,重塑历史辉煌。有了历史的借鉴和现实的判断,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就可以准确分析出金寨县茧丝绸业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研究后,提出振兴金寨县茧丝绸业的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并提出六条建议:一是深化改革,理顺发展机制是推动桑茧丝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二是育龙头企业,增强发展动力;叁是加快蚕茧基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四是强化科技推广,增强发展潜力;五是加大政策扶持,激活发展动力;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发展保障。

胡继安[3]2006年在《黄山市蚕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山是安徽省重点蚕区,蚕业是我市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蚕业经济比例占安徽省蚕业经济的25%以上。既具有生产规模大,技术力量强的优势;又具有充足劳动力资源,较好的区位优势。在以后的蚕业发展中,必将成为中部省区的一个重要蚕茧资源基地。1良好的产业基础黄山市有

展致益, 张颖[4]1999年在《关于我省茧丝绸区域布局与基地建设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我省茧丝绸业现状、特点及地位的分析,提出全省茧丝绸业区域布局和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陶文瑞, 吴健, 张颖[5]2001年在《安徽蚕业五十年成就与展望》文中提出安徽省蚕业生产已有 5 0 0 0年的悠久历史 ,因地处华东、长江下游、淮河中游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山区、丘陵、平原地区均适宜栽桑养蚕 ,成为我国蚕茧主产区之一。蚕业发展快、成绩大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 5 0年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 2 0多年

叶发忠, 孙凤柱[6]2009年在《金寨县茧丝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金寨县茧丝绸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茧丝绸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促进金寨县茧丝绸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茧丝绸业产业化研究[D]. 阮爱民. 安徽农业大学. 2001

[2]. 金寨县茧丝绸产业化发展研究[D]. 浦海莹. 安徽大学. 2012

[3]. 黄山市蚕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J]. 胡继安. 蚕桑通报. 2006

[4]. 关于我省茧丝绸区域布局与基地建设的思考[J]. 展致益, 张颖. 江苏丝绸. 1999

[5]. 安徽蚕业五十年成就与展望[J]. 陶文瑞, 吴健, 张颖. 中国蚕业. 2001

[6]. 金寨县茧丝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叶发忠, 孙凤柱.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标签:;  ;  ;  ;  

安徽省茧丝绸业产业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