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

闫英[1]2007年在《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财务评价及提升策略》文中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又是金融业的支柱产业。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更加离不开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上个世纪末期席卷拉美、东亚和俄罗斯的经济危机让我们深刻明白了金融的力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金融自由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在未来,我们将更容易受到世界金融市场的冲击。随着我国加入WTO到2006年年底对外金融业务全面保护期的结束,中、外资商业银行已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若不能有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影响商业银行稳定乃至经济发展全局性的严重问题。因此,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评价和比较,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竞争力提升策略,无疑具有相当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因此,本文力图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运用现代经济、金融学理论,从实证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做出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其原因和对策。首先在第一章提出了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然后简单介绍了国内外银行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组织结构作一介绍。第二章对于竞争力进行了一般性的研究,为后面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做一个铺垫。在这一章主要研究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定义及其理论基础、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与银行信用评级和绩效评价的区别、商业银行竞争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三章是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本章是论文的重点内容。首先,在本章的第一部分先结合中国国情灵活运用CAMEL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本章第二部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竞争力做出实证分析,并得出具体的竞争力排名情况;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内部制度和外部环境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不足的原因。最后在第五章提出了提升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这是本文对实证研究结论的引申,针对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原因,相应地提出各种提高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魏倩[2]2008年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业又是金融业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和对外金融业务全面开放时期的到来,外资银行必将陆续抢滩中国,与国内的商业银行展开激烈竞争。若不能有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影响金融稳定乃至经济发展全局性的严重问题。因此,对当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竞争力提升策略,无疑具有相当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首先以国际竞争力、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的一般理论为依据,明确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特殊性,探索性地界定了其内涵;在借鉴国内外权威机构和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具有较好实际操作性和科学性的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银行竞争力分析方法进行了回顾和简要点评,为下文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实证分析部分,以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并利用因子综合评分的结果对各个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排序,详细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银行业中,上市商业银行中新兴商业银行表现出较国有商业银行更好的竞争优势。接着,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业务创新能力、规模实力、发展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公司治理能力,并详细分析了取得突出成果的几家商业银行。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评估结果,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外大银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与策略。

顾娟[3]2006年在《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则是金融的心脏。竞争力就是这颗心脏跳动的能量源泉。要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就必须牢牢把握金融业这个核心;而要想抓住金融这个核心,必须依赖银行这颗心脏;看这颗心脏能否以强有力的跳动,为全国经济输送血液,就必须考查这颗心脏跳动的能量源泉——竞争力。2006年之后我国的金融市场则将对国外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届时我国的商业银行将要直接面对国际上具有先进技术、成熟经验的银行的竞争和挑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究竟鹿死谁手?我国商业银行到底能不能以卓越的竞争力水平傲视群雄?只有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进行认真、客观的研究,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一流银行的差距,制定有效的战略政策,积极应对,才能真正的享受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便利和收益,为世界经济做出一个大国应有的贡献。本文以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为基础,从剖析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入手,确定构建评价指标的原则,初步构建出一套能够适应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比较分析相关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实证评价分析,得到了评价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三个主因子和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综合排名。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中,四家国有银行规模实力较强,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特别是已经上市的股份制商业经营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银行。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中选出排名靠前、比较优秀的四家国有银行,另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银行中精选出部分优秀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与国际一流顶级银行相比,还有很多不足。运用SWOT分析方法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最后针对SWOT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黄海敏[4]2007年在《基于效率角度的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基于竞争力方程,从银行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率变化过程两个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试图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构造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文章首先运用DEA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和DFA对国有商业银行的X-效率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国有商业银行规模效率和管理效率情况;其次,我们基于SCP范式,对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影响,也即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与其效率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国有商业银行的范围效率情况;最后,我们选取ROA为反映银行整体综合竞争力的显示指标,以它为因变量,以规模效率和市场结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从动态的角度考察国有银行的竞争力变化的情况及上述自变量对国有商业的竞争力的影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低下,并且其变化与国家银行改革政策拟合度较高;国有商业银行存在X-非效率,显示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低下。国有银行规模不经济的扩张,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扩大会导致银行的组织效率和市场效率的双重损失。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改进对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是具有明显作用。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不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控制银行规模,优化内部组织结构;优化分支机构的布局,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原则合理设置分支机构;提升银行的管理能力;利用技术进步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是提升国有商业竞争力有效途径。

吴骏奇[5]2017年在《基于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以及防风险中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开始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实体经济增速的放缓使得商业银行难以维持以往的高利差,信用风险的逐步增加削弱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逐步挤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空间。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商业银行具有了利率的自主定价权;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始实行注册制,银行调整资产端期限结构的能力得到提高;大额存单业务逐步发展,银行主动管理负债端的能力得以增强。面对多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商业银行如何充分运用自身资源,通过调整和改革经营模式,提升竞争力以适应经济新常态,成为其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这三类银行中选取19家作为研究样本,选用反映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安全能力、流动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的12项研究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2011年至2015年的竞争力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商业银行竞争力来说,安全能力是目前影响最大的因子,发展能力的重要性紧随其后,排在第三位的是盈利能力,而流动能力的影响程度最小。就银行类别而言,国有商业银行凭借其悠久的经营历史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拥有较为有利的定价权,可以实现较高的盈利,因此整体在盈利能力和流动能力上表现较好,不过银行之间差异明显,存在着平稳型和波动型的分别。地方性商业银行则借助其地缘优势和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及时调整战略重心,获得了新常态下的主动权,因此在安全能力方面优势显著,且大多处于上升态势,在发展能力上也有不错的表现。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缺乏前两者的竞争优势导致竞争力减弱,总体成绩则处于中等水平且有一定的下降倾向,但仍然有银行可以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应对新常态,从而保持了较好的竞争力。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策略应该为:首先,控制不良贷款,保证安全能力;其次,发挥各自优势,提升发展能力;再有,着力保障收益,增强盈利能力;最后,加强资金运用,兼顾流动能力。在提出政策建议时,本文从安全能力、发展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流动能力等四个方面出发,结合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所能运用的新工具新方法,针对三类商业银行的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商业银行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适应新常态,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张科[6]2007年在《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07年是银行上市年,又是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重要过渡期。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外竞争形势,如何加快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建立符合国际惯例、适合国情、有效运作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增强中国上市银行的战略规划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从而全面提升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本文首先系统地回顾国内外关于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上市银行的特点,界定了上市银行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其次,建立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评价方法。在遵循评价原则下,构建包括规模实力、内部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能力、经营业绩、持续发展能力、产品和服务的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再确定组合评价法为评价方法,力求使评价更加客观和合理。然后,用组合评价法对10家内地上市的全国性银行做实证分析。排出竞争力的具体名次,做出总体评价和各银行竞争力的优劣势分析。最后,依据评价结果,从市值管理、流程银行、制度改革、人才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提升上市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评价结果显示:国有银行经过上市、股份制改革后,竞争力有很大提高,排名比较靠前。在10家上市银行中,招商银行以良好的业绩表现坐稳头把交椅,深圳发展银行因高额不良贷款排在最后。同时,与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仍有不小差距。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结合上市银行竞争力的内涵,构建包括规模实力、内部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能力、经营业绩、持续发展能力、产品和服务的分层次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更加全面。二是引入股市表现的经济增加值、市盈率等相关指标,弥补了银行利润指标评价的缺陷,增加市场化和前瞻性意义。三是对主观指标定量化。如用流通股比例、自由现金流量等指标量化内部治理结构;产品服务由网络调查的数据综合得来。四是用组合评价法使评价结果更为全面、科学。先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BP神经网络法等单一评价法分别评价,再用模糊B0rda法组合三种结果,提高了评价的合理性。

陈明琴[7]2009年在《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WTO的协议,2007年以后我国银行业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这样我国商业银行不仅面临国内同行业的竞争,还直接面对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由原来的单一国内市场变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面临的经营环境己由原来单一的政府约束变为国内、国际双重规则约束,市场竞争由原来产品和服务的单项竞争发展到包括体制、机制、人力、科技、战略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竞争。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研究如何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银行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所以本文基于企业竞争力和商业银行竞争力等相关理论,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模型,对我国11家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影响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策略。本文共七章: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第二章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有关企业竞争力和商业银行竞争力等理论;第三章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差距;第四章建立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第五章收集相关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分别进行分析,接着对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第六章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找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较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全面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若干建议;第七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周立[8]2013年在《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中国银行业正处于战略转型和快速国际化发展阶段。中国银行业需优化资产质量,提供优质产品和金融服务,改造业务流程,完善银行治理机制,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效益,进一步降低成本投入和资本消耗,转外延粗放式增长为内涵集约化增长,将规模与增长、风险与收益、稳健与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等方面全盘结合起来,从银行治理机制上引导和规范中国银行业基于长期优质增长而非规模粗放扩张,真正做到经营方式的转变。中国银行业全球化布局需加快,在全球范围内要敢于直面与各国大型商业银行开展全面的业务竞争,进一步提高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银行业从“大”到“强”的转变。对国际银行业来说,改革、兼并、重组一直是其主要的发展旋律,更是一流大型商业银行阶梯式成长的基本路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后,欧美诸国或对危机银行部分股权国有化,或注资银行业,或大银团之间业务重组,或资金充沛、经营尚可的银行收购濒临倒闭的银行,以此来推动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则抓住经济强势增长的机遇,不断深化和推进银行业改革,以此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并加速拓展海外业务和机构布局,如中国、巴西、南非、俄罗斯等国商业银行业。面对金融全球化及国际银行业的深刻变革,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要转变依靠国家金融政策保护和外延粗放式的发展思路,深切地认识到提高银行经营水平、国际化经营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迫切性。随着中国银行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脱媒发展的态势、资本和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体制其他方面的深化改革,在竞争性的国际银行业市场中,中国商业银行需要能够持续地比外资银行更有效率地向金融市场提供现代金融产品和服务,并获得持续的盈利和自我发展的综合能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中国银行业的资金效率和资本充足率、改善银行治理机制、坚持市场主导和创新发展的经营原则,建立起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际一流大型商业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对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工程,不仅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全面整合和补充,更能够为商业银行业国际竞争力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指明路径;不仅为大型商业银行制定异质性的竞争策略、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也能够为政府部门(央行、银监部门等)的宏观决策、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提供综合性的评价标准和理论依据。构建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各因子要素进行实证检验,能够较为明晰地了解决定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面对一流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强有力的外部竞争时,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做出理性的应对措施,巩固和发展自有市场、客户和业务,并逐步迈入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队列。同时,能够为中国大型企业走出去和海外投资战略服务,有利于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全球影响力提升。科学而全面地评价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选取英国《The Banker》以一级资本排名全球前50强大型商业银行(剔除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和另外5家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的大量文献、资料及研究方法,进而较为全面而准确地界定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和评价体系。整个研究分为8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文章主要创新点及不足;第二部分,介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对研究的基础概念予以说明,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述;第三部分,介绍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实践和构成要素;第四部分,介绍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国际化进程、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第五部分,介绍各国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国际化经营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强弱;第六部分,介绍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并对国际银行业绩效与混业经营、竞争环境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混业经营和国际化发展对于提升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是有益的结论,重点探讨了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的类型和其国际化发展的经验借鉴:第七部分,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从理论框架出发、介绍研究样本和评价指标选取、指标标准化及模型的建立。介绍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排名、各具体指标细项得分,并为提高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理论上分析。第八部分,介绍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建议。通过理论的演绎和实证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为:首先,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重要的参与者;其次,中国大型商业银行优势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其高盈利性和规模增长优势明显,包括总资产收益率较高、资本收益率较高和经营成本较低等三个方面的优势明显;再次,中国银行业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通过国家注资国有商业银行、组建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大力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IPO募资和扩股再融资、政策保护下的高额盈利、内生性跨越式发展和行业内并购整合等手段并举,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实力迅速增强;另外,中国银行业的整体风险管理能力需要加强,经营的稳健性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最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在国际银行业市场难以俘获国外客户的信心。进一步提高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在参与国际银行业的竞争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全球意识,全面参与国际竞争;(2)坚持创新发展,保证稳定盈利水平;(3)加强基础设施,提升管理体系效率;(4)实现综合经营,提供全能银行服务;(5)整合业务流程,打造强大银行品牌。另外,在国际银行业的排名中,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得分逐年上升,竞争实力逐步提升,但竞争实力上升趋势能不能持久,还得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的进和自身业务发展模式的转变。

刘仕星[9]2011年在《竞争力方程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认为2006年12月,根据WTO的有关规则和入世的基本承诺,我国金融市场开始全面对外开放,大量外资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陆续地抢占着我国市场。另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金融的一体化,若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很可能将会出现一些影响金融稳定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影响经济发展全局性的问题。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我国商业银行亟待提升竞争力以便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竞争力方程的视角出发(银行竞争力=银行竞争力资产×银行竞争力过程),对我国上市的11家商业银行2008年和2009年的竞争力做出客观综合的评价。在竞争力资产模型研究中,引入了度量市场风险价值指标(VaR),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得到竞争力资产指数;在对竞争力过程研究中,将效率指标引入到竞争力过程的指标体系中,并且在计算效率指标时,将反映风险信息的贷款损失准备作为计算效率指标的投入项之一,然后,计算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效率指标和增长率指标的竞争力过程指数;最后,利用竞争力方程,得到了银行的竞争力指数。通过对商业银行竞争的研究分析,对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一,通过提高资本充足率这个途径,可以改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资产质量;第二,通过探索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以扩大规模实力来增强其规模竞争力;第三,商业银行应以金融创新为手段,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原有利润,并积极通过金融创新来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新业务种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提升商业银行可持续竞争力;第四,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拓展国际业务,参与外部竞争,利用WTO条款中的有利条件,为自己培育潜在的优质客户。

王东[10]2007年在《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商业银行同业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中国银行业开放过渡期已经结束,中国金融市场加速开放,国内商业银行都面临如何构建和提升自身竞争力这一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八个具有代表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对国内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国内商业银行和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几个商业银行之间的比较分析,找出我国商业银行在体制、经营思路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构建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几点个人看法,最终目的在于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参照,希望它能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现阶段国外对商业银行评价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资信评级机构,如:标准普尔、穆迪公司对商业银行进行的评级。二是政府监管机构从监管的角度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价。本文着重介绍了CAMELS商业银行评级体系、《银行家》杂志每年七月份对全球商业银行按一级资本规模进行的排名以及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与世界经济论坛(WEF)设立的商业银行部门效率评价标准。在国内学者中专门研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问题的文献并不多,研究成果也是散见于零星的学术文章之中。从银行效率的角度来研究银行的竞争实力的文献相对丰富,而在一些对银行效率研究的文献中,国内学者对银行效率的研究通常是将其包括在金融效率之内进行研究。笔者所知道的主要有:杨德勇的金融效率分析、王广谦的金融机构效率分析、叶望春的商业银行效率分析,还有魏煜、王丽(2000)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1997年的数据)进行的分析等等。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四个大的章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一般理论研究;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增强竞争力策略分析。第一章,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一般理论研究。首先,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含义的表述。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一个看似明确却难以定义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竞争力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至今尚无统一的成熟理论模式。文章通过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表述,引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再通过对商业银行和一般企业的比较,最后总结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具体表述。其次,分析了国外与国内关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的研究动态。在国外研究部分中,文章着重介绍了CAMELS商业银行评级体系、《银行家》杂志对全球1000家商业银行的排名以及IMD与WEF设立的商业银行部门效率评价标准等等。国内部分,笔者大概地介绍了杨德勇的金融效率分析、王广谦的金融机构效率分析、叶望春的商业银行效率分析等等。最后,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原则、目标及对象进行了分析。进行商业银行竞争力问题研究时遵循以下五个原则:时效性、可操作性、全面性、目的性以及社会性。根据我国实际国情,本文认为应达到三个目的:第一,短期目标努力提高获利能力;第二,中期目标适应WTO环境;第三,长期目标实现商业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界定研究对象方面,本文选择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几家商业银行。第二章,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首先,指出了笔者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主要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实状况,结合国际评级机构和银行监管机构在银行评价方面的最新观点和研究成果,提出进行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主要遵循了以下三点原则:1、按照系统论观点,将银行竞争力分为若干各子系统,采用多级评价的方法;2、设计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要重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地结合起来;3、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特点。其次,根据上述的三个原则,对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进行了设计和选择。最终归纳出九个竞争力指标,并逐一进行了分析,具体有:市场占有能力指标、盈利性指标、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经营能力指标、收入结构指标、管理水平等等。最后,根据上述商业银行的各个指标情况,对该商行做出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有不同的计量单位或计量形式,为了统一综合评价的尺度,一般都需要进行转换,即将各种不同计量单位和计量形式转换为统一的形式。统一指标旨在解决各评价指标不同计量单位不能直接汇总的问题,但无法解决各指标的重要性差别问题。需要我们对于不同指标赋予不同的权数,以体现各指标的重要性差别。本文主要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主观赋权,最后通过确定综合指标值我们可以得到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进行竞争力比较。第三章,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这一章又分为三个部分,即比较分析的背景、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比较、国内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的比较。在比较分析的背景一节中,文章又是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历程、入世后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两部分展开的,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简单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史和目前面临外资银行抢占国内市场的危机,为后面的论述作了铺垫。第二、三节是本文的实证部分,笔者主要根据2006年《中国金融年鉴》中2005年的数据以及2003年、2006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商业银行排名资料,对国内商业银行和部分外资银行进行竞争力指标比较分析。主要涉及到的指标有:市场占有率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收入结构指标等等。第四章,中国商业银行增强竞争力策略分析。这一章是全文的最主要部分,通过前面几章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研究分析,总结出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下大力气从内外部同时入手,力争彻底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本章又分为七个小节,每个小节的结构都是针对性地根据第三章各个指标的分析情况安排部署,依次提出了提高市场占有能力的对策、提高安全性的对策、提高盈利性的对策、提高流动性的对策、提高金融创新能力的对策、改善收入结构以及提高人员素质的对策等等。第一节,提高市场占有能力。我国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内部建设的同时,还要转变观念,大力开展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各种资源,把本行的业务范围和服务技能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攻击竞争对手的弱点和缺陷,向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使银行在市场中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第二节,提高安全性。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鉴于他的重要性,笔者提出了四个提高商业银行安全性的策略。一、加强金融监管;二、建立金融风险预警体系;三、改革产权组织形式,推进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四、化解不良资产以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五、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第三节,提高盈利性。商业银行也是企业,它具备企业的一般特性,即以盈利为最终目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盈利空间不断缩小,中国商业银行继续保持分业经营模式,无疑会削弱中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因此,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是必由之路。当然,大力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也是提高银行利润增长点的必要措施。第四节,提高流动性。具体措施有:一、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二、实现流动性供给的多样化;三、提高资金营运效益;四、选择有效的弥补措施等等。第五节,提高金融创新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在更大的范围内面对国外银行的挑战,提高金融自主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商业银行主要议题,成功与否关系到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在同业竞争中的地位,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从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现状看,由于企业长年亏损,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居高不下,部分企业改制不规范,使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步履艰难,我们必须深化金融产品创新,不断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首先,面向市场积极开拓,在经营策略上创新。其次,认真抓好整体联动,在管理体制上创新。再则,充分运用信贷杠杆,在传导机制上创新。第六节,改善收入结构。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大体上分为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两部分。面对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商业银行相互之间已失去利息优势,争夺已转向非利息收入一边。进而,中间业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多少体现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具体措施有:1、提高中间业务的地位;2、建立和健全中间业务机构;3、开发和运用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产品;4、加大中间业务的科技投入;5、加强中间业务风险防范。第七节,提高人员素质。金融业务的创新、市场的拓展、客户的开发等,归根结底,要由人来完成。一家银行人力资源的优劣与否是其竞争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加入WTO以后,人才的竞争已成为金融业竞争的焦点。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壮大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保持雄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就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进行创新。主要做到:1、加快人事结构调整;2、优化人力资源;3、锻炼精干队伍。

参考文献:

[1].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财务评价及提升策略[D]. 闫英.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2].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研究[D]. 魏倩. 天津财经大学. 2008

[3].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D]. 顾娟. 江苏大学. 2006

[4]. 基于效率角度的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 黄海敏. 湖南大学. 2007

[5]. 基于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D]. 吴骏奇. 吉林大学. 2017

[6]. 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D]. 张科.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7].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 陈明琴. 厦门大学. 2009

[8].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 周立.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9]. 竞争力方程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D]. 刘仕星. 福州大学. 2011

[10].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 王东. 山西财经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